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5-12
简要:摘 要: 本文通过在线语法判断任务,考察了语块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1) 熟悉度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主效应均显著,组构性和

  摘 要: 本文通过在线语法判断任务,考察了语块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1) 熟悉度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主效应均显著,组构性和一致性仅在正确率上主效应显著。2) 3 个因素交互影响语块加工的速度和质量。高熟悉度条件下,可分解一致比不可分解一致、不可分解不一致比一致的语块加工既快又准确,可分解一致比不一致的加工更快; 低熟悉度条件下,组构性和一致性都没有在反应时上产生效应。不可分解一致和可分解不一致均比不可分解不一致语块的正确率高。据此,本文构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双通道模型: 熟悉度决定加工通道的选择。如果熟悉度高,学习者尝试将语块与母语进行对比,在英汉翻译一致的条件下,可分解语块进入分解加工通道,不可分解语块进入整体加工通道; 英汉翻译不一致或低熟悉度的语块都进入整体加工通道。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源自施慧; 柴省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1-05-1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

  关键词: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块加工; 熟悉度; 组构性; 英汉翻译一致性

  0. 引言

  语块是指其构成成分以连续或非连续的固定顺序出现并被视作整体通达与运用的语言结构成分 ( Schmitt 2010) ,在母语者的语言输出中所占比例高达 25%左右 ( Van Lancker & Rallon 2004) 。语块的加工属于语言的注意、学习、加工和使用的本质问题,研究语块加工的规律对语言教学和习得有重要的意义。语块的使用对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 Lewis 1993; Skehan 1998; Ejzenberg 2000) ,研究语块加工的影响因素和方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水平。学术界对于语块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两因素的实验研究,比如考察语块熟悉度和透明度对二语者加工的影响 ( 陈士法等 2020) ,或者不同水平学习者对不同频率语块的加工情况 ( 张建琴 2013) ; 有关三因素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是二语水平作为被试间变量,语块自身的两个因素作为被试内变量 ( 许莹莹、王同顺 2015; 张妍 2020) ,很少有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语块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二语者加工的影响。

  1. 语块加工的影响因素

  学者们在早期对复合词 ( 语块的一种) 加工的研究中提出了整体加工模型 ( full-listingmodel) ( Butterworth 1983; Seidenberg & Gonnerman 2000) 、分解加工模型 ( decompositional model) ( Taft & Forster 1976; Zwitserlood 2007) 和双通道加工模型 ( dual-route model) ( Schreuder & Baayen 1995; Macgregor & Shtyrov 2013) 。双通道模型认为分解和整体加工并行存在、相互竞争,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语块加工选择不同的通道 ( Macgregor & Shtyrov 2013) 。

  影响语块加工的因素比较复杂。频率是目前考察较多的因素之一,但熟悉度比频率能更好地反映个体对语言的认知程度 ( Jiang 2018: 148) 。不少研究证明学习者对熟悉度高的语块比熟悉度低的语块加工更快,更容易理解 ( Qualls & Harris 1999; Tabossi et al. 2009; 陈士法等 2020) 。在最新的研究中,陈士法等 ( 2020) 考察了熟悉度和透明度对语块加工机制的影响,认为熟悉度高的复合词选择整体加工通道,而熟悉度低的选择分解加工通道。语块加工通道的选择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

  其次,组构性 ( compositionality) 也是影响语块加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它的研究并不多见。熟语分解假说 ( Idiom Decomposition Hypothesis) ( Gibbs et al. 1989) 根据组构性,将熟语 ( 语块的一种) 分为可分解 ( decomposable) 和不可分解 ( nondecomposable) 两类。比如在语块 keep one's word 中,我们可以通过分解分析语块而得到它的引申义 ( figurative meaning) “信守承诺”,字面义对引申义映射程度较高,此类语块属于可分解语块; 有的则不然,比如在 beat around the bush 中,字面上 beat 和 bush 没什么关系,我们即使将语块进行分解也无法得到它的引申义 “说话拐弯抹角”,此类语块属于不可分解语块。Gibbs et al. ( 1989) 在一系列的熟语研究中发现,被试通达可分解熟语的引申义比通达对照组的字面义花费的时间要少,而通达不可分解熟语的引申义时却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说明可分解性加快了加工速度。学习者可能也试图对不可分解语块进行分析,但无法从其字面分解得到引申义,所以只能从心理词典中直接提取。组构性是语块加工影响因素之一,是验证语块是否整体表征的有效变量,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无论一语还是二语都较少。

