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朝阳市林地经济建设现状及对策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11-04
简要:摘要:针对朝阳地区林地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经济、气候条件,在对朝阳地区林地经济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变人们对林地经济传统广种薄收的思想意识,使林地效益得

  摘要:针对朝阳地区林地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经济、气候条件,在对朝阳地区林地经济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变人们对林地经济传统广种薄收的思想意识,使林地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深加工企业在林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发展林地经济的对策,具体包括增加林地生产力、品牌建设、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发展方向等5个方面的内容。

现代农业科技

  本文源自现代农业科技,2020(20):140-142+148.《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半月刊,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农艺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林业科学、农业工程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村经济学等。

  林地经济主要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近年来,朝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林地经济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县(市)、乡(镇)政府引导当地农民群众广泛进行林地经济综合开发,在保护与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在林地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绿色产业,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达到以短养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朝阳市林地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地林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林地经济发展现状

  朝阳市地处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低而不稳,严重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朝阳市林业产业建设利用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引导林农发展林菌、林药、林瓜、林畜等多种立体复合林地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特色经济林等林地经济建设,带动林业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发挥林业生产综合效益、提高当地农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林地经济年总产值达24亿元,其中养殖类年产140万(头、只),产值7.6亿元;种药7333.33hm2,产值4.5亿元;谷豆类2.53万hm2,产值7.9亿元;油松林蘑菇面积19.27万hm2(野生采集),产值4亿元。全市共有与林地经济产业相关联的森林食品加工企业20余家,年产值8亿元。其中,食用菌加工企业3家,饮品加工企业3家,酒类4家,油类3家,果品加工1家,中药材种植3家,杂粮加工2家,蜂产业加工1家。

  林下发展种植、养殖业,给全市从事林地经济经营的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建平县发展林下种植业总面积逾7600hm2,年总收益近2.1亿元,成效极为显著。凌源市刀尔登小河西村部分农户在村旁林地中投资建鸡舍,利用近13.33hm2林地放养蛋鸡近5000只,年节省饲料费用近万元,且鸡蛋品质好、价格高。大河北乡大河北村某农户利用退耕还林地林下种植中药材30多种,经过几年的试验,大多数获得成功,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其种植经验和种植模式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2、基本做法

  2.1领导重视,强化政府行为

  朝阳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把发展经济林和林地经济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并且列入各县(市)林业局及各乡镇的考核内容,在每年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市政府重点强调确保完成经济林和林地经济种植的任务。每年度各县市在任务下达之后积极召开全市各级工作会议,落实全市发展林地经济和特色林产业任务的总体部署,下达基层具体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并具体实施。各乡(镇)党委、政府也切实认真组织落实。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林地经济工作下发文件、部署任务、催促落实,并当好参谋,及时进行检查指导。每年度的6月下旬对全市林地经济种植情况进行自查,各乡(镇)林业站都由专人负责地块落实、技术指导和建档报表等工作。

  2.2因地制宜,狠抓资源建设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发展林地经济,改变了广种薄收的思想意识,使林地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增加了个人经济收入。近年来随着林地经济的发展,朝阳市人们更加重视林业,不断加大林地经济种植的投入,使林地经济资源不断扩大其规模和效益,推动该地区林业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凌源市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条件较好,经济收益大的林地资源约1万hm2,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0.87万hm2,靠近村庄河滩造林0.13万hm2。该市种植经济作物以农作物为主体。根据2017年验收结果,该市实际完成林下种植面积334.33hm2,品种包括苦参、黄芩及其他中草药品种,还有杂粮46.67hm2、育苗13.33hm2、油葵9.53hm2。

  建平县自2002年起,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建设高标准的经济林产业基础,总计发展山杏2.67万hm2,林下种植杂粮、种菜、种草、种药、养羊等,平均每年发展2000.00~2666.67hm2,2018年仅林下栽种沙棘就超过3333.33hm2。建平县充分发挥本地地理环境特点及资源优势,建立了高效益的发展模式。热水农场位于建平县北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土质、气候适宜杏树生长,目前全场山杏保存面积达1400hm2。自2002年以来,该场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动员群众在山坡地退耕还林866.67hm2,全部栽植山杏,林下种植紫花苜蓿,借机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了山上果树、林下种草、草养牲畜的生态发展模式。

  2.3以产业发展带动林地经济建设

  多年来,朝阳市积极开展林下野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采用多种经营并举模式,以短养长,发展绿色产业,林副产品产业链初步形成。位于建平县的辽宁秀源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仅南果梨深加工项目年产果汁饮料达2500t,果汁饮品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果饮品牌。建平青松凤凰菌业有限公司以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进行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全县每年可采收各种野山菇1.5万t,年产蘑菇酱2000t、调料500t,年销售额达2100万元,实现利润190万元。同时,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森林旅游景点66处,年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建平县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天秀山森林公园、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家王子坟景区等为主的森林旅游业,打造了一批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仅旅游景区门票收入达120万元。

  3、林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资源总量不高,质量低,效益不显著

  朝阳市林地经济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总量仍然凸显不足,资源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达到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水平。总结其原因,一是林地经济仍然以种植经济作物(小杂粮)为主体,模式单一,经济效益很低;而价值比较高的中草药种植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未规模化发展,药材品种也比较单一,很多当地的乡土药材例如知母、柴胡、五味子、刺五加、短梗五加等的人工栽培还在试验或者小面积栽培阶段。二是林下养殖受市场影响波动大,难以形成较大的经营范围和规模,林地经济经营管理目前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效益并不理想。

