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计算机期刊投稿计算机实践课中的应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6-02-18
简要:本篇文章是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发表的一篇电子论文,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主办,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北京计算机学会会刊和中国宇航学会会刊

  本篇文章是由《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发表的一篇电子论文,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主办,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北京计算机学会会刊和中国宇航学会会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 要:“导生制”又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具体做法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辅导,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其他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是教师的助手。笔者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的挖掘,运用在计算机实践课中,对计算机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导生制 教学组织形式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导生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英美流行数十年。它是以班级为基础,教师只是面向一部分学生——“导生”来进行授课,然后选择“导生”中的优秀学生来对全体同学来进行 “转授”。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导生制”具有如下优点:利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群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对于当代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尤其是上机实践课,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上机实践课过程中难以辅导、照顾到每位学生,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张扬学生个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和学的最优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实施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理论课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每次的上机实践课上,教师都要挑选出5名各方面素质较高、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导生”,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然后,教师为每位“导生”分配6名“学生”并分成6个小组,由“导生”指导本组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这一教学方法势必会为学生群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要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导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而“导生”在指导、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自身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检验和提高。如果遇到“导生”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由教师来为他们共同讲解,这对“导生”而言又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非导生”在接受“导生”指导、帮助的同时,也会以其为榜样,不断寻求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争取成为下一次的“导生”。

  其次,上机实践课结束后,由教师和“导生”共同负责对每一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评定。最后教师再对每位“导生”的指导效果进行排名、考核和总结,以便确定下一次实践课“导生”的资格,也为下次实践课程中的“导生”提供更好经验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要全方位跟踪和监督,以保证“导生制”实施的效果。经过笔者本人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逐步完善,其效果也在逐步显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体、乃至群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也得到良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导生制”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多方面的,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对它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索和完善,进一步探讨适合职业教育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促进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宁森 河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8卷第4期. 《贝尔—兰喀斯特制与当代学校教育》,2002年12月。

  2、《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