  最后,二语学习者的大脑中已经存在固定的母语形式,二语学习是不断与母语进行类比的过程。Yamashita & Jiang ( 2010) 通过在线语法判断任务考察了日本英语学习者的母语对英语语块习得的影响,采用日英一致和不一致 ( 即日英是字对字翻译和不是字对字翻译) 两种实验材料,3 种英语水平的被试 ( 英语母语者、ESL 双语者和 EFL 二语学习者) 。结果显示,英语母语者判断两组语块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ESL 学习者在反应时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正确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日英一致的语块正确率较高; EFL 学习者对判断两种语块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都有显著差异,日英一致的语块存在加工优势。该结论证明,母语对二语的习得确实存在影响,英汉翻译一致性 ( congruency) 是考察二语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二语语块加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有些来自语言学习者,有些来自语块自身的属性,这些因素必然共同影响语块加工的最终效果。以往的研究有的只考察了一个或两个因素,比如,Schweigert ( 1986) 和 Gibbs et al. ( 1989) 分别只考察了熟悉度和组构性一个因素对语块加工的影响。Qualls & Harris ( 1999) 考察了语块的熟悉度和透明度两个因素。还有些研究的实验材料直接从语料库中提取,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被试的认知程度。比如,Durrant & Doherty ( 2016) 利用大型语料库提取语块,并按照频率高低对语块进行分类后发现频率决定了其心理现实性。Ellis et al. ( 2008) 考察了频率和互信息 ( mutual information) 对语块加工时间的影响。很少有研究系统考察语块加工多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在线语法判断任务考察语块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对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影响,主要研究 3 个问题: 1) 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是否影响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机制? 2) 这 3 个因素是否交互影响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机制? 3)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通道是怎样的?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

  99 名来自北京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 其中男生 25 名) 和 5 名该校英语教师参与了本次研究,学生年龄在 19~21 岁之间,平均年龄 20. 02 岁,在国内学习英语 9 ~ 12 年,均无海外学习英语的经历,在实验前 5 个月统一参加了 CET-4 考试,成绩在 455 ~ 639 分之间,平均分为 570 分。我们将学生随机分为 3 组,分别是 32、30 和 37 人,前两组学生分别对实验材料的熟悉度和组构性进行打分,第三组学生将参加反应时实验。所有学生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比较这 3 组学生 CET - 4 成绩的均值,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 p =. 400) ,SD= 35. 12。

  2. 2 实验材料

  首先,我们从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大纲及 “英国国家语料库”( BNC) 中挑选了 282 个语块,每个语块均包含 3 个单词,例如 happen to do、fed up with,个别语块仅多了一个冠词 a 或者介词 of,例如 at a loose end。然后,请第一组 32 名学生基于里克特七点量表对语块的熟悉度进行打分,非常熟悉为 7 分,非常不熟悉为 1 分。接着,请第二组 30 名学生基于七点量表对语块的组构性进行打分,完全可分解的为 7 分,完全不可分解的为 1 分。最后,请 5 名教师判断语块的英汉翻译一致性,至少 3 名教师判断结果相同的语块才被挑选出来备用。根据学生的打分,我们统计出每条语块熟悉度和组构性的平均得分,再综合教师对一致性的判断,根据 8 个实验条件的特征 ( 分别是高熟悉度可分解一致、高熟悉度可分解不一致、高熟悉度不可分解一致、高熟悉度不可分解不一致、低熟悉度可分解一致、低熟悉度可分解不一致、低熟悉度不可分解一致和低熟悉度不可分解不一致) ,最终挑选出共 48 个语块 ( 每个条件 6 个语块) 。另外,我们从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挑选了 37 个中式英语语块作为实验的填充材料 ( 例如 open one's view、key of the door) ,最终的实验材料共 85 个。分别对熟悉度和组构性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高熟悉度和低熟悉度语块的熟悉度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01) ,可分解和不可分解语块的组构性分数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01) 。同时,我们也检验了这 8 组材料在平均词长上无显著性差异 ( p = . 734) ,各条件下语块熟悉度、组构性和词长的均值如表 1 所示。

