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交大法学》发表的一篇法学论文,创刊于2010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主管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类学术期刊。其创刊于2010年,最初采取以书代刊的方式出版了两卷,2012年正式获得许可后改为期刊出版发行。目前由季卫东教授任编委会主任,朱芒教授任主编。
论文摘要 多元民主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达尔提出的、将观察和认识西方国家存在的多元化利益集团在各民主国家政治领域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目的和目标、充分强调依靠多元社会的制衡机制来实现西方民主的一种现代民主理论。对于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合理性与局限性的正确认识,对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具有启示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达尔 多元民主 理论困境
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民主理论家,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走在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前沿,也反映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在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运转过程时,达尔深入分析了民主的优点和缺陷,提出了完善现有代议民主制的主张,并对西方社会的民主运行做出了多元主义的解释。正确客观了解并认识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能够有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一、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罗伯特·达尔是美国政治学家和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民主理论的前言》(1956)、《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1982)、《论民主》(1999)等。在这些书里,他分析了西方传统的“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学说的缺陷,试图通过多元民主理论来改善西方民主理论。
在达尔看来,古典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以麦迪逊式民主理论为代表,这种理论寄希望于宪法上的分权和制衡,以避免多数人的暴政。达尔同样批评了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民主权”民主。他认为这种平民主义民主主张人民主权、政治平等和多数人平等地统治,而只有多数规则才是与这种平民主义民主目标相互兼容的。但如果仅仅按照这样一种多数规则进行决策无疑会遇到很多问题。第一,西方国家的很多公民对政策输出或许并不感兴趣,他们对政治和政策制定是相当冷漠的;第二,出现每一种备选方案都为数量相等的公民所偏好并支持这种情况时,上述所言的多数规则对于解决备选方案的问题几乎无法提供有帮助的方法;第三,在政治决策中依照多数规则进行操作会造成一种偏离大多数人偏好的决策选择,而这种偏离很可能发生在大多数人拥有共同偏好,但是存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这种情况之下。最后,偏好强度的差异问题被这种平民主义民主观所忽视,即在对某个决策的选择过程中,具有轻微偏好的多数往往无法在和有强烈相反偏好的少数人的博弈过程中取胜。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
(一)多元社会:多元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在对西方多种民主理论进行认真剖析的基础上,达尔认为,首先,在防止专制方面,宪法的外部制约及政治官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的重要性不能被过分夸大。要想更好实现对政府官员和机关之间的制约,必须要利用好多元社会的固有制衡机制,进而实现防止专制的最终目标。其次,达尔一方面肯定人民民主理论原则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否定。本身存在于社会中的多元制衡成为避免出现多数人或少数人暴政出现的关键要素。因而,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将多元社会作为其社会基础和理论前提。达尔认为,以下四点构成多元社会的主要特征:
1.意见多元化。众所周知,社会中的每个人在天赋才智、教育水平、认识能力、个人文化修养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不同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是存在多样化的特征,可能会表现出先进与落后、激进与保守等不同特点。但是,个人创造性的发挥、社会整体的稳定都要求言论自由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该被留出充分的空间。
2.利益多元化。社会利益的分化伴随着20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而日渐明显,数量众多的利益集团在各个社会领域中破土而出。这些追求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独立,相对自主,成为通过集团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社会组织。
3.冲突多元化。对于两极分化的理论,达尔始终持质疑态度。他认为事实上冲突和矛盾在绝大多数社会中都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众多冲突错综复杂,其中既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部落地区之间的冲突矛盾,亦包含不同职业行业和不同权力地位之间的冲突斗争。
4.权力多元化。权力多元化原则(也称权力多中心原则)被达尔视为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该原则要求社会政治权力之间实现互相分割、独立与制约、平衡,在体制上防止政治领域的权力集中到个别机关或某一官员之手,避免形成一个稳定持久且强大的权力核心和政治联盟战线。取代政治联盟与权力中心的是整个社会范围内、拥有不同价值观念和经济利益的社会组织,这些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使权力被有效地肢解,它们同时享有权力,并对权力进行交易。它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集团间的协调、交易、妥协,来影响国家政策制定与政治决定,形成长远看来有利于民众的决策,同时也将政治冲突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效解决,切实保障了民主。
(二)多元政制:多元民主的基本形式
在对多元社会的阐释的基础上,达尔对人们熟知的民主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并提出新概念——“多头政制”。达尔认为, 作为一种理想政治制度的“民主”,所指的是多数人的统治或者说是主权在民,包括的衡量标准有选举平等、对议事日程的充分控制、有效的参与、充分的议政和民主适用于所有成年人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要充分或全部满足这些标准不太可能,在达尔眼中,多头政制是最大程度地接近这一理想状态或者至少是沿着这一理想状态的方向发展的政治制度。
