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研究领域的焦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多元化手段在促进生态保护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持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平衡。文章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理论、核算方法,并综合运用 ROSTCM6.0 与 VOS viewer 软件,基于 CNKI 数据库,以 1993-2021 年 CSSCI 期刊中共计 2891 篇相关文献为样本,对高频词、研究主题等内容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脉络进行梳理,归纳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兴起于1993年 ;(2)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生态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机制”展开;(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脉络可分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探索阶段,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深化阶段,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发展阶段;(4) 研究热点包括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补偿标准;(5) 价值实现路径可分为政府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等 3 个基本路径与 11 个具体路径。研究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丰富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统一价值核算方法,增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协作。
李燕; 程胜龙; 黄静; 付晓, 林业经济 发表时间:2021-11-15
关键词: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价值实现
1 引言
生态产品是一个较中国化的概念,国外学者通常称之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或“生态标签产品(Eco-Label Products)”(Costanza et al.,1997)。生态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的不断掠夺,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出现,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理念的实践,以多元化手段实现其生态价值转化,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孙博文等,2021)。同时,我国人民对高质量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生态产品价值研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文献数目不断增加,绿色金融、生态产业等多样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渐渐成为研究热点。
2020 年 3 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将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方兴未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有学者对生态产品价值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也有学者用知识图谱方法对生态补偿热点进行分析(廖茂林等,2021 ;张林波等,2021),但大多文献研究视角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对文献数据梳理。基于此,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对生态产品价值研究脉络进行梳理,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及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研究热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提供有益助力。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本文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最新的文献进行梳理,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脉络进行回顾与述评,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热点与方向,并归纳总结相关概念与理论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2.1 文献回顾与研究脉络
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2005 年)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探索阶段,累计文献数目达到 80 篇 ;第二阶段(2006-2010 年)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深化阶段,这一时期文献数目显著上升,仅 2008 年的文献数目就达到 154 篇 ;第三阶段(2011-2015 年)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文献数目稳定上升,累计文献数目达到 1026 篇, 2014 年文献数目达到峰值 242 篇 ;第四阶段(2016 年至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发展阶段,文献发表数目趋于平缓,发文数目稳定在 200 篇左右。具体如图 1 所示,这一现象与当前改善过去生态补偿为主要路径、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密切相关。
(1)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探索阶段(1993-2005 年)。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掠夺式消耗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生态补偿作为环境保护中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举措,成为当时研究的热点话题。1992 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中“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部分提出 “要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这是国家层面上首次提出“生态补偿政策”,从此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拉开序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3)等法律条文相继公布,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政策初见雏形。在此阶段,学者们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应探讨与深化,从理论、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在生态补偿政策的驱动下,研究集中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研究视角较为宏观,以定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处于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探索阶段。
(2)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深化阶段(2006-2010 年)。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为原则开展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随着自然保护区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设立,生态产品概念界定,这些标志着生态补偿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在此阶段,研究内容逐步拓展,从宏观的制度研究逐步转向林木补偿、生态税费、流域生态补偿、水资源污染、生态服务价值等微观领域研究 ;研究对象由过去的政策机制、生态补偿制度等理论性研究转向较为微观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草原、流域以及生态补偿与经济发展关系等领域。生态补偿研究进一步深化,形成了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深化阶段。
