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告学专业作为一门与行业实践密切联系的应用实务型专业门类,媒介环境的变化,广告行业颠覆性的变革都在深刻影响着广告人才的培养,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生态格局的改变,广告传播领域的快速迭代对高校广告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当前《中国新媒体广告人才需求调查》对全国各大城市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91%的受访者单位需求新媒体广告人才,尤其是数字营销公司、整合传播、创意传播公司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更为急迫。
[关键词]广告学 学研一体化 艺术+人文 创意+技能
郑伶俐, 新闻前哨 发表时间:2021-11-13
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革, 企业需要的是更能够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 综合运用媒介手段进行新媒体策划、创意、运营、传 播、营销推 广 和大数据 分 析 的 多 元 复 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如何为行业培养急需的新媒体广告人才,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多元融合意识、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实战实践能力的新媒体广告人才,本文结合本校,武汉工程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 探索新媒体广告人才的培养方法与路径。
一、 基于实践教学创新的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模式
1.依托院校特色形成“艺术+人文”、“创意+技能”的交叉融合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 媒体转型与融合趋势向广告人才培养提出了 巨 大 挑 战,在媒 介 融 合 日 益 深 化 的 环 境 下,高 校 的广告学专业也在思考如何结合高校自 身 特点 和资源 优势, 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媒体广告人才,以 推进 专业的 可持 续 性发展。
我校广告学专业 2013 年创办于文法学院,后经学校专业调整后设置在艺术设计学院,逐渐形成了“艺术+人文”、 “创意+技能”的交叉融合培养模式。
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依托艺术学院特色,提出“”的融合思路,打破专业壁垒,倡导专业融合。 因此在基础理论课程中除了开设基本的新闻传播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外,还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国画与书法、艺术流派与广告等加强学生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引导的课程模块,还开设了传统文化调研、民俗采风这类实践课程,教学中融入“立美育人”的理念。
其次是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创意+技能”两手都要硬。 我专业遵循“厚专业基础,宽教学口径,强设计能力,高综合素质,重实践技能”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策划创意的核心能力的同时,着力发挥学生在视觉设计、视频制作方面的优势,通过参与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课程设计展、专题设计展、 毕业设计展等各类作品展, 注重培养学生在调研、策划、文案、设计、视频剪辑制作、活动执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
2012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第十 二 条明 确 提 出“推 进 协 同 创 新”,探 索 建 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 化产 教融 合 的若 干意 见》提 出 加 强 校 企 协 同、合 作 育人 的原 则,逐渐 形成 教 育和 产业 统 筹 融 合、良 性 互 动 的 发展格局。
新媒体广告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育人职责, 也离不开行业资源和企业力量, 如何借助企业力量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 实现校企共赢也是值得探索的育人模式。我专业与深圳红瓜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短视频与直播实验室”,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为学生搭建了一流的短视频制作与新媒体直播的硬件平台, 也为企业储备好的短视频博主和直播带货人才。
此外,本专业与多家广告公司、新媒体机构、咨询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等。 校企之间开展了项目导入课堂、业界精英进课堂、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现场模拟招聘等丰富多样的合作形式,深入推进协同育人。
3.协同实战环节的新媒体教材编写与课程模块开发模式
新媒体广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课程内容开发和教材开发, 目前国内高校一直缺少一套与新媒体实战课程紧密配套的新媒体教材丛书, 导致高校开出来的一部分课程缺少合适的配套用书,针对这一问题,我专业教师张志(知名新媒体大 v 秋叶大叔)主编,专业教师团队参与编写了一套新媒体教材。 内容结合当前新媒体实战的各个环节进行开发设计,涵盖从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运营、软文营销、社群营销、内容电商到短视频实战、直播营销、新媒体文案创作等 14 个课程模块,完成了相应的教材编写及配套网络课程内容开发, 目前此套教材已经成为众多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指定教材用书。
二、 基于实践教学创新的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路径
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综合化的实践教学改革,既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 展,保证 了学 生形成 比较 系统的 知 识 结 构,又 满足 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形成。
1.“企业情景化认知教学”导向的专业考察学习