  3.2深加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资源培育滞缓

  朝阳市林地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规模也有所降低。一个关键的原因是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地经济资源,但后续产业没有及时跟上,与林地经济资源相关联的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带动能力不大,导致效益很低。目前,退耕还林栽植的板栗、核桃、枣、杏等林产品基本上以出售新鲜产品为主,其中板栗多数为山东企业收购,核桃大多被河北企业收购加工。全市“两杏一枣”栽植面积逾2.33万hm2,年产量达到77.5万t,但是加工企业只有3家,生产规模不大,造成“两杏一枣”价格极其不稳,农民收入难于保证,大多数农户只能零售[1]。

  深加工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观念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林业产品深加工成本高、售价高、远离市场,老百姓进一步发展深加工产品的兴趣不大,加工能力太弱,是林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林地经济资源丰产不丰收。

  3.3加大林产品品牌建设,增加产品竞争力

  经过持续多年的不断努力,朝阳市经济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收益不断提高。作为林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果树业已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产业,但是其发展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表现在果品贮藏和深加工能力较低、缺少名优品牌产品等方面。一些传统优势品种,如山杏、大扁杏、苹果、红枣、葡萄、文冠果等特色优势林产品品牌建设滞后,林产品统一管理不规范,各县(市、区)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在执行中缺乏长期性,总体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县一业、一区一品、一地一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林产业品牌培育、品牌认证、品牌保护体系不完善,“两杏一枣”、苹果等当地优势产业,特别是干果类(如板栗、核桃、大果榛子等)没有形成优势品牌,市场占有份额少、竞争力弱。产品出现大量滞销,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影响了群众的收入,损伤了林农投资林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3.4林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有待加强

  林地经济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林地经济研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各个区域内现有的主要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基础理论及系统研究不够,缺乏对当地最优模式的探讨。林地经济经营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学(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研究不够,研究方法不完善,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林地经济的总体效益,对生态效益、生态环境效应也研究较少,缺乏立地生产力长期变化及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客观的总体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至关重要,尚需科研工作者长期努力。

  3.5退耕还林发展林地经济,林与农、牧之间的存在矛盾

  实践证明,在本地区发展林下种瓜、种菌、种药等类型的林地经济是可行的,但硬性发展会造成很多矛盾。比如退耕还林地段发展林地经济,虽然退耕还林的目的是加强林业建设,但现有林地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老百姓受利益驱动,砍树重新栽植农作物,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此外,在朝阳市等生态脆弱区发展林地经济,应着重加强林业资源建设和保护,不能盲目模仿辽东地区进行“林下栽参”“林下养林蛙”等。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林地经济,解决退耕林目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承包地监管力度,是必须思考的工作重点之一。

  3.6有关政策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目前,林地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链短,直接导致林地经济无法持续发展。比如建平县4666.67~5333.33hm2南果梨,现在规模也逐渐萎缩,后续产业发展则需要充足的资金扶持。林果业真正振兴的重要环节是加强保鲜库建设,为果品的储存和销售提供切实的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林地经济产业要有相关的扶持政策。而实践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使林地经济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4、林地经济发展对策

  4.1加大多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增加林地生产力

  抓紧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林进行深入开发,提质增效。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造林以来,朝阳市退耕还林面积超过5.33万hm2,但生态林比重偏大,需要充分利用中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对适合市场需求、但因技术管理不到位而效益低下的经济林,以及成效低的退耕还林地,实行分类指导,加大改造力度,尽快形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增长,增加林农投入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4.2加大品牌建设,增加产品竞争力

  抓紧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能够支撑林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林副产品的深、精加工能力,在创建名、优、特品牌上下功夫。朝阳市每年干鲜果产量达5万t左右,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逐年提升果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林农的经济收益,使果树业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产业。要充分挖掘果品业发展的潜力,重点解决果储(贮)加工企业规模和档次较低的问题,提高果品贮藏和深加工能力,拓展名优品牌产品等,扭转果品增值较低的现状。

  4.3加强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联合科研院所,积极探索林地经济发展新模式,突出地方特色,指导林农积极引进和掌握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一是加强最优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在配套技术方面通过研究各模式内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作用来探讨最适的管理技术。二是要完善和制定复合经营规范、规程和标准,探索经营的最优模式。增强林地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实现从短期经营向可持续经营转变[2]。三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经济,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药则药;研究探讨郁闭林分林地经济的种植、养殖模式。四是通过科技支撑的途径,引导农民自觉依据市场需要,调整林地经济结构,提高林地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加强林业产业培训与交流,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林业产业专项培训,适时组织林业产业省内外发展交流活动,为群众发展林地经济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重点在林产品加工、资源培育等方面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上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惠农产业,引导农户切实加快发展林地经济、特色经济林等,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一是延续省、地方政府财政扶持林业产业政策,实行财政扶持经济林地示范项目,提高扶持资金额度和项目内容,扩大扶持林地经济项目。二是提高中央财政林业贴息贷款标准,理顺申报贴息贷款程序,提高国家财政对涉林企业贴息贷款贴息率。三是积极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当前涉林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让符合条件的林业企业切实享受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3]。

  4.5加快森林旅游产业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森林旅游业已占全国旅游业的50%。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拓宽思路,使林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朝阳市丰富的林业旅游资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并带动周边餐饮、交通等产业连锁发展[4]。

  参考文献:

  [1]张文臣,李树民,王洪江,等.朝阳市经济林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19(5):50-54.

  [2]汤宝山,倪永春.辽东山区林地经济综合开发现状与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1-23.

  [3]王敏.辽东山区林地经济综合开发现状与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61.

  [4]石勇军.浅谈如何和谐开展长白山天然林保护与林地经济开发[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