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5G是当下互联网时代中最热门的话题,不只是因为其数据传输速率快、延迟低,更重要的是5G技术的普及将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社交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将革新媒体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媒介新形态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介形态,5G时代的媒介形态将是物联网、AR和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将使社会产生深度变革的全媒体形态。
关键词 5G;媒介传播;物联网;全媒体
《网络新媒体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其办刊宗旨是发展信息科学,推广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促进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媒介技术形态的变化依赖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纵观近十年来的媒介技术变化,每次技术的升级都必定带来媒介传播的剧变。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传播工具与传播技术的性质以及开辟新技术的可能性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讯息,而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又会催生各个时代不同的具体传播内容。
1995年,得益于中华电信的积极引导,我国正式告别了曾在1987年广东全国运动会上正式开始使用的1G移动通讯系统,进入2G的通讯时代,使移动通信的保密性大大增强,同时实现了手机上网,至此,互联网进入微端手机,互联网资源成为可移动资源,手机聊天,网络新闻等文本媒体迅速发展。2009年,3G网络正式获准实现商用,移动流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手机电视、手机音频、手机视频,等移动流媒体服务飞速发展,媒介传播开始由电脑转向移动微端,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也逐步改变。2014年,4G网络正式获准实现商用,其相当于2G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万倍,相当于3G网络传输速率的20倍,最大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由于其网络频率宽,通信、兼容性、智能性好,使得即时通讯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网络新闻客户端、网络直播、手机游戏等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媒介传播频道。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5G发展,在2020年启动5G商用,4月,华为取得世界第一张5G产品CE-TEC证书(欧盟无线设备指令型式认证),5G普及指日可待。5G无线网络的理论传输速率为10 Gbps,是4G网络的100倍,且功耗低于4G,而其实际网速约为4G的12倍,一部1G大小的高清电影,0.8 s左右即可下载。
由于5G网络拥有如此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更是能够与最新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4K乃至8K技术等完美结合,将其普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不仅仅依靠PC端、手机、平板电脑等4G时代的媒介,而是会催生例如联网无人机、穿戴设备、家电家具等一批进一步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兴媒介,真正达到“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物联网”时代。新兴媒介的出现必定意味着媒介传播将会发生变革,变革的走向,是有迹可循的。
1 媒介传播方式变革
1.1 物联网+产品矩阵
根据IBM的定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过传感器将物接入互联网,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①。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根基的,但其用户端则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任意的物品之间,即发展出“本地网”。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在本地网中,每个终端既是信源、又是信宿,且在充当信宿的同时又充当信源,数据交互并且协同工作。而本地网又通过互联网相连,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安全生产、智能交通、环境监控、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
万物互联必然带来的是大数据产业的繁荣。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越发繁杂无序,但其价值也是十分可观的。抓住机遇,培养大数据思维,也是每个媒体工作者理应努力的。大数据必然催生出新的产业、应用、模式、平台,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建立产品矩阵,认清自己的产品在矩阵中的位置,秉承“内容为王”,实现从“提供者”向“服务者”的转变,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多种商业模式。在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需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商业效益。
1.2 用全媒体思维服务庞大的受众群体
根据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 653万,手机网民达8.17亿,全年新增网民6 433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可见,在我国网民占比即将突破60%大关的今天,又适逢5G网络即将投入运行使用,我国网民的数量将在2020—2025年迎来一轮新的峰值。除日常上网的网民外,未来我国5G传播的受众还将包括直接或间接使用到智能产品的人群。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下,传统媒体的改革势在必行,新媒体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监督治理体制也亟待
完善。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揭示了未来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即全媒体的传播是任何时间空间、无处不在的、打破虚拟现实空间的、连接所有数字化资源的、能够实现各种场景效果的传播,而全媒体则是一个覆盖全方位的“生态系统”,庞大的受众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还是“传播者”;既是“编码者”,又是“译码者”,还是“释码者”。
1.3 高效生产,精准投放
5G与AI(人工智能)技术的联姻,将在未来大幅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无论是内容采集,还是内容生产,AI的介入都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早在2008年,一款名为“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人工智能與大数据结合的产品,工程师们假定患上流感的人可能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特定的关键词获得流感相关信息,并以此收集分析,汇总并预测流感的爆发时间和爆发地点,该产品曾提前数周成功预测了全美范围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爆发。另外,新闻机器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是设计出来的智能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以依照人工智能算法,合并输入端的关键词数据进行新闻报道写作,虽然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无法阻挡它们风靡全球。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