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以及如何去培养,不一样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培养要求,我国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行课堂组织模式,而西方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发展学生个性。由此可见,中西方教育体制各有所长,我们在实践中应扬长避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面文章就主要对中西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二者的差异,为实现我国学校教学方法的长足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相似性,差异性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活动特点。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成绩和教学评估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一直被视为教育机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中西方学校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唯分数论英雄,强调结果抑制天性,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育方法虽然压抑了学生个性,但是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威压下的确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端人才;西方的教学方法的个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相对于成绩更强调学生总体素质的发展,而西方的个性化教育却难以从国民整体素质上获得提升效果。
一、中西方教学方法对比
(一)中西方教学方法的相似性
中西方教学方法虽然受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影响较深,但是说到底都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展开的校园活动。在教学本质、教学要素和重视程度等方面也具有一致性。首先,中西方教学方法的本质和教学要素都是一致的,都以教室、老师、学生为主要要素,以教室为载体,以老师为输出媒介,以学生为接受媒介,通过知识的传输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提高。其次,中西方对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是一致的,古今中外社会、学校、家庭无一不对教学方法十分重视。
(二)中西方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1)中西方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中式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配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师生具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以学生学习中展现的思维紧张程度、思想水平和成绩当做评估教学方法好坏的基本标准,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考试为选拔人才方法;西方教学方法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配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师生是合作关系,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教学方法优劣的标准,以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强调学生思维,并不过度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2)中西方教学方法的差异性还体现在教育重心上。中式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学校的重要性,忽视了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单纯的依靠学校、老师进行教学显然是略显单薄的,很难完成后续的巩固。同时,这也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呈现出一种放养状态,出现“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不顾”的错误思想,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让学生获得提升。在西方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将重心投放到家庭教育中来,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和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3)中西方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果上也存在着差异性。中式的应试方法和填鸭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在记忆、知识、成绩上遥遥领先,但是缺乏创造力和鲜明的个人特点,但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尊师重道和“仁义礼智信”教育重点极大程度的潜移默化到了现在的学校教学中来。曾有这样一幅漫画生动的表现出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各式各样的孩子进入一个熔炉,出来后变得方方正正、一模一样。这样的“流水线人才”注定要被全球化趋势的浪潮抛弃。而西方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更加活泼,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更善于发现问题,属于创新型人才,但是西方学生在应试、分数方面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二、造成中西方学校教学方法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因素
1.中国历史文化因素中国历史上的王权变迁堪称繁复,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清代的“文字狱”,统治者的意志往往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方法的变化。古代社会制度等级森严,崇尚科举和八股取士,学校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因材施教”,而是生拉硬套的死记硬背;学生的思维方法也难以得到拓展。由此可知,教育教学是为社会制度服务的。宽松的社会制度会温养出兼容并包的教学方法,而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则只能造就出冰冷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中国近代史上受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清末新政的影响,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而作为教育载体的学校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之后将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开办了各种机器厂,同时在学校开设科学学科,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转变为思辨性的、创新性的开放式教学。到现代,社会更加开放包容多元,这就要求学校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单一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现在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要真正实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不能将教学方法限制在课本教学上,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走出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围绕升学指标开展教学转变为围绕提升素质进行教学。
2.西方历史文化因素西方教学方法主要受改革影响较深,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启蒙,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蒸汽电器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受到冲击,此时西方学校教学方法从思辨性教学转变为创造型教学,因此,西方学校大力推崇瓦特、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发明家,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科学技术提供人才保障。进入二十世纪,苏联卫星率先上天,引发西方朝野震动,著名教育家布鲁纳针对科技落后和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旨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智力开发,与此同时,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维果茨基也发声,将发展学生智能作为近代西方学校的首要教学方法。
(二)地理环境因素
1.中方地理环境因素中国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温床。两河流域极早的出现了文化教育,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以汉文化为例,起源于两河流域,有利的气候、便捷的水利、肥沃的土壤无疑为发达的农业文化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更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反观内蒙,因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粮食匮乏,蒙古族人民更多的以军事教育为主要课程,以实战演练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2.西方地理环境因素以最古老的西方文明古国“古代希腊”为例,作为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对外交往十分不便,又需要与其他周边城邦战斗,因此古希腊学校的教学方法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在国家教育场所接受五项竞技训练。而同样作为文明古国的雅典就截然不同。雅典城三面临海,交通方便,靠近东方,因此也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教育教学方法上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公民为目的,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较之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古雅典的教育教学明显更加全面和谐。
三、中西方学校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差异
(一)教师“教”的方法不同
1.教学目的存在差异中国学校教学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强调树立“勇于奉献”的道德模范,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主要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具体分数,所以我国的人才可以成为很好的执行者,却难以成为创新者。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教学以培养具有“仁义礼智信”人格的学生为目的,将尊敬师长、孝敬长辈作为教学的最高任务,实现学生德行的提升。西方教学,目的是教育出具有独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学校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以实际操作和创新力的提升为主要方法,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经过思考和研究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2.教学内容存在差异由于中西方教学目的的不同,学校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要依托,强调语数外三门主科和文科或理科的学习,对于自然科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几乎是漠视,学校往往占用这些课程的时间来进行主科的学习。教学内容多以基础理论为主,多为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施行严格稳定的课堂组织形式,老师是教学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任务,以教授为中心,强调应试教育和内容记忆;教师习惯于旧有的简单的教学手段,即一册教材、一根粉笔、一方讲台。小学强调背诵、初中强调句法方法、高中则开始进行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西方教学则是素质型的启发式教学,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学习内容侧重于理解和分析,以课上提问为主要学习方法,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学会课本内容,更能够拓展到生活中去,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的方法不同
1.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同中国学校课堂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以教师的理论技能进行强硬施加,学生被动接受为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以近年来频发的老师体罚学生为例,就是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次要地位,老师和学生难以在一个层面上平等沟通,这也导致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西方教学方法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心理放松,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方法不同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点,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把学生当做器皿,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多以背课文、记笔记为手段,重复性作业较多,大大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人才的长久发展。西方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局限于课本,更多是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了解掌握知识,重视实操性和动手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让理论知识为人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教学方法存在极大地差异性,而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的经济迈出国门,教育也不能甘于落后。要勇于改革,坚信不破不立,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创造性多面人才。学校的教学方法也应当转变做法,减少分数在教学成绩里的占比,以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整体水平,不能培养出“智商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相信随着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历史的进步,人们将会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所短,使自己国家的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1(5):26-31.
[2]李贤,许黎,曹进.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7):81-82.
[3]於奇,中西方教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6(8):79-80.
[4]蒋霞,高校教学模式的探讨淮阴师范学院[J],教育科学论坛,2006(1):21-22.
[5]谭妍,龙兴盛.论中西法本位思想之异同[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6.
[6]何其亮.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J/OL].海外英语,2016(21):31-32
[7]佟金艳.高中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0):8-9.
相关阅读:《中国校外教育》国家级教育旬刊征稿
《中国校外教育》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儿童期刊社承办,多家权威教育部门联合协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教育类核心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一级纯教育类核心刊物(杂志封面左上部分醒目标注“全国综合教育核心期刊”),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及“双效期刊”,教育部“2+1”项目教材专刊,是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学术性权威期刊。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