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审计策略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11-13
简要: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需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秉持标本兼治、重在预防的理念,凝聚共识,践行全面、全程、全员的风险管控,恪守不发生系统性金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需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秉持“标本兼治、重在预防”的理念,凝聚共识,践行“全面、全程、全员”的风险管控,恪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员工作为商业银行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难掌控的因素,一旦其行为突破制度约束,则将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和声誉损失。因此,做好银行风险防控、实现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员工日常管理,而银行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就要在“防未病”上下功夫,聚焦重点人员,及时对苗头性、趋势性的员工风险和问题作出风险预警提示。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审计策略研究

  戴亚丽, 中国信用卡 发表时间:2021-11-07

  一、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审计的背景及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监管,2014 年,原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务和员工行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各类员工的全员管理制度,可探索建立员工账户监测系统,按照与员工之间的协议,对本行员工账户的异常交易进行监测。2018 年,原银监会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要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审计局天津分局 戴亚丽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开展从业人员行为的定期评估、建立长期监测和不定期排查机制。

  在“强监管、严监管”的背景下,国内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合规管理能力建设,对行内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管理愈加深入、细致,并逐步建立、完善监测和排查机制。但通过各类案件、内部检查案例可以了解到,目前商业银行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违规经商办企业、参与或协助他人进行信用卡套现、参与民间借贷、套取营销费用等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且随着内外各级监管机构检查的不断深入,呈现出违规行为愈发隐蔽的趋势,使得监测和检查部门难以通过直接特征获取排查线索。

  当前,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增强现场检查及风险核查的有效性,是新时代商业银行监督检查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审计检查中,应通过科技赋能、业技融合,强化大数据审计手段运用,充分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在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进行排查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强化异常行为数据分析的针对性。

  二、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违规领域和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总结监管部门、内外部审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的各类检查、处罚案例,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违规领域和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 银行员工过渡归集客户资金

  一是代客投资理财。有的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归集客户资金用于购买大额理财产品,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借银行名义归集客户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违规赚取佣金。二是充当资金掮客。有的银行员工利用接触企业客户较多的便利,充当资金掮客,撮合“过桥贷款”赚取高额“手续费”。以上行为将直接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甚至可能发生案件并造成经济损失。

  2. 银行员工进行虚假交易以完成考核任务

  有的银行员工为完成信用卡发卡量、电子产品签约率、基金申购量、自助机具使用率等考核任务指标 , 利用本人及其他客户账户进行虚假交易,控制银行账户频繁进行资金对转等。虚假交易不仅增加银行的业务成本、浪费系统资源 , 同时导致业务指标、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现状 , 误导管理层的经营决策 , 影响相关指标考核的合理性和严肃性。

  3. 银行员工开办第三方支付平台 POS 替他人套现

  有的银行员工,特别是信用卡部门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使用绑定本人或受本人控制银行账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POS,操作本人或他人信用卡违规套现,收取手续费获利。一是存在为客户融资牟利的问题,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声誉风险、道德风险。二是恶意套现,拖欠不还,会给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带来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4. 银行基层领导过渡员工绩效奖金违规二次分配

  有的银行机构基层领导违反本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要求员工将本人绩效工资、奖金返还,一是将员工的绩效奖金作为业务发展费用归集使用 ;二是对营销奖励按比例抽成,将部分员工绩效奖金归集个人。这类绩效工资和奖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员工手中的行为,存在潜在的员工道德风险 , 违反了内部绩效制度规定,并且基层员工绩效奖金分配不公,将直接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5. 银行员工套取消费贷、信用卡资金用于违规领域

  有的银行员工利用虚假消费合同或直接利用个人信用从银行套取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金用于以下用途 :一是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 ;二是投资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项目 ;三是用于民间借贷、赌博等其他违法违规领域。以上行为均属于监管明令禁止的行为,体现了员工自身存在道德风险,不但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还会使银行遭受监管处罚和信贷资金损失。

  6. 银行员工虚报费用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

  有的银行员工与一些空壳企业、个体户内外勾结,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假票据等手段,在行内虚报费用,银行将费用支付给供应商后,供应商再将资金部分或全部返还给员工。频繁通过虚报费用套取的资金不断累积,可能形成“小金库”,用于机构或员工的违规支出。以上行为不但会给银行造成直接损失,虚开发票、侵占公司财务等行为还涉及违法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

  三、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策略

  审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审计人员利用本行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访问和分析,将工作重点有效地放在最需要关注的领域,使机构数据与审计经验相结合,从而深入地了解根本原因,最终提升管理成效。开展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策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缩小包围圈,瞄准“四个重点”

