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文学论文发表论如何将地铁与艺术相结合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4-05-21
简要:论文摘要: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定义和创造着城市的文化。而在公共艺术中,他们也会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公共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普通

  论文摘要: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定义和创造着城市的文化。而在公共艺术中,他们也会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公共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普通的大众应该参与其中。这种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欣赏、社会的参与、大众的创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听取意见,改进现有地铁公告艺术作品中;另外一方面,也要鼓励公众积极地欣赏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普及艺术教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确保这个互动过程的有效展开,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开展成立地铁公共艺术委员会协调公告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组织公民对艺术作品进行评鉴和选择都是可以施行的一些措施。

  作为人群流动众多的场所,地铁可以作为公共艺术的天然场所,从而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空间调整地铁的空间有其独特性[2]。地铁处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只有通道地面想链接。进入地铁,视觉感受上是压抑的受限的,听觉感受上是嘈杂的,触觉上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而其中视觉感受是主导,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地铁公共艺术的挑战,可以减少受众处于地铁空间中的不适感,调节空间感受。地铁公共艺术可以通过色彩、材质、题材等方面优化人的视觉感受。色彩对于个体的感受会因人而异,但包括色彩温度,色彩亮度,色彩情感在内普适的色彩特性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处于嘈杂的环境中,地铁公共艺术的色彩运用不应该过于复杂,统一色调会给人带来简单舒畅的感觉。通过利用冷色温色彩如蓝色在特定区域的地铁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对人的镇静作用。在材质的选择上,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应该使用层次感强,具有凹凸感的材质。这样的材质可以适当吸收地铁的噪声,且给人一种自然,亲近的感觉,减少地铁整体环境中平面给人带来坚硬的感受。题材的选择上,选择一些亲近人的内容,如自然环境中植物,如人物将有效引起人们的想象和共鸣。当然适当的文化内容的加入也可以提升这种共鸣,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容而忘记所处的环境。对于颜色、材质等对于空间的调整首先是服务于地铁本身的运营要求的。适当的运用可以减少人的不舒适感,减少事故,提升乘车感受。城市文化地铁的受众包括城市的居民以及游客。对于这些受众而言,地铁将是宣传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场所之一。不同城市的地铁空间应该通过适当的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而不应该千篇一律、随意模仿。地铁空间的宣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利用地铁中墙面进行商业广告也是很多城市地铁普遍采用的方式。适当的控制各式广告在地铁空间中的数量,取而代之的增加更多宣传城市文化的作品,如壁画、涂鸦、雕塑等,这将极大发挥地铁对于城市文化的宣传作用。对于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旅游城市,鲜明的城市文化将带来更大的价值。而这种城市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和建立的[4],是通过文化场所的传播和表现,受众接收和反馈以及再传播,不断递进迭代而形成。地铁中公共艺术作品的文化因子来源于创作人,承载于各类形式的作品中,完成文化的分享传承任务。人们从这些作品中可以印证自己对于城市的文化认知,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形成共同的认识,从而形成城市的文化体验。地铁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对人群的集中作用,足够的空间使其成为了城市文化天然的也是最重要的传播场所。地铁公共艺术承载这个这个作用。

  强化场所地铁的站点位于城市的不同位置。每一个位置都具有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作为城市中这些位置节点的链接,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无疑将成为这些场所精神的完美载体。当人们欣赏这些公共艺术的同时,也感受这所在地点的场所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环境艺术的体验。根据场所精神(Spiritofplace)[5]的概念,每一个场所都具有其独有的,和值得传承的特质。这些特质来源于无形的文化元素,如故事、艺术、记忆、历史,或者来源于有形的如自然环境、建筑形式、景观等。还来源于人们与这些场所的互动。地铁公共艺术的题材应该将这些场所精神有几的整合、展示,形成识别性。如使用历史故事表达站点的时间上的特征,引起人们对于站点周边场所发生时间的记忆。如使用站点周边的景物作为题材,展示站点在空间上的特征,使受众识别站点的位置,进而延展出对于站点空间上的想象。又如表现站点周边人类的活动,令人从行为中体会站点本身的符号。调动互动公共艺术本身是反映大众文化倾向,满足受众艺术需求的。因此公共艺术的利益是归于社会的。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定义和创造着城市的文化。而在公共艺术中,他们也会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公共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普通的大众应该参与其中。这种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欣赏、社会的参与、大众的创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听取意见,改进现有地铁公告艺术作品中;另外一方面,也要鼓励公众积极地欣赏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普及艺术教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确保这个互动过程的有效展开,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开展成立地铁公共艺术委员会协调公告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组织公民对艺术作品进行评鉴和选择都是可以施行的一些措施。