  2. 3 实验程序

  本研究采用 2×2×2 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其中,自变量有 3 个,分别是熟悉度 ( 包括高熟悉度和低熟悉度两个水平) 、组构性 ( 包括可分解和不可分解两个水平) 和一致性 ( 包括英汉翻译一致和不一致两个水平) ,因变量分别是被试对目标语块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实验在被试所在学校的行为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在配备有 Windows 2000 系统的电脑上通过 E-Prime 2. 0 软件随机逐个呈现。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有 10 个练习项目供被试熟悉实验流程,所用材料与实验材料相似。电脑在每个试次后自动反馈反应时长及判断是否正确。每个试次流程如下: 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一个 800 毫秒红色 “+”号注视点 ( Times New Roman,40) ,提醒被试注意,随后呈现一条测试语块 ( 黑色,Times New Roman,28) ,被试需又快又准确地判断该条语块是否是正确的短语表达,并通过键盘上的相应按键做出反应,正确按 “J”键,不正确按 “F”键,正式实验按键后不再有反馈。每个语块最多呈现 4000 毫秒,被试通过按键进入下一个试次,如果在 4000 毫秒内没有做出反应则自动转入下一个试次,电脑自动记录为错误。整个实验过程用时大约 10 分钟,实验结束后,被试获得相应的报酬。

  2. 4 数据分析

  在检查正确率和反应时的数据时,我们借鉴了心理语言学研究中数据筛选的常用方法,将正确率低于 70%的被试数据删除 ( 4 名被试) ,同时,超出每个被试平均反应时±2. 5 个标准差的数据也删除 ( 2 名被试) ,反应错误的和实验填充材料都不参与数据分析,最终统计共有 31 个被试的数据。通过 SPSS 22. 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以被试为随机变量 ( F1 ) 和以实验材料为随机变量 ( F2 ) 的数据分析。8 种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统计如表 2 所示。

  2. 4. 1 反应时的数据分析

  针对反应时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熟悉度主效应显著,F1 ( 1,30) = 266. 298,p1 <. 001;F2 ( 1,40) = 45. 543,p2<. 001,高熟悉度语块的加工显著快于低熟悉度语块。组构性和一致性的主效应均不显著,p1 和 p2 值都大于 . 05。各因素间二阶交互作用都不显著,p1 和 p2 值都大于 . 05。三阶交互作用在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显著,F1 ( 1,30) = 6. 786,p1 =. 014,说明 3 个因素共同影响语块加工的速度。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具体交互作用,我们进行了简单简单效应检验。

  如图 1,熟悉度在组构性和一致性组成的 4 个条件下都显著,p1 值全部小于 . 001。组构性在高熟悉度一致条件下差异显著,F1 ( 1,30) = 6. 67,p1 =. 015,一致条件下可分解语块比不可分解语块加工更快; 在高熟悉度不一致条件下边缘显著,F1 ( 1,30) = 4. 39,p1 =. 054。一致性在高熟悉度可分解和高熟悉度不可分解语块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 F1 ( 1,30) = 4. 39,p1 =. 045 和 F1 ( 1,30) = 7. 11,p1 = . 012,但在低熟悉度的两个条件下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1 值均大于 . 05。

  2. 4. 2 正确率的数据分析

  对正确率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熟悉度、组构性和一致性在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主效应均显著,分别是 F1 ( 1,30) = 143. 474,p1 <. 001; F1 ( 1,30) = 4. 947,p1 =. 034 和 F1 ( 1,30) = 4. 332,p1 =. 046; 在以实验材料为随机变量的分析中只有熟悉度主效应显著,F2 ( 1,40) = 29. 157,p2<. 001。高熟悉度语块加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熟悉度语块。熟悉度与一致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 ( 1,30) = 18. 856,p1 <. 001,F2 ( 1,40) = 4. 186, p2 =. 047,说明一致性在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效应不同。熟悉度和组构性,组构性和一致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1 和 p2 值均大于 . 05。三阶交互作用在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显著,F1 ( 1,30) = 6. 402,p1 =. 017,说明 3 个因素共同影响被试对语块的判断质量。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具体交互作用,对基于实验材料的数据进行了简单效应分析,对基于被试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简单效应检验。

