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机遇、挑战与对策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03-23
简要: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区块链成为全球当下最火热的概念,引起各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企业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可以在合作中获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和市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区块链成为全球当下最火热的概念,引起各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企业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可以在合作中获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但企业网络化合作存在资源共享、信任、协作创新等风险,区块链技术可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因而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企业网络风险控制目标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企业网络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区块链技术与企业网络融合发展也面临技术方面、推广与应用方面、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模式的挑战。未来需要在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建立健全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支撑体系、加强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理论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机遇、挑战与对策

  经济问题 发表时间:2021-03-16 《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理论刊物。反映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解决的方法。辟有改革与发展。农业经济、企业经济、科技生产力、理论探索、宏观经济、管理经济。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企业网络;风险;融合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区块链成为全球当下最火热的概念,被视为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信息技术之一,引起各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区块链建设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成立区块链发展联盟,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也将区块链列为三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之一,国内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大型企业纷纷开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在金融领域方面,区块链可以为传统银行在简化交易程序和风险控制等环节提供帮助,为保险产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医疗领域方面,实现了区块链在个人健康数据库、智能医疗辅助平台和电子健康记录等方面的应用;在公共管理领域方面,区块链重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治理创新以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数据保护领域方面,区块链维护分类账上所有操作和流程的集合;在智能制造领域方面,区块链可以实现联网设备的自我管理、制造业权责清晰以及物联网的数据安全;在教育领域方面,区块链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虽然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鲜有学者将区块链和企业网络直接结合起来,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网络发展的影响。事实上,区块链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前沿性科学技术,具有集体维护、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网络价值交换和信息转移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通过追踪溯源技术实现对合作方的监管和追责;利用去中心化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技术建立“信任”网络,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合作网络成员共享信息,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区块链技术是解决企业合作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从企业网络协作存在的风险切入,结合企业网络发展现状探讨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机遇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企业网络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企业网络中的合作及其风险

  (一)企业网络中的合作

  “网络”的概念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 Ansoff 首次提出,其认为系统内各节点如果能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发展,那么其总功能远超过各节点功能之和。企业网络可被定义为多个企业通过协议、信任、社会关系等方式联合而形成的新型有机组织系统[1] ,它的存在是为了创造价值[2] 。Ansoff 之后,学术界对“合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事创新过程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合作是指通过共享思想、知识和机会跨越公司边界进行创新[3] 。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4] ,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为参与者之间的专业知识转移、优势资源整合和组织学习提供了可能性[5] ,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互惠互利[6] ,使企业在合作分工中获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学者们尝试用各种理论解释企业间的合作,例如交易成本理论表明企业间合作可以通过减少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的稳定性[7-8] ;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观都表明企业网络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获取必要的外部资源,从而提高创新绩效,获取持续竞争力[9] ;权变理论认为外部环境的改变会严重影响企业绩效,而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性”,缓和环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10]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参与合作的企业在交换过程中容易受到报酬和成本的影响,因此信任与承诺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11]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企业间的高度信任可以最大化收益并最小化成本,因此社会资本理论鼓励企业建立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12] 。

  (二)企业网络合作存在的风险

  企业网络要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成员企业创新绩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作各方在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基础上,公平地对待每个合作伙伴,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交流的透明度,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合作各方充分信任彼此或利用完善的协议制度规范彼此行为[13-14]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企业合作各方,很难实现合作中的公平性、透明性和互惠性,且难以实现对各合作方的监管、权责认定和绩效考核[15] ,因此,企业在进行合作时,一方面可能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自身的创新绩效,但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面临各种合作风险,导致企业遭受巨大利润损失。