  公共艺术墙主要采用壁画形式。这些壁画作品材质各异,题材各异,形式各异,从各个站点的场所精神出发,有机形成了杭州城市的文化精神。题材选择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杭州以西湖而闻名,自然景观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象征。各个站点的公共艺术墙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向,如武林广场站的阳光葵园的葵花,安定路站的西湖风光,婺江站的鱼群,湘湖站的丹顶鹤,临平站的荷花池。自然景观运用地铁空间中,优化了行人的视觉感受,欣赏过程中,会激发人对于真实自然景观的记忆感受,产生共鸣。每个自然景观的选择都满足了最适化的要求,或者反映站点地理位置的历史故事,如图1武林广场站的葵园暗示武林广场的旧名“红太阳广场“,或者直接展现站点周边的自然景观产生标识作用。乘客在感受自然景观之时也体会了杭州的风景秀丽。在利用自然景观的同时,公共艺术墙作品中十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在主要站点的功能艺术强作品中,大量采用了人物的形象。如安定路站西湖山水中骑车或者行走的人物,临平站荷花池中采莲的船夫。人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照应体现该站点的场所精神。受众在欣赏过程中,构成了心理的投射作用,收到浸入式的体验。在题材选择上强调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物的互动,很有效地起到了调节作用,增加了乘客的舒适感。服务需求上讲究功能与审美统一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顺畅的运输。地铁公共艺术的设置则是从审美角度服务地铁运输功能。如图3婺江站,采用金属材质的浮雕鱼群浮雕位于电梯一侧,随着用户在电梯上的行动线,一步一景,产生了犹如鱼群游动的感觉。同时鱼群的意向也在整个婺江站的空间中延伸,与其他的文化标识共同出现,也表示着婺江站靠近钱塘江的地理位置。鱼群的主题,在整个空间中扩展开。鱼群的形象简单、直观,给人最直接的意思表达。在浮雕中,鱼群的变形构成背景中的江石,江石的线条充满变化,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金属的材质也与电梯材质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实现电梯功能的同时,采用巧妙的结合场所意向的艺术表现,十分精彩。再如图4湘湖站的候车座椅上的山石形象,与其公共艺术墙上丹顶鹤起飞的画面相互辉映,是公共艺术墙在空间上的延展。

  展现场所精神上突出了杭州特色场所精神在杭州地铁公共艺术墙体现地淋漓尽致。包括1个重点站、3个次重点站和11个特色站在内的15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表现了各自的场所精神。如客运中心站的《莲响节拍》图5和《都市清华》图6两幅作品。客运中心是杭州长途客车的主要车站,艺术墙的主题很好地反应了场所的精神。“打莲响”是江南妇女迎接远来贵客和庆祝喜事的传统舞蹈。利用一根竹竿击打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听好看。而《都市青花》表现的一群手拉旅行箱的人群,其中以身着青花云纹的女性形象最为突出。直观形象和客运中心的受众符合,容易产生共鸣。间接形象上,即包含了古韵也带有很强的现代气息,表达了杭州“现代与古韵”融合的城市形象,给到达杭州的旅人这个城市第一形象。结语综上所述,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规定了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所承载的任务,所表达的内容,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完成这些所应该具有的制度保证。随着地铁建设在各个城市的进一步展开,我们可以想见,地铁公共艺术功用性也将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功能,在艺术作品的表达过程中,不同的功能相互交织,有机地发挥作用,从而满足社会对地铁公共艺术作品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