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精密播种玉米的主要技术与推广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8-10-10
简要:现阶段, 我国玉米播种技术在不断提高。其中,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为玉米种植行业带来了新的转机。精密播种技术即将预定数量的种子放在土壤不同位置, 其播种深度、粒数和行距

  现阶段, 我国玉米播种技术在不断提高。其中,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为玉米种植行业带来了新的转机。精密播种技术即将预定数量的种子放在土壤不同位置, 其播种深度、粒数和行距都在人为控制下进行。通过应用精密播种技术, 提高了土壤种植利用率, 减少虫害对作物的影响。精密播种技术还融合了种子工程、配载技术和农业工程多种技术的综合型应用。通过精密播种, 使土地面积利用率大大提高, 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 也增加了农作物种植的合理性。在很多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 可以预见,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在我国也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2008年第二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遗传育种、品种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工程、土壤肥料、专家论坛、国内外玉米科研动态、新品种信息等方面的内容,适合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方面的人员。

  1、精密播种机械概述

  传统的播种项目都是通过窝眼式播种机实现的, 这种设备的种植效率低, 人工和机械成本都比较高。而现在玉米播种最常使用的是2BF型深施肥播种机。其中2BF-2设备又叫组合内窝式排种机, 其显着特点是, 在播种时可以将种子单粒分开, 从而使种子和幼苗分开[1]。加大了播种密度, 在新长出的幼苗间再加入一排萌发的新种子, 既不会影响原有幼苗的发育, 又加大了种植密度。2BF型深施肥播种机显着特征就是可以根据种子直径大小, 先在播种前进行筛选分类, 对不同类别的种子选择不同的播种量和密度。这台机器还可以深施种肥, 并能很好的避免烧苗、烧种现象的发生。

  传统窝眼式播种机种植率比较低, 而导致种植率低的原因就是窝眼式播种机无法很好的对种子大小进行筛选, 这就很难保证一个窝眼对应一粒种子。而现代气力式播种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播种前先对种子大小进行筛选, 在播种时通过风力将种子鼓吹入窝眼。这种机械改善了传统机械播种率低的弊端, 提高了播种效率, 实现了玉米种植精密化。

  2、玉米种子的培育

  要实现玉米的精密播种, 就要有更高质量的种子。我国种子来源主要是依靠种子公司, 由于现阶段种子质量不高, 导致许多农民选择过量采购种子, 增加了种植成本。近年来, 我国一些大企业提出自觉提高种子培育标准的口号, 力求提高种子质量, 降低播种成本, 这对于以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是很大的福利。这些大公司通过对种子的培育, 将原本种子发芽率从原本的75%提高至90%。农民在购买种子的时候, 可以减少至少1/3的购买量, 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农作物成活率[2]。所以。要实现精密播种, 不仅要在机械设备上提高技术水平, 更要在种子质量上狠下功夫。播种的目的在于收获, 所以, 提高种子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产量。

  3、精密播种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精密播种技术的提高需要通过更新播种机械设备和提升种子质量两方面入手。

  首先, 精密播种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当时受时代限制, 市面上没有高质量的种子, 因而这项技术只是在小范围内做了实验, 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3]。直到1998年, 种子公司重新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实验, 培育更多幼苗, 精密播种技术开始小面积的推广。到21世纪初, 随着种植实验田的不断扩大, 这项技术也开始大面积推广开来。

  4、结语

  精密播种技术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 有良好的发展潜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玉米已经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每年的需求量都很高。我国作为玉米生产大国, 每年都有大批玉米作物出口国外[4]。随着科学技术逐步发展, 玉米种植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生产的质量也有巨大提升。目前我国在玉米种植过程多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 在种植过程中, 应对不同的玉米种有不同的播种机。总之, 我国玉米生产技术在播种效率和减少成本方面都有巨大优势, 玉米生产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猛, 在将来推广中要继续增加资金投入, 以更多更好的应用于全国种植业。

  参考文献

  [1]杨丽, 颜丙新, 张东兴, 张天亮, 王云霞, 崔涛.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 (11) :38-48.

  [2]徐向东, 张志国, 王立征, 王兴征, 黄会伶, 宗海杰, 王海燕.浅述密云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推广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 2015 (12) :7-9.

  [3]陈长青, 史磊, 孙甲, 白石.玉米精密播种技术应用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09) :102-103.

  [4]姚杰.浅谈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前景[J].玉米科学, 2004 (02)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