(3)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阶段(2011-2015 年)。自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等受到广泛认可。在此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逐步升温,不再局限于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开始转向更为微观的生态补偿模式、财政财税政策、资源交易制度等,学者们开始探索以市场机制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市场机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此阶段研究逐渐由政府主导转移至经济、社会为主体,研究进入多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阶段。
(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发展阶段(2016 至今)。自 2016 年国务院《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将市场纳入生态补偿的主体中,要发挥市场促进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为研究热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逐步深入,森林银行、绿色期权等研究渐渐兴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途径逐渐取代过去的生态补偿成为主要路径。在此阶段,研究内容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同时学者们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期权、银行、基金)、社会路径(生态倡议、政府与社会资本(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合作)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陈栋栋, 2019),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路径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2.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评述
(1)生态产品价值概念与理论来源。生态产品价值,狭义理解是在一定时期与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总量 ;广义理解还包括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丽瑶等,2019)。生态产品价值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与边际效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人类的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而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包含了人类生产劳动的生态产品才具有价值,未包含人类劳动的生态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而生态产品往往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劳动两方面的影响(王夏晖等,2020)。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认为物品的价值来源于它的稀缺性和效用的满足程度,人类经营活动超过环境容量承受度,自然资源稀缺,人们逐步意识到自然资源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大,生态产品因此具有价值(刘江宜等,2020)。
(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方法。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以政策分析、理论梳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缺乏微观研究,尤其是缺乏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研究。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需要规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中国生态价值核算方法可分为三类 :服务价值核算法、当量因子法和基于能值的生态元法。国外对生态价值核算的研究起步较早,1997 年 Daily 和 Costanza 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念,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提出不同的生态价值核算方法,如 2001 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银行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2007 年德国与欧盟委员会发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倡议(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TEEB)、2010 年世界银行发起的财富账户和生态系统价值核算项目(Wealth Accounting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WAVES)、2014 年联合国统计署(Th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UNSD)基于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SEEA) 提 出 的《 实 验 性 生 态 系 统 核 算 》(Experimental Ecosystem Accounting, EEA)都提出不同的生态系统核算方法。
(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视角。从生态产品分类视角来看,周一虹等(2020)提出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临界值为基准,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阈值下、临近阈值、超过阈值三种模式,按照三种模式分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学者们提出根据产权是否明晰来确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于丽瑶等,2019);还有学者提出将生态产品分为物质供给类产品、文化服务类产品、生态调节类产品(王夏晖等,2020)。相似地,王斌(2019)将生态产品分为物质产品和文化旅游服务与一般生态系统服务等类别。李宏伟等(2020)认为可以按照生态产品的不同价值属性,将生态产品价值分为市场价值或非市场价值,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可通过市场化实现价值转化,而生态产品非市场价值则通过生态补偿实现。大多数学者按照生态产品自身特性进行分类。例如,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和自然生态产品(刘伯恩,2020);将生态产品分为自然生态产品和劳动生态产品,劳动生态产品又划分为劳动生态产物和生态商品(马晓妍等,2020);或是根据人类生产参与程度和服务类型将生态产品分为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由此确定生态产品的来源和构成以及价值可实现的途径(虞慧怡等,2020)。由此可见,前人更多的是按照内部价值属性、产权以及外部生态环境修复阈值、人类参与程度来对生态产品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生态产品类别,分别提出不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刘峥延等,2019)、黄河源区(何跃君,2020)、长江经济带(李忠,2020)、甘肃甘南(周一虹等,2020)等特定区域,学者们研究了具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也探究了生态产品的创新路径 :对福建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黄颖等,2020)和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绿色期权”模式(童依霜等,2020)探索,以及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杨锐等,2020)等进行了研究。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基于以上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脉络的梳理与分析,为避免综述结论的主观性,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 VOS viewer、 ROSTCM6.0 与文献分析的方法,以 CNKI 数据库中 1993-2021 年 CSSCI 期刊为样本,揭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前沿。