按照达尔的理解,在多元主义的政治体制(即多头政体)下,虽然说少数拥有较多政治资源的人在实际上掌握着决策的权力,但他们并不能无视民主政治的规则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政治活动。在这里,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对于民主政治的信仰发挥着一种重要的约束作用,或者说形成了政治活动的基本框架。当然,民主政治的原则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政治资源在不同社会集团中的不平等分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多元政制就是一种民主政治。
但是,达尔也认识到,仅仅有政治资源的多元分配还不足以构成多头政治的充分条件,一种稳定的多头政体或者说多元民主制还必须具有若干必不可少的制度性保障。达尔对这种制度性保障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第一,根据宪法,政府政策的控制权掌握在当选官员手中;第二,官员是从经常地、公平举行的、罕有强制的选举中选出的;第三,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享有在官员选举中投票的权利;第四,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有权竞选政府中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尽管任职的年龄限制可以比选举权的年龄限制更高;第五,公民有权对广义的政治事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没有受任何严重惩罚的危险,包括批评官员、政府、政府形式、社会经济体制以及流行的意识形态;第六,公民有权寻求可选择的信息来源,且可选择的信息来源存在并受法律保护;第七,为实现包括上述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公民也有权结成相对独立的社团或组织,包括独立的政党和利益集团。
二、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困境
当然,达尔也承认,多元主义民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会产生某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会使社会的不平等固化。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是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财富、收入、地位、威望、信息、组织、教育、知识等)的不平等,而资源的不平等则是市场资本主义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达尔看来,政治不平等是多元主义民主的主要弊端,并且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现代国家的所有制形式和不平等的企业控制形式,后者的意义得到达尔更多的重视。他希望在公司和一般经济生活中也贯彻民主原则,而贯彻的方式则是建立一种广泛的合作型的所有制和企业控制制度。
第二,它会扭曲公民意识。组织的多元化是与利益的多元化并存的。组织会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常常不惜牺牲更广泛群体的需要,也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更长远的利益。组织对自身利益的这种强化,会模糊人们的公共意识,加剧冲突和分裂。针对这个问题,达尔提出解决办法有两种。其一是加强公民们对普遍利益的信仰,实现更高尚的公民美德,但是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二是通过促进公民对个人利益的合理理解,来加强文明的利己主义,这种办法可以通过缩小公民在财产、收入和由此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别来达到。
第三,它会扭曲公共议程。达尔认为,由于不同组织拥有不平等的资源,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它们也会施加不平等的影响。同时,有组织的少数公民的选择,也会比大量无组织公民的选择更易受到认真的考虑。
第四,它会导致对议程最终控制权的让渡。由于多元组织的复杂性、控制代价的提高等原因,现代民主国家中的代表发现他们已难以维持对公共事务议程的最终控制了。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和公共议程的扭曲紧密相连的,经济生活中不受政府和公民控制的大公司的力量则是导致议会代表们丧失对公共议程最终控制权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就是使大公司民主化(即经济民主化)。达尔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办法,其中包括:对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重新进行分配,实行雇员投资基金或雇员所有制计划,以增加工人参与和控制企业的可能性。
对于多元民主存在的内在缺陷和各种问题,达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但是多元民主的价值并未被达尔否定,他仍然把其视为最好的国家和社会制度。而克服多元民主弊端的根本途径恰恰就在完善其本身,包括完善多元社会的制衡机制,真正实现权力在众多利益集团之间的广泛分配等。
三、对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是尤其需要的。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中获得一些借鉴。
第一,在描述西方国家民主发展历程时,达尔首先批评了古典民主理论所崇尚的大众完全平等参与政治的虚幻性,之后承认西方国家存在少数精英民主政治的社会现实,再主张扩大社会精英参与政治生活的范畴、实行“多重少数人统治”,最后达尔主张通过实行大众平等参与的平民政治来平衡这种不平等的多元精英政治,以此来推动西方多元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曾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社会,目前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绝对不能将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照搬到中国的实践中。但是,我们从西方现代民主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窥见,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苦的实现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共同努力。
第二,社会力量推动了西方民主建设的发展,但是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政权力量的主导下开始进行的。中国当代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要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创造性创新和运用,平衡好加强国家主导力量与逐渐培育和吸纳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切实处理好加强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扩大基层民主之间的关系。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