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制造业物流业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2-05-05
简要:[摘 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要随着行业、技术、岗位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随着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而更新。在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职

  [摘 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要随着行业、技术、岗位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随着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而更新。在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越来越体现文工交叉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也要与之相适应。以“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元素与载体、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两业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路径,为跨界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下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两业融合;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

  在制造业物流业融合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智能装备、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理工类课程逐渐增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探索跨学科、跨行业背景下课程思政如何促进复合型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

  物流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向“管理+技术+创新”的文工交叉跨界、跨专业复合型特点。企业管理者不但要有财经素养、诚信守法和創新意识,还要具有技术素养、工匠精神和科学思维,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下的产业转型。由此而产生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制造业物流业两业融合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型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

  一、两业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一)两业融合背景下的课程定位与设计

  本文以“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为例,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物流行业所采用的主要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认识智能物流技术对企业运营管理在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上的重要意义,培养技术思维、工程思维、数据思维,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选择、配置和使用各类智能物流设备。

  结合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发展要求,将知识体系构建为技术+应用的四模块“2+2”模式。两个装备技术模块为:智能物流装备和智能物流技术,使学生了解物流业主要采用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适应数字化转型而采用的各类信息技术;两个应用场景模块为:运输物流和仓储物流,使学生能够根据业务需要,结合不同技术装备的优缺点,平衡成本与效率的前提下,合理选用物流设备与技术。

  (二)课程思政设计的总体思路

  本课程的目标为德技并修、文工兼备,分别从经管类专业岗位特点和理工类专业岗位特点出发,确定守正创新和工匠精神两个主题思想政治线[1]。在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两个领域提炼思政元素,一是从设备与技术本身蕴含的科技探索角度挖掘以塑造工匠精神为目标的理工类思政元素;二是从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商业创新角度挖掘以守正创新为目标的经管类思政元素。

  (三)课程思政设计的具体步骤

  1.研究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岗位标准,调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查找人社部物流职业标准和相关职业证书考核要求,调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分析职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2.立足于经管专业领域,基于智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新标准特点所面临的法律规范等问题,研究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挖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思政元素。

  3.融合理工课程特点,基于智能制造行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所展现的科技硬核魅力和严谨细实管理的特点,挖掘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创新精神,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深入分析知识点与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契合点,在技术研发产业链上深度挖掘科技攻关案例,构建理工思想政治线;在技术应用广度上拓展重大科技成果案例,构建经管思想政治线。

  5.构建文工两线思想政治交错递进式教学模式。构建制造业物流业融合背景下“管理+技术+创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模式。基于“技术+场景”四模块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6.设计德技并修、文工兼备的课程评价方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自特点,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的整体评价中,构建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二、两业融合背景下的双线课程思政体系

  (一)构建管理+理工双线课程思政体系

  1.以培养“守正创新”为核心,构建经管思想政治教育线[2]。一是理论、政策、战略,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四五”数字化规划等;二是需要正确认识、明辨是非的重大事件,如中兴、华为事件、航天工程、高铁网络建设等;三是中国科学家、大国工匠等榜样人物,如“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大疆无人机研发团队、宁波港劳模竺士杰等。

  2.以塑造工匠精神为目标,构建理工思想政治教育线[3]。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开发能够培养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探究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的思想政治内容。如华为事件暴露出我国不掌控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短板[3],北斗导航技术所展现的自主创新、知难而进精神等。

  (二)开发多场景多功能课程思政案例资源

  1.针对课堂教学开发思政与知识双功能案例资源。以“思政载体一体多能”为原则,设计开发“知识技能+思政元素”的一体化案例。从知识点、技能点内生性角度挖掘开发案例素材,案例企业的负责人(企业家)是否具备榜样力量,或该企业是否涌现出工匠精神的劳动模范或科技攻关先进人物。

  以智能化港口为例,在学习港口集装箱岸吊的同时,引入宁波舟山港大国工匠竺士杰的事迹。激发刻苦钻研、精技强艺、实干兴邦之责任感、使命感;介绍竺士杰积极投身全面推进“5G+智慧港口”建设,实现科技强港,科技强国,践行习近平同志打造宁波港硬核力量的嘱托。

  推荐阅读:果业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