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可视化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梳理生态产品价值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价值实现路径等内容。
3.2 数据来源
数据采用 CNKI 中的 CSSCI 期刊,以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生态补偿进行检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1993 年鲜有文献发表,因此将时间限定为 1993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检索时间为 2021 年 6 月 30 日。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将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献删除,获得有效文献共计 2891 篇。
4 结果分析
使用可视化软件 VOS viewer 和 ROSTCM6.0 对关键词进行提取,通过对关键词共现、演化、聚类分析等,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内容。
4.1 高被引用文献分析
高被引用文献体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高被引前 10 位文献如表 1 所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兴于 1993 年,并且以对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为起点,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思考(叶文虎等,1998 ;毛显强等,2002 ;曹明德,2004)。随着生态补偿制度在我国不断完善,学者们从政策角度提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沈满红等,2004 ;蔡邦成等,2005 ;杜群,2005),在实践角度提出我国生态补偿现状(章锦河等,2005),但对微观角度缺乏探索,之前研究存在重复性研究居多、研究方法薄弱等问题,且研究中大多局限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研究问题较为宏观(王金南等,2006 ;孙新章等,2006 ;李文华等,2010)。
4.2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对 2891 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2 所示,关键词总数为 5768,以出现频次 5 为最低值,筛选出 347 个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体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图中圆圈面积体现出现频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频关键词排名前 20 位如表 2 所示。
如表 2 所示,生态补偿(927 次)、生态补偿机制(180 次)、生态文明(109 次)、补偿标准(68 次)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热点。除生态补偿外,生态产品、主体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逐步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原因可能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桥梁,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4.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采用 ROSTCM6.0 软件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3 所示。从图 3 中可以发现,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分为政府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三类。如表 3 所示,政府路径是指以政府作为主要参与者,协助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路径 ;市场路径是指通过采用市场化手段,直接或间接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社会路径则是指通过行业协会机构、自律性组织参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4.3.1 政府路径
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中央与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为主,辅以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财税补贴等(杨锐等,2020)。
从政策支持角度看,政策支持包括产业政策、土地优惠政策、财政金融优惠政策等(丘水林等, 2019)。《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促使各地均对生态补偿制度做出不同的实践。“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了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的经营利用水平,既能缓解财政压力,又能发挥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功能(陈雅如等,201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减缓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浙江省丽水市探索 “政府采购生态产品机制”,对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量较大的乡镇予以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奖励,以激励人们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积极性(王斌,2019)。
从技术支持角度看,技术支持指政府相关部门无偿提供高新技术培训或咨询,为非农贫困户或企业提供就业培训,例如 2020 年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从财税补贴角度看,对相关企业或个人征收资源税费、资源使用税(高晓龙等,2019),可以实现财政收入与环境保护平衡,例如 2016 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正式施行。
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开始较早。美国休耕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是全世界最大和最早的生态价值有偿使用项目之一,该计划于 1986 年实施,采用补偿手段引导农民将易发生水土流失或具有其他生态敏感性的耕地转化为草地、林地 , 并综合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给土地所有者一定补贴和激励(Hellerstein,2017)。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1990 年德国提出与捷克共治易北河,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生态补偿制度,并实行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胡旭珺等,2018)。1903 年瑞典颁布《森林法》,以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永续利用为主的理念,使瑞典成为欧洲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木材产值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 25%(Johansson,2016 ;Eriksson et al., 2007)。2002 年《德国国家自然保护法》实施,该法要求对自然造成的损害必须予以补偿,至此生态账户制度应运而生(张宁,2016)。2009 年美国提出水质交易项目,对点源与非点源水污染进行控制(Woodward et al.,2002)。其他国家还有企业碳税制度(哥伦比亚)、环境敏感区计划(英国)、生态农业计划(德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计划(芬兰)等,国外政府路径研究对象更为丰富,包括泥炭地、碳税、生物多样性等。
4.3.2 市场路径
市场路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2018 年,习近平同志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形成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距今不过三年,市场化路径发育尚不成熟(王茹,2020)。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包括直接交易、权属交易、绿色金融(湿地银行、森林银行、绿色基金、绿色期权、债券、信贷等)、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张宁,2016),其中农林产品、副产品等权属明晰的生态产品可直接在市场上交易,而现阶段权属还不够明晰,未来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辨明权属的生态产品(碳汇、水权等)则可通过权属进行交易(陈健鹏等,2020)。
