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策略探析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11-21
简要:摘要:传统戏曲文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瑰宝,其保护与传播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已经得到了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传

  摘要:传统戏曲文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瑰宝,其保护与传播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已经得到了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传播路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现状,人们获取新鲜信息的方式也逐渐从报纸媒体转变为网络模式。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从线下戏曲演出、报纸宣传逐渐转变为线上网络宣传。另外,网络数字化也是一种全球的文化传播的良好途径,戏曲等传统文化都已经通过“数字化”模式开始传播。基于此,本文首先就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策略进行概述,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戏剧之家

  本文源自戏剧之家,2020(34):20-21.《戏剧之家》创刊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戏剧艺术类杂志。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中国戏曲流传至今,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国家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制定了相关策略。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现状

  (一)戏曲文化类网站的传播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戏曲的网络传播与其他传统文化相比是比较匮乏的。目前的戏曲网站通过访问量和网站特色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权威网站、知名网站与小众网站。主要的权威网站有戏剧网、央视网、中国戏曲网。这类网站是国家授权承认的权威网站,正因如此,网站的风格较为严肃与刻板,不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在实际传播上略有逊色[1]。以吹月网和神州戏曲网为代表的知名网站,主要的特点就是服务性能较强,网站布局明艳活泼,配色能够很好地吸引大众关注,在实用性方面较权威网站更为优异。小众网站与前两者相比,在内容、主体等方面都有更多的不足,及时性不足,排版也存在相应问题。总体来看,戏曲网站各有所长,发展的趋势也有所不同。

  (二)戏曲文化类手机软件的传播现状

  目前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场都能看见戏曲类软件的身影,例如“戏缘”“戏曲多多”“黄梅戏”等等。这些应用APP里包含多种多样的资源,主要是视频资源,部分软件里还有美食教学、广场舞教学、服装搭配等辅助教学功能。这种类型的手机软件针对的群体主要是喜爱戏曲的中老年人,软件针对性强,功能和实用性较强。也有一些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手机软件,这类软件一般都有直播互动功能和商城购物功能,大大地吸引了中老年戏曲爱好者的兴趣。但是,这些软件的管理并不严格,由于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不是很灵敏,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举报,导致软件开发商对软件内部弹出广告、设计感低等现象不加以处理。所以目前市面上用户满意程度较高的手机戏曲软件相对较少,有待相关公司开发完善。

  (三)戏曲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

  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宣扬,导致自媒体平台对人们的兴趣导向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微博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自媒体平台之一,其关注人数与影响力都是较为广泛的,但是戏曲在这个平台的传播力度远远不及现在的新型潮流文化,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微博主体用户年龄偏低,对戏曲的爱好和了解不足,导致戏曲的传播力度不够[2]。第二,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群体就相对大众化,大多数中老年人也会使用微信,并且微信操作也相对微博简单,公众号这一功能,为戏曲传播搭建了桥梁,原创的公众号文章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

  (一)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播

  现代社会正是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方面,也应该通过数字化的渠道向全球展现出中国特色的文化。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和媒体传播模式相比,数字化的传播模式更为便捷,受众面更为广泛,人们通过移动网络设备就可以观察和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比如在敦煌壁画和故宫博物院的保护上就采用了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方式。由敦煌研究院主导,配合多方技术手段建造了虚拟工程“敦煌莫高窟”,更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来参观的游客仿佛身临其境般进入到洞窟的世界里[3]。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敦煌艺术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以及赞美。

  近些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大家旅行的必去场所之一。所以在故宫博物院的保护方面也应该加以重视,我国目前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保护。先进技术的运用,使游客对博物院内的文物以及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数字影像、触控交互、手持终端等应用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固有传播方式,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地了解到每张照片和每件文物背后的信息和故事。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到故宫博物院的每一栋建筑所处的位置;通过VR实际影像,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提升了游客对于故宫博物院的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馆内文化的宣传。

  (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影视化

  在网络科技没有如此发达的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口头传播。也就是说,由戏曲表演者在现场结合舞台表演和技术动作向观众传达传统戏曲文化。这种口头的传播方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地域、时间、场地、观众、演出人员等不同的因素。传播的范围相对较小,观看的群体也有限,导致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遇到了阻碍。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文化通过影视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不但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观看体验,也为戏曲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良好贡献。在现今社会,人们已经不难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戏曲的元素。戏曲影片就是由戏曲艺术和影视文化相互结合并加以提升得到的产物。由于我国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媒体的出现也推动了戏曲影片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可以从电视剧或者电影上接触到戏曲的元素。将电影中的场景与戏曲元素完美地结合,通过一种更加生动与逼真的方式,去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满,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也就越发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的大片在国内市场出现了发展高峰。带有戏曲元素的电影不但丰富了电影本身的内容,也为电影带来了一些民族特色化的效应,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融入了许多戏曲元素,让观众通过《霸王别姬》欣赏到京剧的神韵与高雅的魅力,这种戏曲的独特魅力是其他元素无法取代的。通过在电影中加入戏曲元素,不但使传统戏曲文化得到了发扬与传承,被更多人熟知,也使电影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古老的戏曲元素在新鲜的电影片段中,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文化也被制作成了电视栏目,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被广泛播出。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荧屏了解到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通过这种全天不间断播出的方式,以一种大范围传播和覆盖的方式影响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电视台每天播出众多节目,这些节目有着不同的题材和新颖的内容。戏曲这一元素的加入,也为电视节目的丰富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可以说,传统戏曲文化影视化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戏曲生命力在现代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更是一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态度。在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与人们生活层次不断提高的今天,戏曲文化影视化正以一种新鲜的方式为观众展现出古老的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立体化保护

  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而言,保护的核心就是将它整体地完整地保存与发扬下去。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不但融合了古典的韵味,也可以与现在的生活相匹配相适应。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小事,而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工程体系。首先,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包括其中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传承者信息等;其次,运用现阶段所具有的先进的技术,通过文字、录像、语音等技术方式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并根据不同的年份或者不同的戏曲形式对其进行分类、存档保存,其中对数据库的每一个信息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另外,就是通过建立艺术博物馆的方式对中国戏曲进行保存。这种建设方式并不拘泥于地点,可以是线下实体的博物馆,也可以是线上通过开辟网站的方式进行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是收藏和保存传统戏曲文化的最好地点,线下的博物馆可以吸引更多的中老年游客群体,他们往往对于戏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通过参观线下博物馆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线上博物馆这种数字化的形式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者进入网站的方式进行浏览,这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有着重要意义[4]。通过建立博物馆的方式,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得到继承与发扬。

  最后,开展相关的演出活动也是保护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途径之一。在某些特定的节日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演出,或者组织特定的节庆活动,都是宣传并且保护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相关人员的演出或者组织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喜爱上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

  三、结语

  传统戏曲是我国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和派别也有非常细致的划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了解并且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且从事着戏曲的表演与传承工作。通过数字化和立体化的保护方式,也让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和展示有了保障,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传播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播模式,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戴茜,林一.媒介视角下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策略[J].戏剧艺术,2018,(4):93-101.

  [2]代芳芳.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英译问题刍议[J].文教资料,2018,(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