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悠久,地方文献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文献还会注入新的内容。过去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关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与利用工作,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献,问题,论文发表,对策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图书馆界的认同和共识。那么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一、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加大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力度
地方文献不仅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悖离文献老化规律,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信息价值。由于地方文献可以作为地方各界人士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本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等,所以地方志又被称为地方的“资政要览”、地区性的“百科全书”。各地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各级图书馆应当加大地方文献的利用力度,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
2、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其加大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力度
特色与个性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图书馆赢得地位和影响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文献则是构成一馆特色馆藏、独特资源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常言道:有作为,才有地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好坏,便是图书馆有否作为、作为大小的具体和重要的标志之一,直接涉及对读者吸引力的大小、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也关系到区域文献保障体系的这一环及整体是否完善有效,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业内的地位、发言权和在一定区域内的影响和知名度。所以各级地方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3、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可以为本地区的教学、科研、修志等提供丰富的资料
近年来,到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显著增多。出于地方志纂修、地方剧目的编写、地方人物的研究及资料整理等目的的人员以及地方史研究人员等经常到图书馆来借阅资料。因此,图书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自身在社会的形象和地位,必须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加大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力度,从多种渠道收集、有效加工地方文献资源,并多方宣传地方文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为当地的教学、科研和编史修志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当前许多图书馆都没有依据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建立专业、规范的资源建设系统。相对于正式出版物,地方文献具有载体形式多样性、涉及内容广泛性和资源分布零散性等特点,对于文献获取又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强度之大,给图书馆的收藏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建立专业、规范的资源建设系统尤其重要;第二,许多图书馆没有征购地方文献的专款,或使用经费非常有限,这给资源征集带来太多不便,尤其在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招标制度后,对于形式上较为分散的地方文献而言,在征购过程中各种手续非常繁琐,对于需要购买的资源,常受制于经费和手续等等因素,造成资源搜集主要以接受赠送的为主,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三,应有的工作重心失衡。地方文献是馆藏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馆藏文献是否完整的重要标准,而图书馆定期的等级评估标准主要以正式出版物额定指标来衡量,因此大多图书馆资源采集的经费、人力等重心过于偏向于正式出版物,忽略了对一些地方文献采集应有的重视程度。
2、地方文献整理工作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一是采用分类法难以适应需要。分类编目是揭示各类文献的首要方法,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通用的是《中图法》。但由于地方文献多属非正式出版物,内容广泛,类型多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中图法》主要按知识的学科体系分类,不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要求;而且对所属各学科的地方文献没有归类说明;在实际类分中还有些类目概念模糊,使一些地方文献无法准确归类。二是主题标引不完善。虽然目前各地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计算机编目,同时进行主题标引,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主题标引不准确,内容揭示不全面,一些地名主题和团体主题没有反映,读者不能从多主题途径查准查全文献资料,以至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三是征集整编环节缺乏衔接。由于征集到馆的地方文献资料均由采编部统一验收分编,这部分文献资料内容繁杂,书型不一,又没有在版编目和任何其它数据参照,加工起来比较繁琐,使得这些文献资料不能随到随分编和及时加工入库,影响了资料的使用价值。
3、缺乏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资源是图书馆众多资源的核心,而地方文献开发更需要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开发地方文献的工作人员除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相当的历史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特别要熟悉本地区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发展史;要有判断地方文献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及真伪度的能力。作者的社会历史地位、文献的来源、版本形态及流传过程,新版地方文献的出版状况、索取途径,以及自编检索工具等业务问题均须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把握能力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匮乏,已经极大地抑制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开发工作的开展。
三、改善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开展社会宣传,增强人们对地方文献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上对图书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借书还书”上,许多机关、科研单位对图书馆保存地方文献的职能意识欠缺,甚至毫无概念。虽然各省一级政府均发布了征集地方文献以及出版物呈缴制度的文件,但影响不大,还须靠我们利用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一切可行的传播途径进行宣传,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地方资料或提供线索,积极主动地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督促执行。二是建立征集网络。建立市、区级地方文献收集和协调中心(纵向为市、县图书馆代征,横向以行业主管为龙头),与本地区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形成征集网点,还可聘请业余征集员,代征资料根据其价值应给予代征人员适当报酬。三是举办有关展览。实践证明,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是宣传馆藏、推荐文献与征集地方资料的有效途径。四是对本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派人专访,取得文献原始性资料。
2、强化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实现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管理
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已经采用了 ILAS 系统,并在此平台上建立中文图书数据库,地方文献书目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深度加工,揭示文献内容特征,着重用主题词标引,以凸显地方文献的多重主题特点,准确全面揭示文献的内容,挖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潜力。通过数据库建设,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有了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进而有的放矢的合理布局地方文献资源,实现跨层次、跨系统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在高起点、高层次上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3、提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文献工作的优劣,这是由于地方文献的不规范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各个岗位必须配备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适合的业务人员;其次应该保证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频繁更替;第三须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更新知识结构,以保证业务工作的延续性和开发利用的深度,所有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包括采访、分编、书目索引、参考咨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应具备一般的图书情报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收集和整理文献,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