建立森林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生态资源资本化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创举。2018 年,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式输入与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建立“森林生态银行”,搭建起实现资源到资产和资本的转换平台(黄颖等,2020)。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一村万树”项目——绿色金融(期权模式)提供了一个新型实现路径,即由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出资认购一定数量的珍贵树木资产包或期权单位,认购方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周金莺等,2021 ;童依霜等,2020); 2020 年 7 月,首个国家级绿色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上海成立,表明了绿色金融的市场化路径形成雏形(郝春旭等,2021)。
国外对市场化路径研究更为成熟,哥斯达黎加的环境服务付费制度(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PES)和丹麦生态养殖是市场化路径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哥斯达黎加于 1996 年颁布的《森林法》标志着环境服务付费制度(PES)形成,经过 20 年的发展,PES 制定详细的环境服务付费制度,建立专门负责生态补偿的森林基金,并将自然资源提供服务包装为产品,通过交易将产品出售至国外市场,得到的收入又汇入森林基金,形成良性循环(Sierra et al.,2006 ;Steed,2007)。20 世纪 60 年代,丹麦开始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如今养殖业成为丹麦的支柱产业,每年生产总量约 90% 的猪及猪肉产品用于出口,同时粪污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完善解决了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Jensen et al.,2018)。湿地补偿银行(美国)、流域水土保持基金(厄瓜多尔)、欧盟环境气候基金计划等新型绿色金融路径的出现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
4.3.3 社会路径
社会路径以生态标志、PPP 合作为主。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我国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制定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山东省安丘市积极加入产品认证, 2019 年农产品出口创汇 6.7 亿美元。企业积极加入雨林联盟认证(Rainforest Alliance,RA)①、森林认证(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日本有机农业标准(Japanese Agriculture Standard,JAS)、中国特色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 ISO14000)(傅振邦等, 2003)等生态产品认证,可以实现品牌优势。 2020 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投资与外资进入气候变化投融资领域,以激发社会资本的动力和活力,标志着生态环保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策逐渐健全。
国外社会路径实践从 1987 年的雨林联盟认证(Rueda et al.,2013)到 1992 年欧盟实施生态标签认证制度,至美国低影响水电研究所(Low Impact Hydropower Institute,LIHI)提出的美国低影响水电认证(Low Impact Hydropower Certification,LIHC)均通过行业协会制订相应绿色生产准则,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与中国相比,国外社会路径起步更早,行业自治形成了更为成熟的体系。其中 2001 年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for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EAWAG)提出的绿色水电认证制度较为成功(Hagun,2012),对水电工程添加标签,将上浮的电费用于生态保护,在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回顾与评述及可视化定量分析,得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方法、研究脉络、研究热点和价值实现途径,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 CNKI 1993-2021 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领域的 2891 篇 CSSCI 文献为研究样本,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文献基本特征、研究主题、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得出 4 点结论。
(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兴起于 1993 年,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过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以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为主要路径。
(2)从研究热点来看,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了市场、社会、政府的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社会、市场路径逐渐兴盛。除此之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生态扶贫、绿色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3)从研究演进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分为 :生态补偿探索——深化——多主体参与——多元化发展四个阶段。
(4)从关键词聚类分析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分为政府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 3 个基本路径,具体可分为政策支持、直接交易、生态倡议等 11 个具体路径,其中市场路径(绿色金融)是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热点。
5.2 研究展望
随着学术界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渐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现有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法不断发展。尽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存在 3 个方面问题。
(1)从研究方法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缺乏微观层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证研究,尤其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相关研究,而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的基础在于能够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统一核算。
(2)从研究角度来看,现有研究均是从理论层面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学者们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在应用方面缺少实践。虽然有零星的文献以案例的方式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但仅适用于特定地区。因此,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实证研究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3)从研究内容来看,存在对生态产品产权界定不够明晰(林草的边界存在争议等问题)、生态产品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市场交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生态产品核算标准尚未统一、价值难以精确计算等技术性难题。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