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播音生的日常”为例,浅析播音主持垂域新媒体相关探索实践。“播音生的日常”新媒体实践平台,综合了“五位一体”的基本能力训练、“运营+制作”的新媒体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的项目制探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正在变革,希望“播音生的日常”能在新媒体播音主持教学和实践上带来一定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播音主持;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播音生的日常
江幸芷; 金广迪; 杜洋, 传媒论坛 发表时间:2021-10-31
“播音生的日常”——播音主持垂域新媒体矩阵构建的探索,建立了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抖音、视频号等为辅助的播音主持实践平台,实现了播音媒体矩阵探索尝试。在学习播音主持道路上搭建展示平台,做播音生的新媒体记录者和成长见证者。
一、“播音生的日常”简介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
由于媒介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以培养传统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播音主持专业提出了挑战。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显示,播音与主持艺术(代码130309)隶属艺术学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二级学科。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中,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个见证者,是具有文学、新闻、艺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的经历者。
回顾专业发展历程,播音专业具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新中国的播音事业开始于陕北革命老区,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标志着人民广播播音的开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规范的播音风格与形式占据着媒体的主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转型与融合成为发展新趋势。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多元传播,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通过技术创新搭建了众多平台,新媒体环境下“两微一端”特色鲜明。如“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成为新媒体中典型案例。如今,播音专业不仅仅着眼于培养广播电视传统人才,更是面向新媒体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实践平台也不仅局限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有着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加持。
(二)关于“播音生的日常”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新媒体正是一个绝佳的实践机会。以传媒类“网红大V”为例,微博上有“中戏北电的帅哥们”“北电中戏的美女们”火爆网络。播音类型的微博有“中国播音主持网”“播音班的师哥师姐们”,微信公众号有“播音中国”“播音缘”“播音僧”“播音梦工厂”“播音班的日常”[1]等,创作了众多专业内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播音生的日常”——播音主持垂域新媒体矩阵构建的探索,是202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曾荣获2020南京传媒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在运营“播音生的日常”项目之前,团队有着运营“播音班的日常”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经验。自2020年3月20日起,微信公众号“播音生的日常”与用户见面,“播音生的日常”播音主持垂域新媒体矩阵构建正式开启,希望建立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抖音、视频号等为辅助的播音主持实践平台,尝试打造播音杂志类型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播音生的日常”作为项目核心打造内容,每日发布精彩推文,已吸引粉丝近万。
(三)微信公众号“播音生的日常”
作为播音主持杂志类型公众号,“播音生的日常” (微信公众号:boyinrichang)分为“播音干货”“精彩专题”“联系我们”三大内容板块。
“播音干货”,凝聚播音知识,助力专业学习。内容包括练声素材、普通话测试、播音人物等。原创练声素材,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提供规范详细的练声干货;普通话测试相关推文,示范朗读音频助力普测;播音人物专题,让播音生铭记那些为我国播音主持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公众号也在第一时间推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比赛相关信息,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播音百科全书。
“精彩专题”,汇集八方资讯,关注播音专题。内容包括“Show Time”作品展、招聘信息站、比赛信息站、播音资讯等。“Show Time”为播音生们的精彩作业展示。针对新媒体,学生们进行各种创新与尝试,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针对时下热点的专题展示,如花式绕口令、找“塞班”“惊雷”等,反响火热。招聘信息站、比赛信息站,为用户提供及时、丰富的资讯选择。播音资讯站更是丰富多彩,既有实时发布高校考研招生信息的“播音考研季”,也有专业类型的“播音员主持资格证”专题,更有丰富阅历与知识的“播音芝士”等。
