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各国都在利用自身地缘优势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本文是一篇聘中级经济师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东亚经济圈发展及中国应对策略。
[提要] 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这些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均持续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同时相互扩大了贸易与投资,从而逐步形成地区性经济圈。东亚地区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渐呈现恢复势头;此外,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组织也在努力进行区域内、区域外的经济合作。本文从东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东亚经济圈未来发展中中国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关键词:东亚经济圈,东亚发展模式,区域经济
一、引言
2015年11月29日,IMF宣布中国成功加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即特别提款权)。此举意义不亚于中国加入WTO,中国入世意味着经常性项目纳入了世界贸易体系,而加入SDR则意味着货币被纳入了全球货币体系,人民币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2015年12月9日,中韩、中澳共同确认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自2012年5月启动到正式生效历时三年多,中澳自贸协定于2005年4月启动到正式生效历时十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中韩、中澳之间的贸易格局将会出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腾飞。2015年末,作为对东亚地区具有巨大影响的中国,在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时,东亚经济圈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的局限在哪里,将来会怎样,本文逐一论述。
二、文献综述
东亚地区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东亚经济圈自日本提出以来,有很多学者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张蕴岭(2004)在东亚区域主义与两岸关系一文中指出,东亚地区区域主义严重,这对东亚经济圈的发展造成极大地障碍。聂明(2013)在论中国周边地缘经济战略中指出,要推动东亚经济圈构建,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地缘经济战略。余毅(2004)在交互投资――东亚经济合作的基础中指出,东亚大多数国家已具备对外投资的条件,交互投资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基础。池元吉、李晓在论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局部经济圈”中指出,东亚地区自南至北形成了铢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两岸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局部经济圈,对推动东亚经济圈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张洪潮、吴海清(1994)略论了推进东亚经济圈建设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朴泳安(1994)探求了东亚经济中的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和方法。
三、东亚经济圈
(一)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世界经济的格局在理论上讲有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经济一体化,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政治同盟或统一。经济一体化发生的国家间大多有以下特点:相同的社会度、外交政策相近、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小。1993年生效的欧洲统一大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一个范例;另一个趋势就是所谓“区域化”,即地区间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的趋势。区域化不同于一体化,它的产生没有确定的条件和协议,但各国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中关系的加深,也产生了类似于一体化的某些经济效应。人们一般将区域化已承受的经济区域称为“经济圈”。“经济圈”现象在东亚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但组成经济圈的国家或地区可以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东亚经济圈就是希望通过贸易、投资和货币“三位一体”的合作,加强圈内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最先由日本提出,其设想是希望建立一个由其控制,以其为头的“雁型模式”,一则为稳定期经济发展;二则为了与美国和西欧抗衡。但真正实施“东亚经济圈”设想确实困难重重。
(二)东亚经济圈的特点。东亚经济圈的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成员国文化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就一般情况而言,地区性的区域经济圈的形成一般在发展水平相当、地域相近的国家间形成。而东亚经济圈却突破了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的重重阻碍,依靠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干预和行动建立起来。东亚经济圈内各国综合国力强大,如表1所示,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在世界中的竞争力排名可以明显看出;第二,东亚经济圈没有官方的制度框架和约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圈。相对于东盟、东盟自贸区,更或是欧盟、北美自贸区,它更具灵活性。但经济合作的进程相对较慢;第三,东亚经济圈的成员国内经济发展具有互补性的特征。例如,日、韩、俄具有高端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具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贸易可各取所需,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技术投资和申请、人力资源的互补。以自然资源为例,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自然资源匮乏,如果形成经济圈,将会实现资源的最佳流动和配置,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表1)
四、东亚经济圈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尽管东亚地区间近年来的贸易和经济交流取得可喜成绩,东亚经济圈的构建依然有障碍和困难。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障碍。国内方面,台湾的回归问题,无疑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国外方面,中日韩三国相互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尤其是日本对待二战的态度令包括中韩在内的东亚各国失望透顶,极大影响了中日韩间的大国关系。加上2013年10月5日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达成,东亚地区合作会进一步分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是举步维艰。又因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是促成东亚经济圈形成极其重要的条件,而经济合作的加强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东亚经济圈的实现进程随之推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制度方面的差异。在政治制度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越南则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制度上,日、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中国大陆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
(三)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一般来说,经济圈更易形成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为接近的国家或地区间,例如欧共体,其成员国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奉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东亚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不平衡,有发达国家日本、韩国,也有反差极大地越南、菲律宾。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一。从该地区GDP总额、人均值在世界上的排序及增长率,可以看出相互之间得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表2。(表2)
(四)“圈外”力量的不断干涉。这一障碍主要来自于美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便抛出 “重返亚洲”战略,到2012年底提出亚洲再平衡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担心中国因经济的迅速发展会提升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而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美国通过挑唆菲律宾于2012年4月制造黄岩岛事件、日本于2012年9月份制造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领土争端、韩国在苏岩礁问题上的领土争端等事件,制造不利于中国稳定发展的环境,从而达到牵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自身根本利益的目的。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遭受重创。东亚地区若要想恢复发展势头,不仅需要各国继续坚持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自身的综合国力,而且需要东亚各国和地区发展过程中从全局层面出发,化解各自之间的矛盾和纠葛,积极面对历史问题,建立政治互信,为自身经济发展创造有力的国内外环境,创造东亚经济的繁荣。
