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8-10-22
简要:这些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持续增长的三废排放量、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 这些都削弱了我国环境生态

  这些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持续增长的“三废”排放量、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 这些都削弱了我国环境生态承载力及经济发展的意义。在此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成了我国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出现, 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 是业内人士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经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经济》简称《经济》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4月8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科经济期刊,由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主办。期刊刊号CN 50-9237/F,国际刊号ISSN 1671-5853。

  众所周知, 人类社会曾经长期处在农业社会, 形成了农业文明。近代以来, 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逐步从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形成了工业文明。工业生产在给社会带来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产生了许多矛盾, 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警觉。在这种形势下, 许多社会学、未来学的学者纷纷提出工业社会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于是, 各种关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理论应运而生。但是, 无论是后工业社会, 还是信息社会, 对这些未来社会形态的分析, 不能光从科技和生产力的本身来着眼, 必须把科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 才能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 人们开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前, 人类社会的活动越来越多, 越来越频繁, 但是生态环境遭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在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等诸多经济模式之后, 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巨大转变, 这更好地演绎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 是实现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新动力。如今, 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取得了共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新能源产业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 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可以说, 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在此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本文重点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新世纪一个新兴产业, 在技术创新和需求变化下可以起到巨大的动力作用。随着环境的瞬息万变, 新能源产业必须转换发展思路, 为产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1、国际环境。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世界各国开始遭遇石油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 新能源革命蠢蠢欲动,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巨大关注, 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 导致全球各国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就要求美国和欧盟将新能源开发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 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 旨在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加强能源供给安全。据有关数据统计, 截止到2016年, 已有超过五十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比如2008年1月, 欧盟成立了“气候变化与能源一揽子法案”, 其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 最终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将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同年12月, 澳大利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立法草案, 明确规定到2020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将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比重。随着各个国家开始相继出台新能源政策, 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与此同时, 也逐渐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开发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

  2、国内环境。

  从目前来看, 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转移高碳产业, 希望能为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重化工业等高碳产业依旧在不断聚集, 他们承受着大量的转移排放。目前, 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对能源的依赖性依旧非常大, 对我国经济而言, 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08年, 我国也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间接导致了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状, 为了避免这种产能过剩造成的损失, 我国很多能源企业纷纷减产甚至停产, 由此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再加上我国进入新经济新常态中, 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011年日本核电站事故的爆发, 导致我国的石油安全状态不断出现恶化, 再加上美国不断对我国施压, 导致我国的能源产业不容乐观。到2030年后, 可以估计, 世界油气需求的三分之一将来自中国, 与此与之相反的是, 我国在定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降低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实现与时俱进,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 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从国际大形势来看, 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在低碳经济下如何发展新能源产业, 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目前, 我国的低碳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这是一种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要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 我国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能源消费依旧集中在第二产业群, 特别是建材、石化、化工、冶金等领域, 这些产业都属于高耗能产业, 但是我国的低耗能产业, 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 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够强劲, 据有关部门调查, 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耗能仅仅是第二产业的43%, 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只占据了33%的比例,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3%, 要想发展低碳经济, 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形式, 转变为节能型、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低能耗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科技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

  2、政府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必须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不仅要出台相关政策, 保证新能源产业的合理化运营, 还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首先, 我国要制定规范有效的新能源产业规范, 保证新能源市场的透明合作, 其次, 有效减少日趋复杂的监管环节, 使新能源产业能够提升竞争透明度, 为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实施优化资源配置, 再次, 我国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标准, 加强节能产品的设计规范, 保证新能源产业能够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中发展, 第四, 我国要对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目标进行细化, 对新能源产业予以一定的投资信号, 使新能源产业可以在更加广阔、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展,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动力, 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 我国政府还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 突破能源产业中存在的操作壁垒, 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 确保政策符合成本效益与内部能源市场相一致。

  3、普及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模式。

  清洁生产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但更多的是注重末端治理, 而忽视了污染源头。我国要新能源产业, 必须大力普及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模式, 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入手, 全面分析生产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等, 做到未雨绸缪, 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的各大企业应该积极选择绿色材料, 其次要求所投入的原料, 应能够消耗最低能耗和产生最低污染, 这实际上是从源头上采取的一种措施, 进而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4、促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发展。

  在传统工业体系中, 每道生产工序都是与其他工序相隔离的, 原料被大量消耗, 生产产品时也堆积起大量的废料。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建立一种更加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生态工业系统应运而生。目前, 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生态工业园区, 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 我国还应该努力将局部的生态工业园区逐渐拓展为全国的生态工业, 使生态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生态工业是一个由生态学、工程学和生物经济学交叉而成的新领域, 旨在促使现代工业体系转变为高级生态系统, 为了实现生态工业, 我国要探索重新利用废物资源的技术, 减少使用消耗性材料, 还要将工业产品和经济活动实现非物质化。

  5、加强国际合作。

  在新时代,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 新世纪的新能源市场是一个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全球性市场。从目前来看, 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涨, 全球能源竞争更加激烈, 新能源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 不管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占据新能源产业的绝对优势, 所以要想发展新能源产业, 必须寻求良好合作, 目前我国应该借助已有的新能源优势,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占领国际贸易的制高点。我们要与这些国家加强联系与合作, 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和管理经验, 拓展国际技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打开国际市场, 在世界竞争中占据发言权。总而言之,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要警惕新能源泡沫,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 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冯建中.欧盟能源战略走向低碳经济[M].时事出版社, 2010

  [2]张国有.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