  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将企业网络合作风险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共享风险。合作中的企业数据、资源、信息的共享会导致知识产权的仿制和挪用,产生搭便车现象,尤其当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时,道德风险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泄露,动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16] ,因此由于存在数据安全、数据版权等原因,成员企业不愿共享信息,造成资源共享风险。第二,信任风险。信任是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前提[17] ,如果合作方之间相互信任,保持有长期性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即使各方出现意见不统一,也能通过协商解决冲突和矛盾[18] 。然而当合作各方不能充分信任彼此时,会造成交易成本增加,难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导致合作的创新源动力不足,使合作各方难以获益,最终导致合作失败[19] 。第三,协作创新风险。企业网络虽然给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但企业之间的频繁联系也容易导致企业局限于特定的网络范围,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重复或类似,并限制外部知识的输入量,降低资源的异质性和多样化,进而使得网络逐渐变得封闭、僵化,抑制企业的创造性[20] 。另外,大部分企业在协作过程中存在资源泄露、文化侵蚀、核心竞争力丧失等方面的顾虑,这些顾虑会破坏合作创新的稳定性,甚至造成合作失败[21] 。第四,管理风险。企业在进行合作时,许多合作方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技术部门管理技术引进、试验和转移,合作方成员在技术实施和生产中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合作方的努力程度较难观测,对成员企业的奖惩也难以具体实现[15] 。网络成员众多,合作各方的利益与冲突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存在可控性差、质量控制难度大[21] 、较难举证和追责等问题。第五,利益分配风险。利益分配涉及各合作方的财务利润、荣誉、产权归属等问题,利益分配不公会影响各参与方的合作积极性,导致合作创新难以进行[16] 。

  (三)降低企业网络合作风险的研究

  多年来,诸多学者致力于如何降低企业网络中合作风险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许多学者集中在探讨合作形成前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上,例如,与非股权结构相比,合作企业之间的股权链接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合作风险,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共享并保护核心技术不受机会伙伴的侵害,对于通过合同进行治理且遭受激励性损失的合作组织尤其有效[22] ;也可以通过减小合作伙伴的数量或缩小合作范围、限制合作各方接触点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合作风险[23] 。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最具保护性的治理结构和最受限制的合作范围也无法减少核心技术泄露,所以可以将组织学习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应用知识扩展到企业如何选择合作伙伴以最大可能控制合作风险上[24] 。还有少量研究对企业网络形成以后企业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企业网络形成以后,可以采取多种不同又互补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当确定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级别时,考虑产品技术程度、安全需求、供应商的相对重要性等情境因素来缓冲合作中的不确定性,避免意外损失,且更好地预测风险[25] 。信任是降低合作风险的最好途径,可以在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之间清晰地定义贡献和绩效指标,即使发生突发事件,也能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解决,而不必依靠更高层次的治理和更高的合同成本[26] 。

  总体来看,学者们对降低企业网络合作风险的研究有一定成效,对于促进企业网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无法彻底解决合作双方的不信任问题,举证与追责仍旧困难,无法实现完全公平的利益分配等。

  三、区块链技术下企业网络发展的机遇

  (一)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对于区块链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开源、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27] ,它以区块作为基本单元,每个区块为账本的一页,都由区块头和区块主体组成。区块头记录了区块创建的时间戳,其作用是通过主链连接下一个区块;区块主体记录了所有的交易信息,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存储数据信息[28] ,目的在于促进交易主体的合作、开放、交流和共享[29] 。区块链主要运用哈希算法(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实现数据的快速查找和加密)、Merkle 树(对系统内所有交易归纳表示为二叉树的形式)、时间戳服务(记录每笔交易时间,避免重复支付问题)、工作证明机制(促使系统各节点达成共识)、权益证明机制(根据货币持有量和时间分配响相应利息)、 P2P 网络技术(去中心化服务器,耐攻击、高容错,并保证各节点地位平等)和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私钥解密,保证数据安全性)等多种技术,确保数据的源头、时间及涉及主体的真实可靠性[30] 。