五、对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
东亚经济区的发展模式,是东亚经济圈形成的基础。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东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介绍:
(一)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东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大致经历过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第二阶段,推行以政府干预为中心的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及其发展战略;第三阶段,实现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民主化;第四阶段,实行以国内市场开放。进行宏观调控、对外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化政策。期间政府都对经济实行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各国资源和市场的局限性,他们都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具体操作方式;东亚地区的经济呈互补性阶段发展,相互间联系紧密,呈现出所谓的“雁型模式”,东亚地区内部的贸易比重较大。
(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当局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过大,导致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发挥“无形的手”应有的作用;部分国家的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政府寻租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效率低下;东亚地区的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属于赶超模式,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东亚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首先,调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但也不是万能的。因其不能完全替代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故应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引导两个方面,对政府的职能做出界定,以便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科学地使两者相结合,分清主次。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创新领域,很多企业往往因投入大、见效慢等原因,放弃在这方面的投入,而这些领域往往决定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合理的引导,为我国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其次,调整现行金融制度。必须重视外汇储备建设和金融监控监测体系,另外改革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时候过早开发了金融市场,在危机爆发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另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和贸易总量巨大,若始终以美元结算,会加剧金融风险,也会增加交易成本。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使得人民币可以从全球贸易中获得外汇储备,人民币“入篮”,可以通过SDR向全世界输出货币。
再次,提升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并开启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从现今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取得的成绩看,当时采用的产业政策指导经济的方式是比较明智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应该逐渐转变贸易结构。并且应制定新的产业政策,该新阶段产业政策的制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继续实行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政策,重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我国实情出发制定适合的产业政策,合理利用财政预算。
六、中国如何应对东亚经济圈未来发展
万变不离其宗,东亚经济圈的构建要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双方合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战略合作新格局,携手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东亚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应重视发展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东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60%,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应着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深入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2015年11月30日,韩国国会正式通过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批准案,12月9日确认协定将于12月20正式生效并开始第一次降税,11天后进行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会进一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贸易便利化是加强三国间经济合作的一个良好切入点,也是发挥比较优势必不可少的条件,要通过渐进的方式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
其次,还需要保证自身的能源安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能源储备体系,我国要积极深化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丰富我国的能源渠道,维护能源安全。为我国成为经济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在东亚经济圈中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夯实基础。
再次,全球层面上,在加强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同时,我国还需要拓展自身的地缘经济发展空间,积极寻求与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例如,加强同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同时还应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借助东亚地区发展的力量,加强同东南亚国家间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联合开发争议地区,深化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地区化和国际化,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便在东亚经济圈的构建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需要重申的是,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向前迈了历史性的一步,人民币被IMF确认为硬通货,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通行意义”。各国央行及外汇投资机构将会根据SDR配比被动配置资产,对于抵消人民币贬值压力非常有利。同时,大宗商品如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汇率风险将会降低,并且会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减少中国对美元的依赖程度,进而会减少金融波动风险,推动人民币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产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对东亚经济圈的建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东亚经济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陈永.构建东亚经济圈的优势和困难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1.2.
[3]黄汉权.中韩合作推进东亚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构想[J].宏观经济管理,2015.7.
[4]山崎,龚平.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与扩大[J].贸易振兴会信息,1996.11.
中级经济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理论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较注重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关注当今国内外经济热点,立足我国现实,致力于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文章。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力求体现“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四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交流有关科技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探讨各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推进国内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本刊获得中国省市十佳经济期刊、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