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国内拉丁美洲文学译介出版调研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03-25
简要:【摘要】 本文梳理拉丁美洲国家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脉络,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和当今翻译出版的两大高潮及其成果,阐述不同时期译介工作的特征,通过不同历史阶段中

  【摘要】 本文梳理拉丁美洲国家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脉络,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和当今翻译出版的两大高潮及其成果,阐述不同时期译介工作的特征,通过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翻译出版拉美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特色,说明拉美文学在中国译介、推广以及读者接受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闻传播 发表时间:2021-03-23《新闻传播》旨在通过刊登论文、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新闻学术研究,为新闻信息传播类专业院校师生、新闻理论研究者和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爱好者,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汲取当今业界新鲜的理念、咨询与实践经验,提供了巨大而坚实的平台,更为全国业界人士发表学术成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 拉美文学;译介出版;马尔克斯

  一、1949年前的“星星之火”

  拉美文学类图书在我国翻译出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体系地逐步展开的。当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有人零星翻译过拉美的文学作品。茅盾撰写的《巴西文学家的一本小说》发表在1921年2月的《小说月报》上,第一次将拉美文学介绍到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翻译成中文的拉美文学作品是鲁本·达里奥 (Rubén Darío) 的名作《女王玛勃的面网》,译者也是茅盾。彼时编选译介的拉美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从英语或者俄语转译过来的。

  二、50—70年代对拉美文学的重视

  1952 年国内高校设立西班牙语专业后,西语人才的培养为拉美文学译介奠定了基础,从西葡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作品越来越多。其中1949至1979年30年间翻译出版的拉美文学作品共 75 部,涵盖古巴、智利、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海地、阿根廷、秘鲁、洪都拉斯、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 18 个国家。翻译出版最多的是古巴文学作品 (13种),其他国家作品的翻译按数量排一次是:智利 (10 种)、巴西 (9 种)、阿根廷 (8种)、墨西哥 (6种) 等。其中直接从西葡语原文翻译的超过半数,其余则主要从俄文、法文和英文转译而来。这期间对拉美古典文学关注较少,对20世纪当代文学译介较多。译介的作品以反帝反殖的主题占多数,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品占主流。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间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2部拉美文学作品,分别是 1974 年的“内参读物”《点燃朝霞的人们》和1976年3月公开出版的《青铜的种族》。因此上述拉美文学作品的译介是集中在1949年—1965年间和1977 年—1979年。

  三、80年代的“热闹”与90年代的“寂寥”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进入80年代,拉美文学的译介出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80和90年代虽然是紧挨着的20年,但前10年和后10年文学出版的境况却十分不同。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的荒废,使得 80 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异常强烈,图书出版迅猛发展,包括拉美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类图书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但到了 90 年代,随着全国将经济发展放到中心位置,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被边缘化,加之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组织,版权问题凸显出来,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出现萧条,拉美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一) 80—90年代拉美文学的“热闹”

  与过去30年相比,拉美文学翻译出版的图书数量大幅增涨,总计约194部。其中在80年代出版了118部,90 年代 76部。作品的来源国按翻译的数量依次是:墨西哥(29 部)、巴西 (27 部)、智利 (24 部)、哥伦比亚 (23 部)、阿根廷 (19部)、秘鲁 (16部)、古巴 (8部);涉及的作家按作品翻译的数量列举,分别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14 部),巴尔加斯·略萨 (11 部),富恩特斯 (5 部),亚马多 (11部),聂鲁达 (7部),何塞·多诺索 (7 部),博尔赫斯 (4部)。这些作家中翻译出版过略萨和博尔赫斯全集。20世纪80年代除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性特点以外,拉美文学大量译入汉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实马尔克斯并非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拉美作家,但中国人却是从他开始广泛了解诺贝尔文学奖的,他被详细地介绍到中国。借着马尔克斯获得诺奖的轰动效应,在翻译界、文学评论界以及当时的中国文学创作界,《百年孤独》、“文学爆炸”、魔幻现实主义都是红极一时的字眼。另外,1979年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成立,在80 年代定期召开年会,将全国的拉美文学专家、翻译家聚集到一起,围绕确定的主题,会员撰写并宣读论文。有诺奖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拉动效应,整个80年代都是拉美文学的鼎盛年代,直至今天中国读者熟悉和钟爱的这位大师的作品还是那个时代的译本。

