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管理论文投稿浅谈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7-01-04
简要: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价值去向,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 管理论文投稿: 探究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价值去向,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管理论文投稿:探究公共管理社会化基础问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要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必须打破传统政事格局,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宽民间组织参与空间,提升管理效力。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进程中呈现出众多非政府组织,在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并逐渐走向成熟。本文从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策略建议。

管理论文投稿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化;民众;非政府组织

  一、我国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给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管理服务只能并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管理社会化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全球化趋势气势如虹。各国在追求传统单一行政目标的同时也更注重政府的服务质量,极力强化公共责任并提升社会满意度。传统垂直僵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已难以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公共管理必须要向社会化以及服务型转变,提升工作效率并突出公共管理的服务功能。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完善的关键时期。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的高度统一管理已经严重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独立地位,一边进行自主的决策并承担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宏观调控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整个社会为起点,根据公共管理发展重新设置政府职能,确立新的管理模式。

  (3)是我国行政体制革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都存在机构队伍庞大、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也进行过多次革新,但这种革新大多是在原来的管理构架内进行的,并未真正意义上涉及政府与社会、机构以及公民的关系,对政府职能、行为、服务质量以及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革新也涉及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更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则,一旦管理中出发突发问题应对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需要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确立新的管理机制及模式。

  二、公共管理社会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公民公共精神缺失,公共管理参与度不足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革新下,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正在发生变化,正在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将一些原先属于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向社会转移,这需要组织及公民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参与精神,但当前我国在公共利益关注度以及公民公共精神等方面仍有缺失,阻碍了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推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参与公共管理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政府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民众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

  (2)非政府社会组织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第三方部门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实施的重要基础,具有政府以及企业法人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少,组织质量偏低,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其他世界国家都存在庞大的非政府组织系统,在法国,每万人所拥有的非政府民间组织就超过100个,美国超过60个,即使是巴西也拥有近20个,而在我国每万人拥有的数量仅在各位数。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上还受到众多制约,也阻碍了国家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三、培育发展公共管理社会化力量策略研究

  (1)积极培育民众公共精神

  民众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精神基础,它是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共同意识,是一种综合素质。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育体系,真正培养人格独立的现代公民;其次,加强公共管理舆论引导,形成强大的全民参与氛围;再次,政府发挥统一指挥职能,在健全各项民众参与法律法规的同时起好模范作用。

  (2)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公共管理

  第一,政府需要加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民参与管理机制;第二,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公民知情权;第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提升公民参与管理热情的同时构建广泛的参与途径;第四,完善公民参与管理法律制度,让民众参与有法可依。

  (3)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

  首先,需要创新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当前我国的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登记上有非常严格的准入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可以让非政府组织更有利于政府管理,但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增长,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创新竞争和监督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在放宽非政府组织登记制度后,政府需要加强监督职能,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设置非政府组织竞争机制,促进其保持参与积极性并不断创新。最后,优化激励机制,要保证非政府组织的长远发展,需要政府和国家对其投入更多激励和扶持力量,为其提供更多精神动力及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曾军荣.政策工具选择与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J].理论探讨.2008(3):133~

  [2]冷树青.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0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