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化类论文发表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三艺育人”的建设模式提出,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论文探讨了构建“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在学生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片面倾向,提出“三艺育人”下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并以课程观的角度将班级文化建设过程转化为具体课程,从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课程化。
关键词:文化类论文发表,三艺育人,课程观,班级文化
1“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提出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是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其自身的提升要求和意识较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独有的文化矛盾冲突:存在导向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系统性不强、师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具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价值观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占较高比例。②在此背景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围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实际问题,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以实践探索推动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团学活动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构建了基于课程观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2构建“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
2.1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行为价值养成能力全面提升
项目组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趋于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学涯规划模糊、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应用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依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历史典故的视角》及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有诚信”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与问题导向、专职辅导员与政治辅导员”双结合的课程实施原则。围绕理念、原则项目组构建了7大主题、7个教学内容、14个学时,纵向上拓展至学生整个在校生涯的党建教学模块,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第一学年设置3个主题,侧重于新生理想信念及适应能力教育;第二学年开设3个主题,侧重于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学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设置诚信教育主题,侧重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中,将党建模块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秩序,按学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高职生特点分别开展了“苦难辉煌”、“误入大学的坟”、“青年当自强,腾飞中国梦”、“COMEON,YA”、“善存指尖,友人自来”、“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诚信——人生的第一张名片”等教学内容;撰写了校本党建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教材从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每个子类进行了概括,系统选取了80余个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以成长心语。教材在学生中反响良好,起到了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实践教
学课程研究,构建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差,职业技能不突出等现实问题,从把握规律性、增强协调性、激发主动性、坚持开放性四原则,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的,从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生活探究实践活动、社会参与实践活动三个纬度开发出7大主题,4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模块,在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形成了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的课程体系。实践中紧扣现实生活,围绕7大主题结合学校要求,以文件形式将实践教学模块融入学院正常教学秩序;规定了本模块教育、教学过程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讲师等交叉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运营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承担生活探究实践活动(劳动之旅社会实践、生态之旅社会实践、教室文化建设)、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艺术之旅社会实践),专业教师、企业讲师承担技术体验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艺术之旅社会实践);结合各类比赛分专业实施了全天候教学、教室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打卡、早间义务劳动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依托团学活动平台,构建团学活动模块课程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接受机制
项目组针对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发挥班级日常团学活动主渠道作用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重“量”轻“质”、组织涣散等问题,③积极创新团学活动理念,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依托,深化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组织管理,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四个方面构建了5大主题,20个学时的团学活动课程模块,形成了团学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目的和效果、兴趣和乐趣”双结合的原则,将团学活动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并相继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文件;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下组织开展了“星期五文化广场”、“传承体育精神,打造卓越团队”、“好书分享会”、“创新能力专业成果展示会”、“沟通从倾听开始”等系列教学内容。
2.4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
学院将辅导员(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专业导师等纳入“三艺育人”教研室,出台了《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院学工口牵头,教学口配合检查;授课过程为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期末进行学生评教与反馈的运营机制。“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从实践式育人、熏陶式育人、实境式育人优化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1)实践式育人: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和团学活动部分的12个主题在教案设计和组织上,先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将课程素质培养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中,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属性,掌握其中的概念,在课程收尾阶段再进行理论总结与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2)熏陶式育人:在“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下,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从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大师简介、班级公约、班级手绘墙等入手完成了48间次的教室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一书阐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等,发人深省,润物无声。(3)实境式育人:畅通与就业单位连接的大门,通过把知名企业负责人、优秀校友引进来,组织师生走出去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境化,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成效
“三艺育人”班级文化模式突破了课程即学科的已有课程观,从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的新课程观角度和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领域广泛、复合交叉的若干模块课程体系,将本松散的、参与率低下的“精英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变成了有课时、有计划、劳逸结合的惠及全体学生的普适性舞台。④2011年以来我校先后向5000名学生开设了吸引力强,导向性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课程,累计完成教室文化建设48间(次),形成文字报告10万余字,学生参与率达100%,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根据麦克斯数据调查在校友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关键指标方面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改变了传统观念上课程实施只由专业教师主导、班主任协助的局面,增加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针对性与主动性,促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1)德艺方面: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入党积极分子、团员推优比例逐年提升,违规违纪情况、问题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形成了“树正气、带正风”的良好氛围。(2)技艺方面: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明显增加;独立思考、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校相继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次斩获第一名,在江西省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3)才艺方面: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进步明显。形成了“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的良好风气。几年来,环院学子连续在省级、国家级三下乡优秀服务队,在挑战杯项目中,多个创业团队相继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作者:孙克亮 张付花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推荐期刊:《中外文摘》 (China and World Periodical Digest)(半月刊)创刊于1995年,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一份熔知识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的高品位的综合性文摘半月刊。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