  如下页图 2,基于被试的分析中,熟悉度在组构性和一致性组成的 4 个条件下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 在不可分解一致条件下的 p1 值是 . 011,其他条件的 p1 值都小于 . 001) 。基于实验材料的分析中,熟悉度在一致性的两个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 p2 =. 021 和 p2<. 001。组构性在高熟悉度一致条件下有显著差异,F1 ( 1,30) = 5. 97,p1 =. 021,在高熟悉度不一致条件下无显著差异,F1 ( 1,30) = 2. 35,p1 =. 136; 在低熟悉度一致条件下无显著差异,F1( 1,30) = . 06,p1 = . 804,在低熟悉度不一致条件下有显著差异,F1 ( 1,30) = 8. 84, p1 =. 006。一致性在高熟悉度可分解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F1 ( 1,30) = . 05,p1 = . 823,在低熟悉度可分解条件下也无显著差异,F1 ( 1,30) = 1. 67,p1 =. 206,但在低熟悉度不可分解条件下有显著差异,F1 ( 1,30) = 20. 32,p1<. 001。

  图 2. 三阶交互作用 ( 正确率) ( * 表示 p<. 05,**表示 p<. 01,***表示 p<. 001)

  3. 讨论

  本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熟悉度决定了英语学习者语块加工通道的选择,熟悉度高的比熟悉度低的语块加工更快、更准确。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交互影响语块加工的速度和质量。

  3. 1 熟悉度决定语块的加工通道

  针对熟悉度的数据分析发现,无论在反应时还是正确率方面,熟悉度在组构性和一致性组成的 4 个条件下都显著,说明熟悉度对被试的判断速度和质量均有着较强势的影响作用,熟悉度高比熟悉度低的语块加工更快、更准确。这与国内外大部分语块加工的研究结果一致 ( Bybee 2010; Schweigert 1986; Qualls & Harris 1999; Tabossi et al. 2009) 。按照联结主义的观点,语言习得和加工基于统计学习,词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的语言单位一起存在并构成网络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会注意到语言输入中反复出现的现象,相应网络之间的连接不断被激活并强化。熟悉度高说明网络中的连接因反复的信息输入而变得权重加强,提取速度更快; 熟悉度低意味着连接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输入和刺激而很难产生或建立。所以,统计学习或熟悉度对语块加工的快慢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反应时的数据分析,除了熟悉度的两个水平差异显著外,组构性和一致性在高熟悉度条件下都有效应,但在低熟悉度条件下都没产生效应。据此,我们认为也许熟悉度高的和熟悉度低的语块加工方式不同,熟悉度决定了语块加工通道的选择。

  3. 2 熟悉度、组构性和一致性交互影响语块加工的速度和质量

  针对反应时的数据分析,三阶交互作用显著,简单简单效应检验后有两点发现: 1) 语块熟悉度高时,组构性的两个水平在一致条件下差异显著,说明可分解和不可分解语块加工方式不同。不可分解语块因为其较强的组构性只能是整体加工,由此,我们认为可分解语块属于分解加工。可分解比不可分解语块加工速度快,说明可分解性不仅没有增加加工负担,反而起到了提速的作用。2) 一致性的两个水平在高熟悉度可分解和高熟悉度不可分解语块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可分解一致比不一致的语块加工快,说明一致性促进加工速度。不可分解不一致比一致的语块加工快,说明对于整体加工的不可分解语块来讲,学习者使用英汉一致性对比策略阻碍了加工速度; 不可分解不一致的语块被学习者从心理词典中整体提取,节约了加工的时间成本。根据一致性对可分解和不可分解语块产生的不同作用,我们进一步推导出,学习者首先判断语块熟悉度来选择加工通道,如果熟悉度高,则进行英汉翻译一致性对比,若一致,进行分解加工,不一致,则选择整体加工通道。而对于熟悉度低的语块,则直接选择整体加工通道。

