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 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 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 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排水设施,可以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从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目的出发,重点对道路排水设计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道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职称论文发表,施工
1.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f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卜一般设置50cm 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②下渗水:下渗水一般分两种,一是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二是路肩下渗水。根据不同下渗水,采取不同方法排出: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
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将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结合考虑,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田灌溉、周围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
一般把道路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路界地面排水包括路面(含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边坡排水、沟渠排水等。地下排水包括路基地下排水、中央分隔带地下排水和纵向填、挖方交界处地下排水等。
3.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具体分析
3.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是道路的基础, 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 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 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 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 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1) 对于潮湿路基, 含水量不是太高, 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 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 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 通过吸水泵排走, 从而疏干路基。(2)对于过湿路基, 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 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 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3)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4)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3.2人行道及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人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人人行道上的地表水。
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路面面层有一定的孔隙,除了大部分地表水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降低路基强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排除可能渗入路基内的地表水。
3.3绿化带处排水设计.绿化带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30%的红线宽度作为绿化带, 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 绿化带宽度将更大。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 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车行道、人行道的排水通畅, 但对于绿化带部分的排水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对绿化指标的不断提高, 对各级城市道路绿化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所以绿带设计中应考虑排水问题, 笔者认为, 采用两边及底部用砼封闭, 中间设置中400 的渗沟, 每隔40m 左右设置集水井, 并用中400 管接出, 排人雨水系统, 同时应注意管底应比雨水井内最高水位高出200mm 以上, 以防雨水倒灌。这样处理虽然造价有所提高, 但可以很好地解决绿带排水问题, 同时也可以消除绿带内水浸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问题。
3.4市政道路排水井盖设计。针对井体受压下沉,引起井盖的下沉,最终造成路面的下陷与不平,车辆驶过时下沉变形发出震动的响声,对市政道路及行车造成一定的影响。大修过程中车行道现状排水井盖全部更换为可调试防沉降井盖,可调试防沉降井盖与井体连接的方式为承插式,井盖法兰式上盘面嵌入井体旁边的沥青面层,成为路面的一部分,将井盖负荷直接分散到路面结构层,使井体所承受的负荷减少80% 以上,防止井体受压沉降;人行道上现状排水井盖更换为装饰填充井盖,更换井盖必须符合迎亚运市政道路大中修工程管理指引》及《关于规范广州市排水检查井井盖盖面标示的通知》的要求。
3.5雨水口位置的设置及雨水出处。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城市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常发生的是很多路段地面积水严重,一部分是由于车辆超载致使路面损毁、坑洼不平造成的积水。一部分是因为设计人员雨水口设置的随意性,教条的根据规范20 至40 米设置一个雨水口,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口的收水功能,造成沿街单位、居住小区出入口、道路交汇处积水现象严重。另一部分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雨水口未做到路面标高最低处。解决方法:根据现状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且雨水口宜于设置在汇水点和截水点上,如道路汇水点、街道的最低处、十字路口处应根据道路坡向设置在低处,雨水口不宜设置在地势高的地方、道路转弯曲线段;对于现状雨水口高于路面,收水条件差的,现场进行改造。
雨水从整体来说是比较干净的,无需处理,主要是就近排入自然水体中。雨水系统由于管径大,从而造价高,如果能缩短雨水管线距离、减小汇水面积的小区域排放可以极大缩减雨水系统造价,这就要求有受水区域,如果城市新建区能增加人工受水区域如:人工湖,或保留原有较大的自然水体,这样既美化了市区又将极大节省雨水管网的投资。
4.结束语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道路使朋寿命的长短影响很大,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应全面考虑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和路表面的排水、绿化带处排水、立交排水,把它们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排水系统,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参考文献
[1] 李月钧,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工程建设与管理, 2010,15(8):196-197.
[2] 冯剑,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分析 [J],市政建设, 2006,15(8): 96-97.
[3] 于卫红,城市排水规划的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8):16-18.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