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农村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8-08-22
简要:雷电作为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能给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防雷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村,农村雷击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高于城市,因此本文就其雷电

  雷电作为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能给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防雷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村,农村雷击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高于城市,因此本文就其雷电灾害防御难的原因,提出了几点防雷措施。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的办刊宗旨为:聚焦气象灾害,刊发气象灾害防御领域学术成果,促进气象系统专业理论、观点和技术交流,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欢迎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科技工作者及相关院校师生赐稿。

  一、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难的原因

  汶上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引发的原因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农村防雷措施基本空白。除乡镇政府及管理机关、部分中小学、通信基站、广播电视、电力设施等少量机构、设施采取一定防雷措施外,多数农村居住房、乡村公共(公众)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农村电力、通讯、广电等设施防雷措施不完善不规范,疏于管理,入户后给民宅留下严重雷电安全隐患(农村雷击事故中不少是因电力、通讯等线缆引雷入户造成的)。

  2、缺少防雷安全意识和防雷基本常识。部分农民对将临的雷电危害,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甚而有“引雷”的不当举措,加大雷击概率。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防雷意识,科学防雷安全意识还十分薄弱。不注意多渠道获取雷电预警信息,在即将出现或正发生雷电灾害天气时不及时采取科学防雷措施躲避。二是缺乏科学避雷措施。如:某日下午,一个大火球降落在某村庄背后的山顶上的一座石头砌成的戏台下,当时击倒了在戏台下躲雨2名村民,戏台顶2根从远处拉至戏台的电线被击断,并多人具有触电的感觉。据现场人员介绍,击倒的2人当场人事不醒,且其本人由于携带手机在身而被击伤,手机受损。

  3、地形及气候因素影响

  广大农村地势空旷,地广人稀,农村住宅一般愿意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空旷开阔或近水体的地方建设,这些地方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一般来讲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每年雷电高发期的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此时正是雷云运动的主方向,包括山区里的住宅都是在山的南面,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因此山区成为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雷电频发地区往往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防雷设施容易被锈蚀。由于缺少定期检查和更换,已经安装的防雷设施有可能发生短路、断接、损坏,其结果是失去了有效防雷的效用。

  二、加强农村防雷的几点建议

  1、房舍的选择应加强防雷意识,正确选择房舍位置

  “易击雷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二是邻近潮湿和水草地区;三是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四是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五是从以往经验了解常常遭雷击的地区等。在建房时应破除封建迷信,正确选择房舍的位置,避开“易击雷区”。房舍位置选择时,还要注意避开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不要将房舍建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下面和近旁,应离开一定的距离。

  2、加强农村对防雷减灾的科普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雷电防御知识的宣传。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利用“科技周”、“气象日”等载体,摆放一些生动形象的宣传画,并发送防雷科普小册子,解答农民疑问。为解决农村和农民朋友获取气象信息渠道不畅、防雷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的问题,拟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防雷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农村中小学生防雷知识的传播,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减少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条件的还可以把特大雷击事件及其调查制作成防雷安全教育系列电影在农村巡回播出,在电视台播放。

  3、加强个人户外防雷意识

  “三夏”时节,农民在户外活动的频率增高,也是汶上县雷电高发季。如何才能避免遭受雷击?许多专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雷击主要发生在傍晚时分至次日凌晨,山的南坡多于山的北坡;傍湖一面的山坡落雷多于背湖的另一面的山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高耸突出的房屋、烟囱、草垛等易遭受雷击;旷野中并不很高的房屋,如田野中供休息的草棚、瓜棚、凉亭等易遭受雷击;屋脊、平顶屋屋角、女儿墙、突出物等易遭受雷击;旷野中持有金属物品的人容易遭受雷击;大树、枯老的树木、输电线、高架天线容易遭受雷击。

  室外防雷:遇到突然的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逐渐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的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雷暴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油罐车防雷,可以在油车后面拖一条铁链;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专家提醒,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有人认为在室内就安全了,其实随着现代微电子产品的增多,人们对电讯、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由电缆等带来的感应雷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威胁着居民的安全,因此室内避雷也就成了市民的必修之课。

  室内避雷: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馈线上安装天馈避雷器并做好接地;保持屋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不要在孤立的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农民朋友,外出时应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和雷电预警,在雷雨到来前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正处于近雷暴危险环境,而又无处可躲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较身体其他部位更易受到雷击。同行人多时,不要挤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注意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宜进入空旷处的孤立棚屋、岗亭等。

  4、线路防雷的保护措施

  架设避雷线。因为农村电压等级一般都是35kv及以下的,线路绝缘相对很弱,装避雷线的效果不大,一般不在全线架设避雷线。但当雷直击于变电站附近的导线时,沿导线传入变电站的侵入波可能会危及到变电站内设备的绝缘。所以农村输电线,必须在靠近变电站的一段进线(1~2m)上加装避雷线,以减少绕击和反击的概率。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外侧导线的保护角应小一些,一般采用20~30度。

  安装自动重合闸。由于线路绝缘具有自恢复性能,大多数雷击造成的绝缘闪络在线路跳闸后能够自行消除,因此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对降低农村输电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这样就尽量减少了雷击跳闸后线路停电的机率。据统计,35kv及以下线路重合闸成功率约为50%—80%。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我国35kv及以下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样雷击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自动消除,使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防止建弧,从而也就不会跳闸,提高了耐雷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农村输电的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受限制,但多雷区不宜超过30欧姆。

  5、加强管理与检修。

  除了在防雷技术上多加研究外,在实际中输电线路的管理和检修也要加强,如增加巡视力度,清理线路旁的树枝,检查防雷设备的接地等等,消除安全隐患,以防一些不必要的因素造成雷击跳闸停电。其次,加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要从防止雷击永久性故障和降低雷击跳闸率入手,对以前频繁遭受雷击的输电线路,通过加强线路自身绝在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实际线路的管理和检修,如清理线路周围的缘、加装线路避雷器、加强杆塔接地电阻监测等措施,以降低雷电天气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郑建卫.农村防雷减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4):94-95.

  【2】 郑国光.新时期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之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1(2):1-3.

  【3】 赵兴文,潘晓瑜.农村民宅的防雷措施及宣传[J].贵州气象,2009,33(S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