  针对正确率的数据分析,三重交互作用显著,简单简单效应检验后有两点发现: 1) 组构性的两个水平在高熟悉度一致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异,学习者对可分解语块判断正确率更高。同反应时的结果一样,证明了可分解性不是阻碍,而是促进了加工质量。在低熟悉度不一致的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异,被试判断可分解语块的正确率更高,说明学习者在先前的习得过程中也采用了分解加工的策略,语块在心理词典中固化得更好。Caillies & Butcher ( 2007) 的研究同样证明了可分解语块的意义比不可分解语块激活的时间要早一些。Gibbs et al. ( 1989) 的熟语分解假说认为,不可分解熟语引申义的检索大部分依靠对语言形式的整体识别,并直接来自长时记忆; 对可分解熟语的意义通达是根据自下而上的句法分析组合起来。本研究在高熟悉度一致的条件下支持了以上研究,但在低熟悉度以及不一致的条件下则不然,学习者倾向于自上而下地整体提取语块。熟语分解假说的研究对象是母语者,本研究通过考察英语二语者验证了该假说,并加入英汉翻译一致性因素对其进行了细化和延伸。2) 一致性的两个水平在高熟悉度不可分解条件下的统计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反应时的结果一样,说明学习者将不一致语块整体存储在长时记忆中,所以判断正确率较高。另外,一致性对低熟悉度不可分解语块在正确率上有效应,不可分解语块在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证明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会将其与母语进行对比,与之一致的语块习得效果好,而不一致的语块因为无法得到母语迁移的帮助,神经网络中的连接得不到足够的激活和强化,导致判断质量较低。Wolter & Gyllstad ( 2011) 的研究认为,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搭配时,会依据母语词汇网络预设目标语的词汇语义网络,当母语语义网络与目标语一致时,会促进目标语习得,不一致时,会阻碍习得。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 Wolter & Gyllstad ( 2011) 和 Yamashita & Jiang ( 2010) 的观点。同时,本研究也对陈士法等 ( 2020) 的加工模型进行了补充。学习者首先判断语块熟悉度,若熟悉度高则会进行一致性对比,之后再选择加工通道。另外,关于低熟悉度语块的加工方式,本研究发现与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语块的不同类型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参加反应时实验的被试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 英语四级成绩平均分是 572 分) ,可见,高水平英语二语者在加工语块时依然尝试使用母语辅助加工。

  双通道模型是早期关于复合词加工机制的代表模型之一。该模型认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复合词在加工过程中会存在整词表征和分解加工的两条通道,这两条通道相互竞争,共同存在 ( Macgregor & Shtyrov 2013) 。结合本研究发现的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及其交互作用对语块加工的影响,我们在双通道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英语二语者语块加工的双通道模型 ( 下页图 3) 。

  该模型强调熟悉度决定加工通道的选择。学习者首先对语块的熟悉度进行判断,对于高熟悉度语块进行英汉一致性对比。如果一致,则进行分解加工; 如果不一致,则整体加工。对于低熟悉度语块,学习者倾向于从心理词典中整体提取。熟悉度高的语块比熟悉度低的语块加工更快更准确; 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交互影响语块加工的速度和质量。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 熟悉度决定英语二语者语块加工通道的选择。同时,熟悉度、组构性和英汉翻译一致性交互影响语块加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具体表现为,熟悉度高的语块加工又快又准确。学习者首先通过判断熟悉度的高低来选择加工通道; 如果熟悉度高,则将语块与母语进行翻译一致性对比,一致的语块选择分解加工通道,熟悉度低或者不一致的语块均选择整体加工通道。本研究为多个因素如何交互影响中国英语二语者语块加工提供了证据,并再次证明了前人研究中熟悉度决定加工通道的结论。该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块的教学,还要增加对学生语块的输入频率,对英汉翻译一致的语块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解分析,对不一致或者不可分解的语块可以鼓励整体背诵,并帮助学生建立二语和母语间形式到功能的映射,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二语词汇句法网络。但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不是很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数量,区分被试的英语水平,或者增加母语对照组,从而深入了解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语者和母语者加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