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是支撑高校学科服务快速发展的基石,是解决用户学科服务多元化信息需求的关键,是推动学科服务向更快、更准、更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动力。文章首先概述了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科服务的现状,分析了信息技术视域下学科服务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学科服务权责划分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畅通的用户反馈渠道等,进而从政策引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层面提出学科服务创新发展路径,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科服务创新发展助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服务;创新发展
2008年以來,国内外专家相继提出,信息技术(IT)是2.0模式下学科服务平台必备的技术[1]。利用IT建立科学的学科服务体系与平台,有利于解决学科服务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在IT视域下,未来学科服务体系应采用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2],借助互联网,以大数据为背景,加以人工智能修饰,将学科服务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融入信息技术的高校学科服务体系,拥有相对于现有学科服务体系更为全面的服务能力与更为完善的服务理念。因此,更好地将IT应用于学科服务成为新兴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的焦点。
1 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科服务现状
1.1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中国IT行业整体规模大、发展迅速、范围广。中国是IT产业大国与IT产业进口大国[3]。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获悉,我国现阶段与IT接轨的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等产业影响力极大;其中计算机影响力系数以1.333位居中国现阶段全国影响力产业之首,电子元件影响力系数以1.275暂居第八位次,可见IT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4]。同时,中国软件服务业收入增长快,效果显著;在软件服务结构上表现出软件产品收入与IT服务收入增长较快,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长相对前两者收入增长缓慢。总体上,强大的IT推动着各行各业向IT主流社会经济体衔接转型,涌现出一大批以IT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较多产业已融合IT简化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IT在各行各业中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同时释放信号,IT的强大影响力为未来IT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开发环境,为学科服务体系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
1.2 信息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整合建设状况
中国IT融入教学起步较晚,信息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且分配不均,表现在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内陆地区推进延缓;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落后[5]。融入教学的形式多为硬件设施、基础设备,在软件技术开发上暂时缺少投入与融合,当前我国正在加大IT在教育领域的整合融入。美国高校图书馆早已利用Yahoo!PiPes工具在网络中自动抓取学科相关信息[6],将其分析整理后在平台上向用户展示,并在用户交互过程中嵌入可视化技术,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地获取信息。
1.3 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学科服务情况
国内学科馆员、学科服务蓬勃发展,围绕学科服务的图书馆实践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7]。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以美国LibGuides内容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为基础,相继制作出30多个学科服务平台可供访问[8]。哈佛大学图书馆自己研制推出了门户网站,加州大学图书馆通过发布互动式的指南、播客和博客开展信息素养计划,深受用户欢迎;为了确保学科服务质量的提高,美国高校图书馆会积极寻求校内外多个机构和部门的合作,各个分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时候都会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合作机构和部门,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都有校内和校外的合作伙伴,这些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以相互之间的联盟、合作与共享,构成学科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的有力保障。将国内诸多学科服务建设前沿的高校与国外高校学科服务建设相比,国内学科服务发展还存在开发能力弱、推进延缓、高校间差距大、发展滞后等问题。
推荐阅读:信息技术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