  区块链作为一种协议架构,不同于简单的数据库和其他新兴技术,体现了开放、共享、信任等理念,展现出其独特的特征优势。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各节点地位平等,相互独立,每个区块都记录并存储了系统中由始至今所有的交易信息,各节点均可自由获取区块所记录的任何交易信息,无需第三方(如银行、交易所、经纪公司或价格报告机构等)参与,使得交易成本更低,交易时间更短,运行更安全[31] 。第二,去信任化。在组织和个体中,信任是困扰交易的重要因素,区块链技术基于P2P网络技术和哈希算法,利用局部中心结构和共识机制,在系统中构建信任网络,避免“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区块链中各个系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从而实现互信[32] 。第三,透明性和隐匿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交易数据的开放性、可靠性和透明性,确保各节点拥有相同访问链上所有信息的权限和义务。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可确保交易数据的安全,降低丢失或伪造交易数据的风险,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安全[31] 。第四,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使用时间戳技术识别并记录每笔交易,从而增强了数据的时间维度,可实现数据追溯,减少交易追溯成本。同时时间戳技术加强了对信息或数据修改的限制,使得被验证的交易不会被篡改,保证上链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32] 。第五,稳定性。区块链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式以及独特的加密技术,使得各节点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即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或离开,不会对其他节点产生影响。若一个数据块被非法入侵,那么其他数据块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要求庞大和复杂的算力加以实现,增加了入侵难度,保证了区块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9] 。第六,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系统中的所有节点,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由交换数据,除被加密的私有信息外,其他所有数据对任何节点公开,使得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化。区块链结构与特征如图1所示。

  (二)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企业网络风险控制目标的一致性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可以保证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企业网络解决治理痛点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契机。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传统企业网络的风险控制目标相一致。

  第一,提高企业网络成员的资源共享意愿。企业网络成员鉴于数据安全、数据版权等原因,不愿共享数据信息,存在信息孤岛问题[33]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可增强产权保护,解决企业合作中的数据安全与信息共享问题[34]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哈希算法和数字签名保护等技术保证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增强了模仿壁垒[35] ,在一定程度可降低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提升企业的资源分享意愿。

  第二,改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企业网络存在难以消除的机会主义,使得合作过程中存在欺骗与风险,导致合作方缺乏信任[36] 。区块链技术旨在实现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记录,利用共识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37] ,打破传统单一节点的控制权,使得各节点可以平等地参与交易和节点验证,平等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各节点的离开和破坏都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35] ,从而降低信任风险。

  第三,降低企业合作创新风险。传统企业网络容易产生资源同化问题,降低资源异质性,不利于创新利用[38] 。而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系统,链上每个节点都能读取和存储数据,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网络间更加便捷,区块链技术的这种开放性特征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借助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39] ,避免可能出现的闭锁效应,从而降低企业协作创新的风险。

  第四,缓解合作网络追责难题。在合作网络中,由于合作方众多,意见难统一。一旦出现问题,当需要追踪溯源货物或资产时,较难举证和追责[40] 。而区块链块头中带有区块的时间戳信息,为数据添加了时间维度,具有高度可追溯性,因此区块链技术的追踪溯源功能和存证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合作难题[41] ,可方便合作方信息溯源,追究责任。

  第五,实现成员企业资源与利益的合理分配。传统企业合作网络无法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合作各方的努力程度较难观测,对成员企业的考评与奖惩也难以实现[15]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追踪溯源功能和数据的不可篡改功能,可以很好地观测合作各方的贡献度,实现绩效评价和奖惩,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与利益分配风险;利用区块链中的闪电网络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打造安全、高效、自动化和去中心化的共享平台[42] ,实现资源在协作成员中的合理配置[43] 。

  第六,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协作效率。传统企业合作产生的共享资源或因接收方能力有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阻碍创新,传统企业网络各主体之间存在大量交互协作,这些协作由于接收方能力有限或超越企业范围,协作难度较大,影响协作效率[44] 。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促进数据合理流动,重建企业网络协作机制,降低合作主体协作难度,提高协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45] 。

  四、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与企业网络深入融合,必将带来经营模式、生产方式、协作方式和分工格局的不断变革,对企业合作网络产生颠覆性影响。但区块链技术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也必然会面临技术、推广与应用、业务模式转变等方面诸多挑战。