新媒体营销传播环境下, 广告业运行模式及人才需求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广告教育只有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人才需求,才能更好的做好人才对接。
从 2009 年开始我校广告学专业提出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的专业考察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 通过近两周时间,带领学生集中走访业界知名的专业类公司,近距离的与企业高管和精英人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不仅让学生开阔了专业视野,了解了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前沿的专业资讯,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清晰直观的职业理想,实现情境化认知教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色与要求,安排有企业参观、内部访谈和交流讲座等环节,参观的企业又分为广告主企业、广告公司、传统媒体单位和新媒体公司等不同类别。
目前在专业考察中参观过的代表性企业有: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蓝色光标有限公司、深圳红瓜子文化传媒、广东省广告公司、广东省电视台、新浪(山西)、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金燕达观、天橙广告、奥康、红蜻蜓、意尔康等。 在参观学习中,学生对企业、媒体运作流程进行考察、与公司高层互动等,从第一线理解行业发展和专业需求,直观理解媒介融合给广告专业带来的巨变,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2.专题技能培养导向的实验类课程改革
《中国新媒体广告人才需求调查》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新媒体广告人才最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 文本创作与编辑、视频制作与编辑、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等。 为此我们结合实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专题技能培养。如影视摄像与编辑实验课,减少原有的影视剪辑软件部分的授课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短视频创意、脚本创作及作品拍摄与特效制作;再比如《广告文案写作》,采取了理论课+实验课的组合授课方式,在理论授课结束后,增加一定的实验课时加强学生的实战文案创作能力;传统的《广告效果评估》课程,此前只停留在学生通过问卷调研、 小组访谈等方法进行广告效果评估,在引入了人机实验室后,引导学生通过脑电仪、眼动仪、面部表情分析软件系统等方式, 更深入的探索广告效果评估的方法。
3.创新服务能力培养导向的实践类课程改革
广告学专业起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也就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我们专业的实践教学 改革 提出 新 媒体 广告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必 须 加 强 社 会 融合,加强与市场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文化服务、为地方企业服务、为地方品牌服务”的“四服务”的教学理念,在广告学专业“四服务”教学理念的执行过程中,以毕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设计为依托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成果丰 富,相继出现 了《南京“朝花 夕 拾”城 市 旅 游 文 化 品 牌设计》、《武汉“武号店”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设计》、《襄阳“长襄 忆”城 市旅游 文化 品牌 设 计》等 一 批 具 有 情 怀 的 为 家 乡服务、为 地方服务 的 一系 列特 色 鲜 明、具 有 现 实 意 义 和 实用价值的作品;也有以《“拾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为代表 的传 播 工匠 精神,以《“稻可 道”品 牌 整 合 营 销 传 播 策划》为 代 表 推 广 地 方 特 色 品 牌 形 象,以《中 国 红 十 字 基 金会-青少年视力健康公益传播》 为代表的公益科普传播等着 力 城 市 形 象塑 造 与 传 播 等 多 元 化、多角度、多维 度的 专题研究。
在课程设计、 专题设计等综合性实践课程中分别有武汉仟吉、武汉世茂林屿岸、广州 360 媒体 网、LucyTim、武汉工程大学招生宣传、研华科技、淄味淳、不二酱、秋叶 ppt 等多个企业项目命题引入课程,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对相关主题进行文案创作和品牌推广,完成情况深受企业好评。
在传统文化调研、民俗采风环节,以乡村旅游资源发掘和地方特色产品推广、 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为主要方向,带领学生“挖掘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2014-2018 年以“恩施民族元素的再设计”、“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传播”为主题,展开恩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媒体传播, 学生将采风搜集到的民族元素和在地生活体验相结合, 利用专业特长展开创意设计和新媒体制作,并最后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呈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结语
媒介技术迭代、 数字革命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 也使得广告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必然,探索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多元融合意识、创新创造意识与能力以及实战实践能力的新媒体广告人才是当前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教研课题, 以上是我校广告学专业在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本专业也将继续与兄弟院校,企业各界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探索教改思路,深化教改成果。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