  在进行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审计过程中,应优化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重点员工和重点机构,提高排查针对性,实施精准审计。一是充分运用已有审计成果,围绕违规问题频发的业务、领域、机构开展深入排查 ;二是将业务运营风险较高的关键岗位员工,工作时间相对弹性较大的基层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 , 以及经常触发业务风险事件的基层员工作为排查重点 ;三是结合不同时期社会热点和本行产品创新情况,重点排查是否有员工利用新产品新业务的制度漏洞进行违规操作 ;四是将排查线索信息与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绩效考核结果等指标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员工潜在风险程度,确定重点关注对象。

  2. 创新模型思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目前,商业银行建立的员工排查监测机制主要是针对员工在本行开立账户的资金异动情况进行排查和预警,指标一般包括 :单笔、频繁或突发频繁大额交易 ;交易对手为公司客户且名称中含特定字段 ;交易用途摘要包含特定字段 ;交易对手为本行授信客户或授信企业关联人等。通过对符合预警规则的交易数据进行自动提取和预警,监测员工异常交易行为。但是,随着各级检查力度的加大和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员工违规交易行为的特征也越来越隐蔽,因此做好科技赋能审计,还需不断创新审计模型思路,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将隐藏的线索抽丝剥茧,形成具有指向性的数据分析结果。当前,员工异常交易行为新特征和模型排查新思路如下。

  一是员工控制他人账户进行违规行为的交易。为了规避日常检查和管理,部分员工不再直接通过本人账户进行操作,而是通过控制亲属或他人账户进行违规行为交易,因此,银行可通过以下思路进行监测和排查 :一方面,可通过手机银行及网上银行操作日志,获取员工本人账号和他人账号在同一 IP 地址、同一时间段频繁登录的情况,锁定员工疑似控制的他人账户 ;另一方面,可通过违规行为参与人有共同第三方交易对手,搜索出具有控制他人账户特征的所有线索信息 , 并与所要检查的机构、人员、时段、业务等相关联进行二次分析 , 确定需要现场或进一步核查的具体线索清单或明细表 , 作为继续深入核查的依据。

  二是员工利用频繁存款、取款进行现金交易。有的员工实施违规行为时,为了减少转账痕迹,避免留下相关证据,利用办公场所离自助机具较近的便利,频繁存款、取款,进行现金交易。在这种情况下,需进行同机构或指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流水分析,排查具有相似金额、相似时间节点、相近地点的同特征交易数据,从而锁定异常交易行为。例如,在某次审计中,发现某支行部分关键岗位员工频繁在发薪日后在办公所在地网点自助机具上大额存取现金,利用现金形式违规过渡本行员工绩效工资、奖金等,进行二次分配。

  三是员工通过多次转账逃避资金流向追踪。例如,有的银行将员工工资、本行发放的消费贷款、报销费用均需发放至员工本人本行账户。此种情况下,员工异常交易行为可能表现为员工将资金转到本人他行账户、他人本行账户、他人他行账户等。因经过多次转账,此类交易行为轨迹较难通过直接查找掌握,但可通过大数据审计方法,在海量交易流水数据中查找同时间段内、目标交易对象群体范围内,是否存在相似金额资金流入,进一步对两个账户或多个账户间存在共同交易对手等信息进行关联,锁定线索范围。

  四、银行员工异常交易行为审计的现场查证策略

  审计数字化转型并不意味着审计全流程线上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审计人员可以便捷地开展大数据分析,但掌握了所需的线索信息后,仍需要现场验证,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掌握完成的问题证据链。因此,审计人员开展员工异常交易行为审计,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结合现场查证策略。

  一是调查监控录像辅助验证。对于员工控制他人账户或频繁存取款等异常交易行为,均可通过抽查相应交易时间段内,交易发生所在机构的柜面、自助设备监控录像 , 结合网点交易日志,判断交易账户是否由员工控制并办理相关业务,确定存取款操作的当事人。

  二是调阅相关凭证、文件资料。例如,对于员工通过现金方式进行的异常交易行为,可以调阅存款、取款交易前后一段时间范围内,交易发生机构的柜面验钞机、自助设备中自动记录的冠字号码文件,使用解析软件解析后,匹配存、取的现金是否为同一张钞票,从而辅助确认现金交易的异常行为。

  三是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数据分析及现场检查完成后,最重要一项内容就是需要与异常交易行为相关的员工进行访谈 , 询问线索背后的具体情况。在访谈和询问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采取尊重的态度,就事论事,要抓住被访谈对象所提供证言、证据之间的相互矛盾之处,做到有理有据 , 以理服人 , 从而查清事实 , 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必须争取被检查机构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风险防控举措,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持续排查、长期管理的理念。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审计条线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的识别、排查和监督,加大数据分析强度,提升审计精准度和成效,可以与第一、二道防线形成合力,促进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防范和早化解,为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