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各学科从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的道路,新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常常产生于不同的学科综合汇集处,因此,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在现阶段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数字艺术设计本身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学科特点,通过对现状分析,指出关于跨学科科学视觉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说明只有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
跨学科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其最初含义为“合作研究”。在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才逐步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叉学科”的概念。【1】跨学科产生不仅为了合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还是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我国已有许多高校逐步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改进,从而涌现出众多的新兴交叉学科,数字艺术设计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的实例。
数字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表现,诞生于20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数字化艺术、智能C A D 、计算机动画、数字娱乐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中外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字艺术家以空前的热情进行着更高起点的计算机艺术创造,软件、数字娱乐等产业界人士也高度关注着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的创造成果,出现了诸如数字动画、数字音乐、数字舞蹈、数字美术、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博物馆等新的表现形式,以及网络化设计、协同设计、虚拟设计等新的设计方式,“后工业设计”应运而生。在后工业设计时代,数字科技、艺术、设计的高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这一新兴的边缘与交叉学科。【2】由于学科的特点,它既是要求从事者拥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软件开发水平,从而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
一.现状分析
国际上从跨学科培养来看,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现象:对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从而成立了(SSRC)---“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以此来推动被专业化倾向所隔离开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现阶段,像麻省理工、哈弗、斯坦福等知名的大学都已成立了从事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研究教育基地,成立了跨多学科的研究中心,也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相关的项目。国内像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学校也相继组建了跨学科的研究所,国美、北航、北影等学校均成立了相关专业或是院系。
这些机构系别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拓展,但纵观国内各个高校现有的跨学科培养现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数字艺术与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生源是瓶颈。跨学科报考的生源自身素质差异较大,这就给后面的跨学科教育带来相应的难题。跨学科交叉培养,主要会体现在文科与理科之间,不同学科门类之间或是不同二级学科专业之间。由于招考制不完善,艺术类部分学生勉强通过入学考试踏进新学科的门槛,但其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与本科阶段复合型人才培养欠缺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现行的招考制度很难全面反映考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国外众多高校从招生环节开始就注意对学生综合研究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考察。【3】
其次,师资力量条件。一般看来,导师往往很熟悉本学科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而对于跨学科还不能很好的驾驭。对于跨学科培养的老师来讲,在知识传教指导思想、思维行为方式乃至学科内部的氛围都有相应的差异,学科背景及知识结构体系的转变较为困难。
再次,观念与体制是关键。这一点体现与两个方面,第一,思想保守。现阶段的跨学科大多集中于相似类别学科间的融合,例如计算机与平面设计,并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在工科综合类学校中,文科较理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就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是优势,理科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学生有着扎实的开发基础,而这一点是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弱项,若可以结合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发展两个学科得天独厚强项,特色教育必然会带来可观的成果。而当今,跨学科培养是一种新的理念,尚未被大多数人接受认可,这样的单一学科专业培养制约着跨学科的推进。第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善。数字艺术模糊了传统学科的专业界限,课程选择上会出现识别困难,对于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存在问题。
最后,培养和管理是要素。一方面,在教学研究课程设置不规范,打通文理、管工等专业界限,学科综合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内涵、发掘潜力,这些都必须在制定特殊培养计划、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上跟进创新。有些数字艺术学科融合后,照旧延续先前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没用新的尝试,其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跨学科涉及了几个甚至多个学院、学科研究平台,在管理上不够完善,学院之间容易出现推卸的现象。
二.跨学科视觉化的体现及必然趋势
跨学科可根据学科构成体系,罗列展示出该新兴学科涵盖的范围,清晰展示出学科间的交叉领域,因此,跨学科视觉化对于跨学科的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例如,单一个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专业相交叉关联的学科就有三大类,其中细小的分支也是琐碎纷杂,高校在科研活动中,学科交叉融合和院系之间协作有时不能适应科研形势的要求,人才及科研条件不能充分发挥,阻碍了跨学科的潜力发挥。跨学科视觉化有助于更明晰学科构成,有助于更方便发现现有不足,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及办法,进而更快的推进跨学科领域的发展。所以说,关于跨学科科学视觉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需要。
第一,是促进多学科合作参与科技竞争的需要。【4】高校学科门类日趋齐全,但由于建设基础等原因,学科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只有依靠多学科合作,整合优势力量才能达到最佳资源配置效果。
第二,是发挥创新资源效能提高投入效益的需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由于院系分割差异等原因,存在科研力量的浪费。
第三,是建设创新团队凝聚人才的需要。良好的创新文化、学术氛围及其优越的研究条件,才能吸引各方向的人才,打造出具有特色且拥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
第四,是建设创新平台整合优势的需要。
介于跨学科视觉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专家系统的研究已日益增多,新的思想、显得理论及其新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例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召开的系列数字艺术学术研讨会,有效推动了国内学科融合的发展。伴随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政府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国内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与规划,努力实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动漫游戏基地,随后也在各地方举办的动漫节上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要想适应这一朝阳产业发展,适应这一经济形势的需求,目前国内这方面的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却非常奇缺,数字艺术设计方面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关于跨学科的培养模式及其跨科学视觉化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D]中国科技大学.2007年
[2]段健平/张金钟/罗仕鉴:跨学科整合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3]孟成民: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析.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6月第3卷第6期
[4]王永军/毛志泉/蓝孝新/宋晓艳:高校组建跨院系跨学科研究机构的体制机制研究. [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