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一个课程领域都有概念教学,甚至每一学期数学课程的每一个单元中也都有概念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历“感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概念”三个环节。下面笔者就如何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这一认知规律有效组织教学,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本文源自《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4期
一、运用有趣情境引入概念,让学生主动感知概念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都是从感知概念开始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有趣情境引入概念,让学生主动感知概念,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
1.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感知概念。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的开始,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半个月饼用什么数表示?”。半个月饼不能再用学过的自然数表示,到底该用什么数表示?引发学生思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趁热就此组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小精灵的话“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初步感知到“几分之一”的概念,形成表象。
2.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比较不同策略方法,主动感知概念。
如,在“加法交换律”教学的开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很快就解决,用40+56=96km或56+40=96km。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在为了学生解决问题,而在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结果相同,从而主动感知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相等(不变)”。
3.創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主动感知概念。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伊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一个学具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度?”。学具三角板是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可以很快口算出结果,根据计算猜想并初步感知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二、深入概念内涵、扩展概念外延,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概念
数学概念最基本的特征是都有内涵和外延。在学生借助情境初步感知到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建立起概念。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到概念的基础上,要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深入概念的内涵、扩展概念的外延,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概念。
三、及时安排练习,促进学生当堂巩固概念
学生初步理解、建立起数学概念后,教师应该及时安排必要的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当堂巩固概念,进一步理解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过重课外作业负担。
如,“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并建立起“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后,教师及时安排练习,先让学生练习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1题——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300+600=600+( )、( )+65=65+35、78+( )=43+( )、a+12=12+( )。再让学生计算307+348、118+274,并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以促进学生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又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学生理解建立起“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概念后,教师及时安排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①一个三角形,∠1=25°、∠2=55°,∠3是多少度?②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③学校评比文明班级,要用到一面等腰三角形的流动红旗,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学生通过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概念解决问题,既巩固了所学概念,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认知规律设计和组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运用有趣情境引入概念让学生主动感知概念,到深入概念内涵、扩展概念外延助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再及时安排练习运用促进学生当堂巩固概念。可以使学生主动感知概念、真正理解建概念、当堂巩固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