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学分银行理念下的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12-22
简要:摘要: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熟练的物流管理技能,才能满足学校教育要求,但该专业学生要想满足社会发展要

  摘要: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熟练的物流管理技能,才能满足学校教育要求,但该专业学生要想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需在院校学分银行理念下,通过 1+X 证书制度的考验,只有拥有多项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资格,才能进入社会企业,发挥自身物流管理技能水平。 由此可见,如今各院校已经开始重视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工作。 此次项目主要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等方法对该专业中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的相关理论与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为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学分银行;协同作用;开放教育;物流管理

学分银行理念下的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

  谭中利; 黄志坚; 黄丽莉 继续教育研究 2021-12-21

  一、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背景

  在如今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理念成为国家对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提出的又一个新理念,在这个理念下,要求职业院校重视学生的产教融合、书证融合、育训融合,深化 1+X 证书制度要求,培养社会所需的多重技能型人才。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提出要尽快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立交桥教育模式,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层次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同时还指出,这一目标实施中可建立开放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学分银行服务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契合,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 另外,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院校今后需依靠终身教育的政策理念,设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研究项目,以个别专业为案例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加快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进程;同时还指出,当前 1+X 证书制度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而“学分银行” 是追溯、查询、检验学生人才所获证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切实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进而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文献综述

  对于学分银行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对其进行关注,而且该理念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在教育领域所达成的制度共识。 早在 2010 年发布的《国家资格框架实施和影响:16 个国家的研究报告》中便有一项统计数据,讲到了世界上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正在开发或者已经开始落实一种教育资格框架,旨在加强大众对学位、证书等合法资格的理解与重视,其中,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为最。美国的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以一个学分代表该学期学生的每周学习情况以及参与实验项目的情况。 美国社区大学之所以要采用学分管理方式,是因为其生源广泛,具有多样化特征,而且学历上不限要求,只要高中毕业便可申请进入社区大学继续修读学分,而且其课程众多,十分丰富,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选择需求;同时,社区大学有较为严格的CPA 限定,表示入学学生需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才能获取不同的等级证书或文凭。 这一方式与如今的学分银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国对学分银行的相关研究也较早,早在 1995年,韩国教育开发院就正式提出了“学分银行”的教育构想;次年 2 月,又对该构想进行了详细规划,使得这一思想正式成为实践中的可行内容。 韩国的这一教育规划规定,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分银行制学位进行选择,以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求。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梳理可发现,许多学者对学分银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 1+X 证书制度的研究也较为丰富,这些理论资料能为此次 1+X 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试点实践项目研究提供前期参考。

  通过对学分银行理论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相衔接的观点,其认为学分银行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学分,学生只要在校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便能获取学分,从而完成学校教育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在参与活动时,实际获得的却不只是能帮助其获取到学位证书和学历资格证书的学分,更多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而后者恰恰是学校所关注的重点。 夏惠为证实学分银行在教育中带来的积极效应,还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分银行”的理论与融入实践进行了实际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工商管理中融入学分银行具有实际参考价值[1]。孙善学(2019)在其发表的《对 1+X 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论文中提到了学分银行的基础理论,其认为中国现行的 1+X 职业证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理论来源都是学分银行这一理念,是学分银行理念中对学生所获学分的认证、存储、转换而来的一种具体教育形式,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平台,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一观点既从理念根源角度肯定了学分银行与 1+X 证书制度之间的关系,也对 1+X 证书制度的深入落实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2]。

  1+X 证书制度的本质理论是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理论源自学分银行,由此可推出,1+X 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 在谭恺的观点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学分银行这一概念进行展开阐述,但通过对 1+X 证书制度的影响因素来看,其中有许多学分银行伴随的身影[3]。

