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是现在理工专业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很多职业院校也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型较强的特点,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是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要采用“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延伸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特点、现有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通过落实各个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专业课程建构是以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借鉴的,师资由工学教师和艺术教师组成,专业特色发展相对缓慢,艺术与机械工程知识的融合力度不够。在当前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生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怎样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怎样突出特色和服务地方发展是专业改革的热点,其中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必须协调配置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交叉融合,建立与人才培养、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注重创新和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业设计及人才培养
(一)工业设计概念工业设计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概念是在1980年,由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Council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ICSID)为其所下的定义: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其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性能,叫做工业设计。[1]工业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设计出市场畅销、用户满意的产品,借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说,其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以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为载体,借助工业生产的力量,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宗旨。[2](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分为工科类和艺术类。工科类的学生文化课水平比较高,但属于非艺术类生源,入校之前缺少美术培训,更不用说设计基础了,在造型的领悟和色彩的体验把握上不如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对形态、色彩、创造力、设计表现的把握要优于工科类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工业设计师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数学、力学、材料工艺学、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工科课程,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大多数高校采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组成的“三段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进行知识的融合,发挥创造力,进而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特别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必须强化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机械工程与设计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贯通,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培养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群之一,是在工科背景下建设发展起来的,学校已经拥有较好的工科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合作基地,积累了一定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生源多为理科生,对美术、产品形态等的理解和把握有些“先天不足”,但思维较理性、逻辑性强。学校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区域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区域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机械工业、电子信息、轻工日化等企业,工业类企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对机电类产品的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机电产品设计人才。(二)“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工业设计专业提出了“3+1”学用相长、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如图所1所示。和原有培养方案相比,增加了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增加了课外能力拓展实践环节,减少了艺术设计类的部分课程,弱化了机械工程类专业知识的深度,更加注重工程技术和设计的融合。在“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学分共140个学分,其中独立的实践环节为46学分,占32.6%,不包括和理论课程同步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构建合理的实践平台和科学的实践结构、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严谨求实的做事态度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3](一)构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实践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实践教学模式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实践教学模式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筹划、全局设计,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实践教学效果。工业设计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时,要遵循立体化原则。时间上要全程化,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一直贯穿到大学四年级;实践内容层次化、模块化,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提高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践的比例;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如课程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材料成形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活动等。(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校内实践、企业实践、工作室实践为支撑,构建艺工结合、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交叉渗透,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先前各自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综合体之中。如图2所示。(三)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式下,校内实践、企业实践、工作室实践的实践平台及其内容,如图3所示。1.校内实践环节基础课程实验平台:以设计艺术的基础实践教学为主,如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效果图及表现技法、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透视学、模型制作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针对1-2年级学生,培养设计艺术的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训练平台:以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践为主,支持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专题设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综合性课程。针对3-4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等综合能力,注重知识的融合。机械基础实验平台: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等机械工程基础实践为主,针对2-3年级,培养学生认识力学、机械零件、机械机构、电工电子技术等工科基础实践。工程专项训练平台:以机电工程技术基本技能为主,依托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制图测绘、金工实习(车工、钳工、铣工、焊工)、材料成形实习(冲压、锻造、铸造、注塑、3D打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工程基础训练。加强学生对机械结构、材料特性、制造工艺、成形工艺的认识和掌握其基本技能。针对2-3年级学生,为后面的综合设计课程打下基础。2.校企合作平台:主要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以产品设计、材料工艺、生产制造为主线,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提高对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实际的职业能力要求等的认识,提升应用能力的同时,缩短与职业需求的距离。针对1、4年级学生。通过平台与多个企业和设计公司建立联系,探索“三真一模拟”的实习模式,即通过真题目、真操作、真环境进行模拟训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4]3.工作室平台:以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设计竞赛项目等为对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的实践模式。实践活动形式各异、层次多样,使学生从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到勇于参与,最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目的。建立工作室制度和成立工业设计协会,形成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传帮带效应,并通过学分要求和考核标准,激励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扩大覆盖面。
四、推进实践教学的措施
现在,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特色方向不明确,理论与实践不够协调,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缺少课外时间实践平台。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供参考。1.与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整合,建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综合实训室,突出机电产品设计特色。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模块化设计与案例、慧鱼创意组合训练等课程创造较好的实践平台。2.依托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政校企”合作联盟等平台,加强与机电类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进而实施分散式实习,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散到各个合作企业中,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增强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学生就地就业,服务地方发展。3.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立“导师负责制”工业室,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和创业的训练。参考区域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细分方向,建立机电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工作室。组织学生参与具体的项目或课题,在实践中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流程和紧张有效的工作状态,清晰个人专业方向定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时代意识。工作室作为独立的实体,教学和科研上对外开放,承接社会上的设计、咨询工程、技术、培训等业务。4.将设计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竞赛制度化和常态化。选择教育部、政府、行业、企业等组织的设计赛事,以竞赛主题为专题,组织学生参与、选拔、参赛,训练学生的设计攻坚能力,提供学校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综合设计能力。5.建立实验室开放环境。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及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5]完善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请制度,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开放工作有序开展的强有力保障措施。[6]努力实现理念开放、资源开放和机制开放的“三层开放”环境。向1、2年级开放基础规范性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处理中融入创新元素,让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创新的思维。向3、4年级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延伸理论知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特点、现有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通过落实各个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其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茗怡.工业设计,为中国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J].上海企业,2011(3):15-19.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172.
[3]郑家茂,熊宏齐.围绕研究型人学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94-97.
[4]梁珣,周兴,郑子云.“三真一模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23-26.
[5]高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30-32.
[6]姜辉,隋恩锡.搞好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J].现代企业教育,2008(16):45-46.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职业教育》是国内第一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受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的直接指导,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教学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的机会。本刊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