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干扰素被证实具有广谱抗病毒、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1]。由于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干扰素在儿科得到广泛临床应用。 自2011年5月~2012 年5月,我院儿科选用6月~12岁,白细胞正常的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的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50~100U,疗 程3天,联合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未加用抗生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采用干扰素治疗期间仅有少数患儿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停药后即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明显的副作用,现将临床应用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关键词:干扰素,儿科,病毒性感染
研究干扰素在儿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上呼吸道、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治疗,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 50~100 U/次,每天一次,疗程为3-5天。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3%、92.08%、94.05%、94.05%、91.08% 。有少数患儿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停药后即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干扰素应用简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在儿科有广泛的应用。
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数病原体是病毒,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免疫应答而产生能够阻止病毒复制的一组特殊蛋白质,主要分为IFN-α 、IFN-β、IFN-γ 三种。干扰素被证实具有广谱抗病毒、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1]。由于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干扰素在儿科得到广泛临床应用。 自2011年5月~2012 年5月,我院儿科选用6月~12岁,白细胞正常的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的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50~100U,疗 程3天,联合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未加用抗生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采用干扰素治疗期间仅有少数患儿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停药后即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明显的副作用,现将临床应用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有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婴幼儿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因为其免疫能力低下。郭宇峰[2]等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治疗3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组,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病毒唑加入葡萄糖静滴。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在平均退热时间和充血消退时间均有明显缩短,治疗组有效率97.14%,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非常显著,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显著的毒副作用。本组采用干扰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96.03%,与以上结果类似。干扰素肌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缩短患儿发热时间和病程,且治疗期间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水痘,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 丘疹、痂疹或水泡。水痘在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在春冬季流行,因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治疗水痘的药物。本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水痘的总有效率92.08%,与李洪清[3]报道的结果类似。个别患儿使用干扰素后出现短暂发热,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应用外源性干扰素治疗类似于人工被动免疫,可改善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故干扰素治疗水痘可减轻相应的症状,缩短患儿病程,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故流感的感染率是成人的1.5~3倍。儿童流感发热常在39~41℃,因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本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流感的总有效率94.05%,与路苓[4]报道的结果类似。干扰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少,可降低流感的再次感染率。且干扰素应用简单,费用较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手足口病又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趋势。手足口病主要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亚太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均伴较高的死亡率。本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94.05%,与王成秀[5]报道的结果类似。故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应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观察的病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中传染性强,临床特征为唾液腺疼痛肿胀、持续性发热、拒食,可出现脑膜炎、胰腺炎及生殖系统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干扰素不仅可以阻止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还可以阻止病毒的扩散。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作用于病毒,但不会影响宿主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此外,干扰素还具有增强杀伤T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来增强吞噬功能。本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总有效率91.08%,与王黎黎[6]报道的结果类似。早期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及时清除患儿体内病毒,阻止病毒进一步引起组织损伤,故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干扰素应用简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目前我国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疾病使用干扰素,可以减少滥用抗生素,在儿科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文生.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6, 22(10):1478-1479.
[2] 郭宇峰.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 医学杂志, 2004, 2(8):45-46.
[3] 李洪清.干扰素治疗水痘65 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 2011,5(10):4-5.
[4] 路苓,罗素芳.干扰素对小儿单纯型流行性感冒病程影响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5, 11(4):378-379.
[5] 王成秀,陈静,王斌.干扰素α1b 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2:122.
[6] 王黎.黎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10):73-7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