  赵亮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 1+X 职业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 首先,提到了国家政策对 1+X 职业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大力支持,进而引申出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教育体系,指出了此次研究工作的主体思想。其次,才对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实施 1+X 职业证书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当前该院系该专业教育中,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专业设备不足、社会认同度较低等问题较为明显。 赵亮还对该专业体系中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育训结合、产教融合、课证结合等实施对策,为此次观点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参考[4]。

  李乐东从学习者的资历框架角度出发,分析了学分银行理念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 首先,对与资历框架相关的学分银行建设理念进行了政策性分析,普及了国务院、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相关文件,为此次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次,对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 证书等三项制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进行了阐述分析,肯定了三者在教育领域的共同育人目标,提出只有三者紧密结合、互动而行,才能实现教育变革[5]。

  通过以上文献资料分析以及学者观点的梳理可知,当前许多学者对学分银行理念都已经有了较为中肯客观的认识与理解深度,而且在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研究中也作出诸多政策分析与案例分析,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纵观这些参考观点可发现,多数学者仅从政策、理论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但尚未从问题角度深入展开,致使此次对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过程无从下手,只能借助相关主体的态度、意见与建议进行资料的获取,如此给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目标

  首先,鉴于学分银行与 1+X 证书制度之间的特殊关系,此次项目的首要研究目标为分析二者的理论基础与关系形态,并将开展二者融合的研究意义进行简要梳理。

  其次,依据学分银行规则,分析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中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其中的问题所在。

  再次,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梳理了理论与相关问题之后,小组研究者还需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采用个别访谈法对 1+X 证书制度的深入实践成效进行测验,然后针对问题和对相关主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意见提取中的建议,进行可行对策整理。

  最后,需将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整理,筛选去掉中间不必要的烦琐环节与相关度不高的资料内容,做计划书整理、访谈记录整理、前期中期后期研究报告整理以及最终的论文整理,结束此次项目研究。

  四、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本次调查研究活动中,小组成员分成三四个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进行本次课题的研究,通过多种调查形式对目前学分银行理念下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的困境与问题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目前院校专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在研究过程中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来改进 1+X 证书制度,深化学分银行理念,创新育训结合、产教融合等多重教育模式,从而强化专业课程内容对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渗透与影响,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际意义

  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实质早已变成人才资源竞争,于是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对院校人才培养也寄予较大期望。 对此,职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其自身教育能力与管理能力只有进一步更新,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当前,学分银行理念逐渐受到重视、1+X 证书制度的多次提及,都为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院校需抓紧机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理念,改革专业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如此能紧抓市场核心竞争趋势,对自身专业体系进行全面调整与整改,最终为社会培养一批批符合市场要求的高技能人才[6]。

  五、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

  1. 经过前期文献资料的查找与分析可大胆假设,学分银行与职业院校实施的 1+X 证书制度之间密不可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职业院校在实施 1+X 证书制度时能将学分银行理论充分融合并渗透。

  2. 学分银行这一理念下院校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工作对于学校专业教育改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3. 1+X 证书制度的出现与应用是学分银行理念的落实渠道,今后应继续细化该证书制度,推进学分银行理念建设。

  (二)学术思想创新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职业院校对学分银行这一理念的普及与研究是以往研究较少的方向,是此次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小组首先对学分银行这一理念内涵、制度与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学分银行理论基础和运行方式;然后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及内容、与学分银行的合作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掌握了职业院校如今对学生学位、证书等资格认证的态度;最后,对广大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搜集了大量图书馆建设改革相关资料,对不同改革方案可行性、实施效果等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此次报告研究提供了框架基础支撑。

  (三)学术观点创新

  在学分银行理念下,又对 1+X 证书制度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进程中,学术观点上的创新主要是将学分银行这一理念又进行了细化,与职业院校中的具体专业类别进行了联系,由此引出了此次研究的重点内容,即 1+X 证书制度。 此次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主要根据学分银行的理论延伸,对院校该专业中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十分重视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并专门为此搭建了模拟试点实践平台,学生能在平台中参与证书制度的构建项目,完成日常学分修习与证书资格学习,从而给此次假设观点增加了可信度。

