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天津市全面启动了交警系统警区警长责任制改革。实施警区警长责任制改革是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交管改革整体成效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打破“大锅饭”、种好“责任田”,激发全警履职担当、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提升交管工作质效。从目前推进情况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成效,交通管理和服务效能得到了提升。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入开展?笔者认为,在下阶段的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四个转变”。
王丙利, 道路交通管理 发表时间:2021-07-15
一、强化责任,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变
(一)全力实现主动管控。统筹考虑警区交通管理实际情况,将民警岗位设置与工作责任绑定,明确警长为警区交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赋予最大限度的警力安排、工作部署自主权,有效调动警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发警区警力活力,提升主动工作意识,让警区每一名民警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明白管什么、管哪里、怎么管,真正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二)全力实现精细管控。充分发挥警区民警熟悉辖区交通状况的优势,指导构建警区交通管理动态“热力图”,精准找出问题,精细列明短板,确定工作目标,实施挂图作战,对账推进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把民警岗位职责压实在网格、路段和岗点,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实行弹性管理、延伸管理触角、渗透管理力量,推动警力向管控薄弱地区、交通拥堵路段、隐患多发点段覆盖,构建全时段、全覆盖的警区管理新模式,让道路交通组织更科学、交通违法治理更精准、安全隐患排查更全面。
(三)全力实现智慧管控。加快交警系统三级指挥平台建设,加强警区机动巡查力量布设,健全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指挥层级和中间环节,确保指挥指令第一时间直达警区、直达民警,真正实现交通管理情报制导、精确打击、精准防控。加强基础警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警区移动基础警务欠缺、与其他警种信息化系统融合不畅的问题,更好发挥屯兵路面优势,强化社会面防控,为警区警长责任制改革提供动力引擎。
二、强化协作,实现一元管理向共建共治转变
(一)推进警种协同。大部分警区的划分基本与派出所的管辖范围一致,为推进交警大队与派出所协同共治奠定了基础。加快构建完善交警警区与派出所社区管理的沟通机制,强化两警“点对点”对接,遇突发事件、紧急勤务快速互通信息,减少转办层级,及时到场处置。积极借鉴“平安津门”系列行动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所队定期沟通、案件协调、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开展重大任务联勤、社区警务联治、重点信息共享,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推进警社协同。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组织各属地支队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警区警长责任制改革工作,积极同各部门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齐心协力把改革推进好、落实好。坚持以警长挂职街道公共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为契机,主动融入以基层党组织为轴心的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居委会在资源统筹、群众工作等方面的优势,健全完善社区融合共建工作机制,打通交通管理的末梢环节,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
(三)推进警民协同。坚持发扬“枫桥经验”,始终走交通管理群防群治之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鼓励群众参与交通违法治理、交通组织优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为道路交通现代治理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参考农村“两员”工作模式,发挥警区“地头熟、人头熟”优势,鼓励社区居民、企事业职工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交通违法劝导、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接长交通管理工作力臂,缓解警力不足的紧张局面。
三、强化服务,实现被动受理向主动上门转变
(一)让服务更有温度。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推进警区服务站建设,将服务站建成集社区宣传、业务导办、违法缴罚等于一体,兼顾社会矛盾调处化解的警区亮点。坚持对标改革措施、建设标准,优化服务站软硬件环境,严格设备设施配置,细化管理制度,调整工作流程,明确服务内容,严格服务时间、服务标准,加强驻站民警业务培训,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管服务,将警区服务站打造成为体现城市温度的“第一道窗口”。
(二)让服务更有深度。认真处理好窗口服务与执法管理的关系,在保证警区群众快捷办事、优质体验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群众企业在交通出行上的操心事、烦心事。比如,借鉴北京社区交警工作经验,发挥警区服务站驻站民警作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牵动各方力量推动解决社区乱停车、停车难、秩序差和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切实做到民呼我应、未诉先办,推动交通问题源头治理,切实改善社区交通环境。
(三)让服务更有速度。积极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定点移动相补充的立体化、网格化路面勤务机制,大力健全完善适应警区特点的机动摩托车、电动车机动巡查勤务,精准调配警力、挖掘管理潜能,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交通疏导管控,对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突发情况,及时发现、快速到场、迅速处置,真正做到屯警于路、处突于速,有效提升道路交通服务效能。
四、强化保障,实现区域突破向整体协同转变
(一)加大“统”的力度。将改革作为“一把手” 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做到重点工作及时部署、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落实情况及时检查、重大问题及时解决。严格实行“一本账”管理,对改革任务、时间步骤、工作进度及时排查、及时梳理,画好路线图、限定时间表,集中精力、紧盯目标,倒排工期、对账销号,确保项目化、账单式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推进改革,在有条件的大队先行先试,避免“一刀切”,注重一般性和特殊性,准确把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交通状况,分类要求、精准施策,确保改革措施符合实际。
(二)做好“评”的环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在精细化考核安排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做到考核到警区、考核到个人,每月对考核结果公示,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与立功、表彰、提拔挂钩,激发基层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力打造警区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让广大民警工作更有奔头,干劲更足,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消除“哄着干、捧着干”等不正常现象。
(三)打牢“人”的基础。充分发挥民警在改革中的轴心作用,立足一警多能、一专多能,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分层分类、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分类施训、因需施教,以“精准滴灌”式培训,全面提升民警辅警综合业务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完善人员交流机制,立足因事选人、以事择人、以岗用人,将民警岗位交流作为实施警区警长责任制的常态性措施;健全警区警长聘任工作机制,引导立足新岗位、展现新作为,切实形成新风新貌新格局。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