“联系我们”,打通线上线下,拓展互动方式。作为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可以让创作者与用户直接进行互动。“关键词”检索,跳出推文获取资讯。“私信”聊天,播音小助手线上答疑。更有播音课程、普通话一甲、演讲朗诵等内容作为拓展空间。“联系我们”为将来发展线上线下课程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今后播音主持相关培训的开发提供可能。
二、“播音生的日常”创新实践探索
“播音生的日常”运营团队的大多来自于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紧扣“大口语传播”,体现“厚基础、宽方向”[2]。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生的日常”项目也正是五位一体基本能力、新媒体 “运营+制作”能力、“理论+实践”项目制实践的充分结合展现。
(一)“五位一体”基本能力训练
“五位一体”的基本能力训练,即“策划、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制作能力”的训练。
(1)“策划”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在“播音生的日常”里,每一位运营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策划不同专题。不论是比赛、招聘,还是其他内容,运营者都能够对每一个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与执行。比如,“播音干货”专题中,将播音主持的“练声素材”与“大广赛”巧妙融合在播音主持实践专题中。
(2)“采访”能力——工作素质能力。采访能力方面,运营团队定期对知名校友与师生进行采访,锻炼运营者采访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专业素质基础。从选择采访对象、到编写采访提纲、再到正式的采访环节以及最后的素材整合,公众号的每一个运营者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得到相应锻炼。
(3)“编辑”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它能锻炼每一位运营者的编辑与写作能力。从初稿到定稿,可能会经历无数次修改,才能形成一篇篇推文。这既磨炼了意志,又锻炼了能力。目前,公众号已发布近千余篇推文,从小编、到责编,运营者的编辑能力得到了不少锻炼。
(4)“播音主持”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播音创作能力至关重要。内部技巧,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内三外四”技巧融汇在创作之中。在 “普通话测试专题”“Show Time”等众多环节,都是专业的精彩展示。直接接受大众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5)“制作”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在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小到一个音视频的制作、推文内容的制作、推文的排版制作,大到整个公众号的IP运营与制作,都无不体现“制作”能力。制作与运营的素质,更是一种职业能力的拓展和训练。
(二)“运营+制作”新媒体能力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需要新媒拓展和结构调整,除了继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精华之外,还要注重新媒体带来的新要求。创新与创作过程中,新媒体的运营与制作能力至关重要。
麻雀虽小五脏俱存,新媒体的运营与制作与传统媒体运营的模式相似,公众号就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制作推文就像制作一档节目,运营者们先“采集”、后“编排”、再“播送”,最后推送给用户接受反馈,并在之后进行互动。公众号运营中,运营者分工明确,从选题到写稿到编辑再到排版,将每一篇推文不断完善,最终呈现专业化、最优化的成果。
“播音生的日常”微信公众号服务播音主持爱好者,通过音视频等辅助工具,利用新媒体使传播内容更有趣、更多元。公众号中的“联系我们”版块与“留言板” 功能,能让运营者直接得到来自关注者的反馈,直接与用户交流。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真正的媒体运营和反馈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理论+实践”项目制探索
“播音生的日常”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既申请了理论的、学术的科研项目,又进行了实践项目的运营。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京传媒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项目,“播音生的日常”既得到了项目制的资助,又得到了项目化的运营锻炼。在项目制实践探索的道路上,做到了“1+1>2”的效果。让运营者们欣慰的是,项目运营过程中,“打赏”“流量主”等设置也为项目赚到了一定流量与资金,这是对项目运营的肯定和支持,更是项目制的变现与收获。
三、结语
如今,新媒体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播音主持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主持从业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播音主持专业师生也在各媒体平台尝试新的实践与探索。
放眼整个新媒体类型的平台,从事新媒体运营与传播的播音主持类型的院校自媒体专业账号并不多, “播音生的日常”以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专业为基点,通过本专业学生与播音主持爱好者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平台,提供播音资讯,助力学习生活,取得了良好成效。其项目的实践性、实用性,正更新着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方法,让这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增加更多新媒体色彩。
在新媒体环境教育新形势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也正在变革。“继承传统,立足新媒”,打造优质新媒体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探索大口语传播下新媒体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新模式,十分重要。希望“播音生的日常”——播音主持垂域新媒体矩阵构建的探索,能够在新媒体播音主持教学和实践的探索上带来一定思考与启示。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