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5-06
简要:【摘 要】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且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提及物理就会感到头痛。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在物理

  【摘 要】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且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提及物理就会感到“头痛”。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分析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讲解物理结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习效率,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过多的口头讲述,而应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中开展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并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这有利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1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1.1 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多是以“口头讲述+板书”的形式讲解知识点,将物理知识呈现为枯燥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印象也并不深刻,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多靠死记硬背,这些都严重抑制了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和热情[1]。而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则可以借助其特点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并在分析和论证中实现对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从前的教学形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明显具有更强的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 训练物理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促进学生探究、形成物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探究资源等方式,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发深度思考[2]。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就可以主动去思考問题,通过分析和判断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在自行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推导中,以此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引导激发探究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才能使学生逐渐爱上学习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问题,并引入生活化元素,以此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趣味实验,并采用现场试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实验现象促进其产生探究兴

  趣[3]。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等再现物理现象或知识推导过程,在视觉感官上给予学生刺激,并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主动参与探究。

  如在学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其在探究氛围浓郁的环境下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构建探究式物理课堂。首先,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自行车、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这几种交通方式中,哪一种运动速度最快,哪一种运动速度最慢?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则要根据教师的问题来阅读教材、寻求答案,初步理解速度的概念。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公式v=,

  并提问:“某一时间段内,物体运动速度并不相同,我们能否用公式v=精准表达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得出结论,v=只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无法精确表达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经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对 “如何精准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教师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个概念,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展开探究,进而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2.2 借助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只要课堂中开展实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这充分表明了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4]。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受到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是在讲台上开展演示实验,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并不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其参与到实验活动的设计中。

  如在学习“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重点复习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率等公式,接着借助多媒体技术,采取图片加flash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游标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其分组完成金属导线电阻值的测量实验。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路图,引导学生先探究“想要得出电阻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这一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简易的实验。按照实验设计,学生需要先利用游标卡尺对各项物理量进行测量,计算出被测金属导线上三个不同位置的直径并求出平均值,再将其与被测金属线长度,及不同状态下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都记录在表格中,为实验开展做好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室中来回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将所得数据代入到公式中计算电阻率,结合数据制作成图像,以计算斜率的方式求出结果,从中探究出规律。

  推荐阅读:《中学物理》物理教育期刊发表论文如何解决物理教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