  (四)研究视角创新

  此次课题研究视角的创新便是学分银行与 1+X证书制度的融合研究,虽然题目上所说是在学分银行理论下对 1+X 证书制度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但在实际研究中,小组成员需先搞懂学分银行,再将 1+X证书制度进行实践验证,如此才能将职业院校专业系别中对该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情况进行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组成员在利用多重方法对职业院校的这些问题研究时,会主要以案例形式证明这一研究主题的可信度与可行性,也会尝试将学分银行理念、1+X 证书制度融入具体的专业体系改革中,通过专业改革的实际应用效果来证实此次研究问题的积极影响,从而将这些教育理念与专业改革相衔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无形中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育质量,实现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由此可见,此次从研究视角上来看,先后顺序十分明显,而且层层递进感强,能为职业院校中的专业类别改革提供较为可靠的观点建议,具有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六、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内容

  (一)学分银行内容分析

  此次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工作开展的,这一内容中由于涉及学分银行这一新理念,因此,需对学分银行的相关概念、主要特征、主要功能、组成架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有了对学分银行这一前期理论基础的认识之后,能对此次项目的研究主线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1+X 证书制度分析

  在分析清楚学分银行的基本理论之后,要对 1+X 证书制度实施必要性、实施现状、实践尝试、经验反思等内容进行逐个分析,并从中总结提炼出职业院校在适用该制度时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

  (三)1+X 证书实施方案

  在问题总结之后,需要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设计构想与对策分析,逐个逐项针对当前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工作进行梳理,以形成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四)制定研究任务

  在理论与实践等所有问题研究完成之后,小组成员需要根据所有研究过程,尝试制作研究路线图、研究计划表以及研究任务书等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资料,以供之后其他课题的参考以及其他科研人员进行参考。

  七、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此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既采用了线下资料收集方式,比如通过图书馆或相关杂志进行资料收集,也采用了线上资料收集方式,比如通过知网或相关论坛进行资料收集。 通过为期两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找,三位小组成员对相关度较高的资料的提取和总结,率先解决了学分银行与 1+X 证书制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厘清了二者融合实践的可行性,同时还形成了《学分银行理论分析》《1+X 职业证书制度理论分析》《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职业证书制度的实践意义》等一系列研究文本,为此次课题的前期理论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此次小组成员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的方式,即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向此次课题涉及的主体发放问卷,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翔实记录与科学分析,提升此次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具体研究者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成了四个小组,两个人为一组,通过对该专业的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问题的全面调查研究,解决了学分银行理念下该专业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工作中的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的局限性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问题原因,进行症结梳理,如此使此次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 同时,课题小组成员还编制了调查问卷《学分银行理念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施 1+X 职业证书制度情况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整理与归纳,切实掌握职业院校在该专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小组成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对学分银行理念下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中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成效进行了研究,小组成员分成三小组,分别对院校领导、教师工作者、学生群体等三大类主体进行了问卷发放,之后又将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汇总,将其中参考性较强、问题较为一致的内容单独摘列了出来,并对相应的主体进行了个别访谈,又对访谈所得的结果进行了筛选,最终将筛选之后的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如此形成了较为完善真实的问卷资料,说明此次项目研究过程十分严谨,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最后小组成员将最终取得的资料成果与数据进行了汇总,形成了《学分银行与“1+X 证书”融合推动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终身学习的 1+X 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契合发展研究》《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职业证书制度试点实践对策研究》论文等成果,完成了此次课题研究。

  此次研究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在于所采用的问卷调查方法并未充分发挥其功能。 在设计有关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的问题时,问卷问题概括性较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但不利于此次研究中的直观分析。 而且根据几次发放的问卷及反馈情况来看,问卷回收数量较少,如此对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有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此次调查问卷由于涉及的主体较多,因此还采用了网上调查方式,但是网络调查中无法及时回复主体问题较突出,成员也不能对问卷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访问,极大影响了此次研究案例的可靠性,这是此次研究的难点之处。

  八、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研究结论

  (一)存在尚未解决问题

  1. 学分银行理念与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中如何渗透学分银行理念与 1+X 证书制度,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如何与学分银行、1+X 证书制度科学融合?

