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素描教学的区别的相关内容,本文就是通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比较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的,且本文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素描教学;比较
20世纪初,老一代艺术大师把从西方取经而来的科学教育方法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学校,不仅打破了传统师徒授受的作坊式教学,创造了严谨的绘画教学层面,而且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写实主义画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素描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逐一显露,这种教学体系强调以长期作业为主,深入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形体结构、光线和调子等,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基本造型的能力,但太过机械化、模式化,束缚学生的艺术思维,把学生的艺术灵感扼杀在摇篮里,不仅不适合绘画学科的发展,更不能适应设计学科的发展。如果说,现代艺术的革命最先是在素描领域发起的,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院校设计专业为适应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也在寻找素描教学的最优方法。现代素描根据各美术专业的需要开设不同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同时将课程目标定为重在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掌握形体的结构,而不应过多地强调明暗虚实变化关系。这一限定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当时设计专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特别不少设计院校引进了当时流行的法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课程,使单一的素描形式走向多元化格局。
一、教学目的比较
传统素描在古典主义时期,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某个绘画作品的初稿尝试,很多人称它为草稿阶段,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基本一致。传统素描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纯客观性的再现,可以说它是一个客体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反映。它要达到的目的从客观上讲,只是使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培养视觉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分析、洞察、理解的心智能力;培养熟练掌握技能,达到对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传统素描教学并非已过时,它的价值到现在谁也否认不了,传统素描的科学性通过准确的透视、严谨的造型、精确的解剖得到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迄今还有巨大生命力。但过分强调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反复推敲客观物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起伏转折等因素,这在设计学专业中不能完全适用,但还可以去粗取精以适应现代艺术发展。19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立,建立了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教学体系,现代素描教学包含面更广、更全面。设计素描可以说跳出了传统束缚,摆脱了长期追求再现真实的层面,训练形式和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更为密切,形成了一些符合专业性质的基础教学特点,即通过素描发现设计,虽然同样是描绘客观物象却是以认识对象为目的,是为设计专业服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并以自然各种表象为依据,透过对形体独特的观察方位和不同性质的表现方法,从而更接近设计创作的过程,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观念,培养敏锐的美感反应,通过强化设计意识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训练提高对形体的想象力和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比较
传统素描的表现对象大多是既定的。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心理定势,如石膏像、静物、人物、人体模特儿等。由于这是规定好的审美标准从而显得太过单一和乏味。而对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按照此程序势必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同时会出现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现代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重新建筑现实,颠覆传统思想观念,经过不断探索,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三大板块:结构分析阶段、明暗表现阶段、创意能力阶段。结构分析阶段着重训练学生对空间中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强化空间能力的把握改变视觉观察的习惯、敏锐捕捉物象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対物象的整体认识,认识了物象才能理解物象,理解了才能在二维平面上用三维空间意识表现物体形态的构造及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的诸多关系。用透视的基本原理指导作画,同时采用结构画法,彻底摆脱明暗的束缚。采用穿透性手法表现四维空间,用各种不同质感、量感的线条表现形体的体积、结构,在表现题材上比传统素描要宽泛些。它搜集的题材广泛,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被学生认为不可入画的各种事物,如平凡的树叶及鲜果蔬菜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表现。主要研究自然物体的规律,注意观察每个细节的主次和前后关系,抓住事物的动态和节奏感。体会这些按照一定组合规律重复的构成形态。这种靠解构、重现自然物象的方法适应了设计专业发展。这样,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物象表皮剥开,它那陌生但别具异样的美,会给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打开一条通道。明暗表现训练与以往调子素描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样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传统素描教学过分强调明暗关系,并且大多是明暗的模仿和照抄,这样大量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过于整体统一,在绘画形式上严格按照比例准则和诸多统一的构图准则进行,会带来一些弊端,过分强调明暗教育法很可能造成“形盲”。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大量推广和批量生产,而艺术则不然,设计更是。现代素描充分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工具和材料的应用和表现对塑造形象密切相关,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试着体会各种工具和材料带给我们作画的快乐。如铅笔银灰色的线条、炭笔的黑色柔性、水墨的晕染性、油画棒的强烈度与明亮度等,还包括各种不同纸质材料的拼贴融合等,这些大胆尝试给现代素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传统素描的表现题材过于单一,艺术形式千篇一律,而现代素描选择的范围要广得多,选择的夸张化,空间的扩大化,表现的个性化,选择形式的特殊化,所以能够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从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意素描训练是现代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素描主要提升学生造型能力,这似乎与我们的创作设计有些距离。但是创意素描的造型其实是一种创作,是想象和思考的结果。这种笔随意走的新方式使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认识素描造型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研究和探索造型和构成的多种可能性,如在形的联想方面,并非表现我们眼前看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在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物体中找出内在联系,比传统素描更具创意,同时能更好地传达每个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并且创作出比传统素描形式感更强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代绘画大师赵无极曾反复讲到绘画不是画的问题而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过去素描在人们的认识中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仅仅是学过就罢的东西。如此之说显然是狭隘的。现代素描跳出了狭隘的框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画静物,同样是坛坛罐罐,也许因为有了不一样的观察方式,会创作出别具异样美感的新形式。这里的观察指精神层面,新时代教师更应看到这一点,不是让学生重复,而是对学生才能的挖掘,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触动并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才能,为今后设计引发诸多创新灵感的可能性打好基础。随着全国美术教育改革,以往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素描教学发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不再是老师摆静物学生被动围一堆的状况,学生可以自由决定,自己发掘题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创作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会具有不一样的主题和风格,甚至出现一些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互动环节,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传递与交流。并且随着教学深入,还要多看一些优秀的视觉作品,其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眼光,提高鉴赏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把作品的原创性保留下来。进入现代社会,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素描教学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新时代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及训练思维的束缚,正确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维。应积极尝试探索多元化方法,开拓更多表现领域,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今后现代素描教学扩展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立勋,冯信群.新概念素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牟力器.素描的表现性语言[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4]林朝阳.联想素描与设计向导[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作者:代静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推荐阅读:《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教育部主管、语文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刊号:CN10-1390/G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