  (一)技术方面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当前并未完全成熟,本身存在一些内生性短板,具体如下:

  第一,“共识”机制下技术与现实存在差距。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主要用于在不存在信任的节点之间达成共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唯一性[46] 。然而共识结果的达成是需要参与节点付出代价的。区块链应用于企业网络,随着企业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异质性知识的需求,成员企业数据不断增长,各成员企业的利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差异,造成各成员企业的主张不可能完全一致[47] ,整个共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区块链的出块速度。

  第二,运行效率受限。区块链数据库记录了系统中各节点由始至今的所有数据信息。随着企业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链上企业生成的交易信息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导致区块主体所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多,必然会对区块链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对链上各节点上传信息资源的效率、数据的传播效率、各成员接收信息的效率均会产生影响。

  第三,仍旧存在安全风险。区块链主要涉及共识机制、激励机制、非对称加密等关键技术,每项技术的实现又涉及众多计算机底层原理和技术细节,形成了复杂的运行结构。在未进行安全评估之前,无论是代码上还是系统配置上均可能存在漏洞,从而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攻击行为[43] 。此外,区块链技术采用的P2P网络传输模式没有提供身份认证、数据验证等安全机制,在抵御网络入侵和攻击等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导致攻击者广播非法内容、传播恶意代码、实施 DDoS 攻击,使信息传输延时,进而导致区块链产生分叉[48-49] 。

  第四,成员企业隐私泄露问题。区块链(公有链)中各节点的加入和离开不受限制,也无需身份验证,再加上每个节点都可以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虽然通过隔断交易信息之间的关联可达到匿名目的,但这样的保护是有限的,攻击者通过观察和跟踪区块链信息,通过节点的MAC地址、IP地址和用户的公钥等信息,还是可以追踪到账户和交易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数据分析窥探用户的隐私。同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现有区块链中的私隐保护机制存在的脆弱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量子计算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传统密码技术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威胁。

  (二)推广与应用方面的挑战

  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发展的推广面临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政策保护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三大难题。

  第一,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国内外在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尚未设立公认的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尽管国内已经开始关于区块链标准的研究,但是相关区块链基础、流程和方法、可信度和互操作性、业务和应用程序、隐私和安全性等标准的制定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块链的标准系统架构尚未建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技术与企业网络集成的进一步发展[50] 。

  第二,政策保护的缺失。目前我国政府虽然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区块链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仍然存在资源配置失衡、监管不善以及预判失误等问题,企业网络与区块链的融合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不够明晰,而企业网络的链上交易的合法性、确定信息上链与否以及上链信息的存储方式都需要政府制定详细的规则和机制。

  第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从系统架构来看,区块链基础设施可分为存储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三大块。在技术层面上,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分布式文件系统、移动通信等相关数字技术。为了保证区块链技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计算能力、增加网络资源、扩大存储空间成为重中之重。例如,为解决当下影响主流应用推广的“三角制约”问题,提升基础设施的硬件算力和网络并发支撑能力迫在眉睫[51] 。

  (三)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模式的挑战

  区域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模式面临的挑战如下:

  第一,企业网络业务模式的改变。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意味着企业网络原有的业务模式需要发生变化,变革必会面临风险,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来讲,不一定愿意冒此风险。另外,许多企业不熟悉区块链技术或者不具备使用区块链的技术条件和人才,面临着如何引入区块链技术、如何将区块链低层技术与企业网络成员的业务进行融合的问题。

  第二,区块链+企业网络运营机制的构建。区块链与企业网络的融合意味着多方主体的合作。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区别于其他传统系统的主要特质,在技术和理论上的确可以实现绝对“去中心化”,然而实际运行中并不绝对。现实中企业网络存在核心企业,网络成员上链后,介于区块链技术的扩展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技术精英在不经授权或监督的前提下垄断或主导交易、分配事物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这样重新集权事件则违背了推行区块链技术的初衷。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是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协作机制设计,构建生态型的区块链+企业网络运营机制,激发与调动上链网络企业成员积极性,形成区块链+企业网络生态化运营。但如何设计生态型区块链+企业网络运营机制亦是网络成员面临的挑战。