  (二) 90年代拉美文学的“寂寥”

  如前文所述,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社会都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文学被边缘化,拉美文学因而也逐渐“退烧”。1990—1999 年间出版的 76 种拉美文学译著中,有 2/3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属于该社自1987年开始出版的 “拉美文学丛书”。出现如此大的衰退除了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还遇到了购买国外版权问题。1992 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在此之前,国内出版的外国文学图书都不购买国外版权,只需找来外文书,约译者翻译成汉语即可出版。加入版权公约后,国内出版社一时很难适应国际化运作的出版模式,且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也需要时间,因此1992年后直到世纪末外国文学出版都是处在调整阶段。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拉美文学翻译出版在90年代曾一度不太景气。

  四、新世纪拉美文学译介出版

  进入新世纪,拉美文学图书翻译出版的种类快速增加。2000 年至今 20 年的时间里约有 350 部拉美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其中部分图书是对以前资源的重组或者重译,但纵使不将这部分图书计算在内,发展速度依然惊人。如今出版社已经适应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侵权行为越来越少,但国内出版社之间竞争却日趋激烈。2005 年以后,随着民营资本进入出版业,竞争则更加惨烈。这种竞争既表现在购买国外版权方面,也有国内营销发行方面的。以《百年孤独》为例,出版商以巨资购买了版权,在巨资的轰动效应下,使这部小说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读者中产生的热量再次爆发出来,将新译版顶到了图书畅销榜的首位,学术界关于新老译本的对比研究,更壮大了这部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声威。当然,这也可以说是80年代“拉美文学热”产生的余波的延续和扩大。

  (一) 最畅销的图书

  迄今为止,拉美文学类最畅销的书是新译版《百年孤独》,从2011年9月出版发行到2020年底9年间,开卷显示销售量约 300 万册。该数字不包含网上书店的销售数量。如果按网店销售数量是地面店的1/4到1/3的大概比率计算,《百年孤独》总销量在400万册上下。从出版至今这本小说一直处在畅销图书榜的前10位,是近年在榜时间最长的文艺类图书。

  (二) 其他拉美文学图书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他的书销售情况却不乐观。略萨的小说在中国出版发行时正值略萨获诺贝尔奖之际,且2011年作家本人还来中国访问,参加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系列活动,可是那些汉译版的书销售却不乐观。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作家像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万火归一》《动物寓言集》《游戏的终结》以及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墨西哥的五个太阳》《最明净的地区》等图书销售也都很一般。

  结语

  近年,虽然拉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可谓如火如荼,也不乏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但实际上中国读者对拉美文学的认识还不够,除前文述及的几位著名作家作品,其他大量的译著几乎都是借助作品在英美销售的影响力来增加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声誉,以此拉动销售。外文图书的译介理论上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选择文本→译者翻译→编辑出版 →读者阅读→评论→接受→再评论……→再接受,而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译者交稿、出版社编辑出版,读者看完一个周期就算结束。其实事情到此并未结束,“评论”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作品、作者展开的文学评论是推动作品翻译出版和读者广泛接受的动力,同时也是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很好的方式。读者通过文学评论获得对作品、作者以及相关文化全面、深入的认识,增强接受和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能力。当然,出版社在这其中也应当肩负起宣传作品、引领读者阅读的责任,与译者、研究者、读者一起参与到翻译、阅读和评论的过程中,以此有效拉动图书的销售,让更多读者认识、了解拉美文学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