  2. 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类别,能在证书试点实践中产生较为良好的育人效果和影响,而对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如新文科类专业而言,如何渗透学分银行与 1+X 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工作,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改革中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是什么? 是否与 1+X 证书制度改革目标所契合? 这类课程如何实施、监控、保障和评价?[7]

  (二)结果说明

  此次研究结果既充分证实了学分银行理念下的1+X 证书制度试点深入落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肯定了该制度对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首先,此次研究结果中提到的育训结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等实施方案,既能对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此类实践性强的专业培育技能型人才提供具体对策支撑,也能给文科类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体系调整提供思路引导。 其次,此次研究结果中形成的 1+X 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融合,说明了院校只有精准把握和深入剖析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证书制度工作内涵,按照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最后,能实现人才培养呈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 虽然此次研究过程难度较大,在研究中也出现了数据获取难度大、问卷调查数量不够充足等问题,但学术研究与教育研究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此次结果也足够说明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落实势在必行,可以说,此次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之前的全部假设。

  (三)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接下来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便是针对此次研究中尚未涉及的上述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小组成员可重新开设一个相关课题或者在此次研究课题之后做附录说明,来对这些问题做深入梳理。

  1. 针对第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可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学分银行理念与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对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中如何渗透学分银行理念与 1+X 证书制度进行相关资料查找; 对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如何与学分银行、1+X 证书制度科学融合进行资料查找。

  2. 针对第二个问题,小组成员可在此次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证书试点实践中形成经验结果,尝试新开一个课题或者也在这一课题之后做附录说明,对新文科下的理论性强的专业类别进行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分析,分析理论类专业中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1+X 证书制度改革目标与该专业是否契合以及这类课程如何实施、监控、保障和评价等问题,做好进一步研究打算。

  (四)应用与推广

  1. 将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到相关论坛或资料库,或者校内档案室、图书馆,形成较为完善的相关科研理论资料,以推广学分银行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丰富终身教育背景下院校 1+X 证书制度的相关理论体系,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2. 将此次课题研究成果向广大院校推广,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明确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的改革方向与必要性,唤起相关职业院校对于职业证书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培养专业性、适切性人才提供试点实践平台。

  3. 将此次课题研究结果上传至相关管理部门,以此为教育行政指导提供参考。

  (五)不足与反思

  1. 国外相关资料准备不足。 由于此次课题是针对以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内容涉及的国外相关参考文献较少,对课题有帮助的参考文献也仅限于部分西方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且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此次课题研究成员只能对比几个西方国家的教育政策内容,将国外学分银行理念下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相关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如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对此次课题的国外资料分析造成不足局面。

  2. 此次课题研究存在诸多难点。 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需先了解学分银行理念、1+X 证书制度、开放教育等理论,并进一步确定这些内容的研究方向、研究角度和研究程度等,即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由于职业院校所设的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尚未形成体系,课程内容较为繁杂,而且不同职业院校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如此给研究成员对于这些内容研究方向的确定增加了难度。 而且研究成员在对学分银行理念与 1+X 证书制度试点实践进行研究时,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现有资料参考价值低,因此给项目研究加大了难度[8]。

  此次课题研究结束后,研究成员通过对学分银行理念下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实践结果与对策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与研究,总结出各专业在该种制度实践下所进行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如此不仅丰富了各院校中的专业体系,而且为社会技能型人才培育提供了教育经验支撑,为今后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与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由此,此次完成的研究课题未来将继续在教育领域适用,形成论文、期刊、教学纲领、科研项目、对外合作项目等成果,为职业院校中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与成功经验参考,助力中国“一流院校”“一流人才”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