  第三,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程度问题。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必将给传统企业网络带来经营模式、生产方式、协作方式和分工格局的不断变革,但是这个变革的度如何把握?即如何测定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水平?什么样的融合程度是合适的?存不存在过度融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解决意味着区块链+企业网络能否健康发展,是二者融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第四,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实现路径问题。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实现路径有多种,从融合方向来讲,包括企业网络向区块链的融合、区块链向企业网络的融合以及二者的同时融合 3类。从融合先后来讲,可以包括领先发展型、探索发展型和追随发展型 3种。企业网络具有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供应链、企业协会、企业集团等多种模式,且分布于不同的产业和地域,它们的经营现状、基础条件、企业实力、管理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与区块链的融合路径必然不同。找到最适合的区块链+企业网络融合路径,是其顺利实现融合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五、促进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创造坚实的区块链+企业网络融合技术基础

  2019 年 10 月 24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要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安全性、信息泄露以及运行效率等技术漏洞,做到技术可控。加强区块链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以及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升运行效率。例如,对企业网络各成员企业生成的数据进行“切片”,对每个切片后的数据加密,以分层存储的方式分散存储到互联网硬盘空间中以解决数据存储空间问题。

  要加大对区块链平台和应用的检测、分析、判别、预警等工具的研发投入力度,依靠中心化组织协同,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创新。

  (二)尽快建立健全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支撑体系,打造良好的融合环境

  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支撑体系包括政府、社会与企业3个层面,具体如下:

  在政府治理层面,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在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从区块链发展规划、监管机制、服务手段、制度体系、产业政策等方面积极跟进,切实保障企业网络成员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合法权益,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政府区块链治理水平。

  积极推进经济与社会性监管、公共服务、数据治理、社会征信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积极对接区块链技术开源机构和社区组织,联合区块链应用发展联盟组织和企业网络发展研究的专家,参与区块链应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区块链运行规则,不断提升我国区块链标准的话语权,打通应用通道,提升应用效果。另外,建立区块链应用中心化组织,积极协同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区块链融合工作,尤其在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通证化改造、通证+智能合约+数据分析的数据经济平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协会、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促使企业网络成员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推动企业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共性技术开发利用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网络成员进行流程再造和业务变革,形成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新的业务模式。并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协作机制等打造区块链+企业网络生态系统,使企业网络成员积极参与到自动高效的协作网络中来,激发与调动上链企业成员积极性,使上链企业具有高度的获得感,形成区块链+企业网络生态化运营。

  (三)加强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理论创新,指导区块链与企业网络发展实践

  2008年,以世界首个比特币体系搭建为标志的区块链技术开始出现,至 2013年,其去中心化的稳定运行状况逐渐引起了业界对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关注,此后学术界对区块链的研究渐渐展开。当前学术界对区块链的研究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区块链基础理论与技术问题,一类是探讨其在某些行业的可行性与应用问题,但对于区块链与各类企业网络融合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可以说,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与企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已经落后于企业实践。未来要使区块链+企业网络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理论研究必须及时跟进。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区块链相关国家基金项目和地方基金项目,全国各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但仍需做出如下努力:加大区块链+企业网络融合宣传力度,使广大企业网络成员和研究者走出区块链融合重在技术应用的误区,意识到管理层面上的区块链+企业网络治理问题的重要性;畅通研究者与企业网络之间的沟通联络与调研渠道,方便广大区块链研究者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区块链管理理论;企业网络成员也应结合自身技术基础和业务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区块链融合研究,依靠网络力量共享研究成果,推进研究进展;加大科研经费支持,使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研究速度跟得上企业实践发展速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加强区块链专业技术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的队伍建设,开展多类型区块链讲座及培训活动,引进一批走在区块链领域前沿的各类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着力培育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区块链研究团队和技术开发团队[52] ,尽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网络领域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