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的不少城市中,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就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需要产业、政策、服务、教育的相互配合。本文通过分析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及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智力支持,人力资源,对策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西部某市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尤为突出,受西部某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劳动力人口自身综合素质等多种原因制约,目前西部某市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劳动力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西部某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粮棉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在80%左右,因此,构成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综合素质水平较为落后,突出表现在:1.受教育年限少且教育水平有限。西部某市少数民族高度集中,长期以来双语教育普及不够,特别是农村的整体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2.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严重不足。西部某市农村人口众多,但大部分农民仍停留在按畜耕人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传统经验生产阶段,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覆盖率不高,已有的培训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培训渠道单一,培训知识面窄的困境,使得广大农村劳动力对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技能缺乏认识,劳动力无法有效释放和转移。3.农村劳动力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重农业和生产,轻商业和流通,加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重明显偏低。许多人由于对市场缺乏了解,缺乏经营意识、经营知识和经营本领,更没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自主创业和择业困难重重。
(二)就业难的背景下“用工荒”问题突出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投资项目大量开工建设,对于建筑工人、产业工人以及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用工需求大幅增加,“用工荒”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有为提高竞争能力,一些企业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工业生产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对员工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但由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应聘的工人往往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甚至还会造成新设备无法运转;就业观念落后,西部不少城市存在就业观念上的误区,毕业后期望值过高,除了考研、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即使工资收入高,大多数人去企业工作的意愿也不强,很多人甚至是满足不了要求,就宁可在家当啃老族,自我封闭就业之路,进一步加剧了用工荒现象。
二、对策与建议
作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区域,西部某市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就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困难既有来自提升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所需的投资成本,也有来自转变人力资源就业观念、发展观念所需进行的社会文化改造。因此西部某市应在密切配合援助省市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具体举措的同时,积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遵循人力资源与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积极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引进人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达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最终目的。为此,从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为了更好的促进西部实现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更富裕的基本目标,西部某市是重点区域。对西部某市来说,如何尽快转变当地居民固有的、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理念则是促进就业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人力资源从农村走向市场、从土地走向工厂和城镇、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中专毕业生不合现实的择业思想,引导有限的具备一定技能素质的人才流向更多急需的领域和行业,在缓解人才紧缺状况的同时,促进就业,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时代的要求。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社会融合能力素质,树立社会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对外开放交流意识。鉴于西部某市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和特点,宣传教育工作应以下方面重点开展:一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强化宣传各种就业政策,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和就业环境;二是要联合宗教人士,发挥宗教信仰的教化作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从事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活动;三是要积极发挥社会榜样带动作用,在全社会树立就业的先进典型,宣扬榜样的力量,感召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劳动者尽快接受、熟悉和适应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西部某市当前正处在农业社会形态向工业社会形态迈进的重要时期,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必将会出现极大的飞跃,随着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领域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必然不断增加。而西部某市虽人口众多,但有能力成为产业工人甚至公共服务和现代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极为有限。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针对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一是针对当地本地的实际情况,强化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尽快形成上岗就业能力。二是针对当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制定和实施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公共服务和旅游、商贸、物流、信息技术、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的劳动力培训计划和工作;三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需求,开展定向和委托培训工作,以保证用工时间和用工质量;四是加大语言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区域少数民族掌握使用汉语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就业、择业过程中交流沟通舒畅。
(三)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就业和加快西部某市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还必须注重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西部某市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跨越的起步阶段,信息的获取、交流以及沟通、共享还不够便捷,企业用工供需网站较少,因此,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建立全社会企业和劳动力的档案,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使各地劳动力信息网站互联互通。针对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当地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向农民工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或在当地召开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会,使企业及时把用工信息发出去,使求职者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信息,以达到互通互需的双赢效果。另外政府还要以人为本,依靠社会力量,组织法律、仲裁、保险等相关领域打造一个就业服务的完整体系,有效连接沟通市场企业和劳动力。
(四)大力发展就业富民产业,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但与此同时,解决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又是当前西部某市改善民生最根本、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在做好教育、培训和服务,制定长期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的同时,还必须从西部某市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或者易培训、见效快、收益高,吸纳劳动力多的“就业富民”产业。如联合区域内的优势力量,组建规范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建筑工程队伍,在对口援疆工程建设的高峰期,抓住机遇,一方面转移劳动力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工作运行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奠定基础。另外,还可结合西部某市水土资源特点,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效、集约,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利用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生产发展模式来改变当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当地及周边农民致富增收的目的。
总之,加快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有效增加人民收入,将是新一轮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任务,也是西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对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力调整和改善区域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不断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卢秀琴. 对西部某市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 新疆社会科学. 2011(04)
[2] 李龙. 甘肃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 甘肃理论学刊. 2008(04)
[3] 杨衍佐.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J].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4)
[4] 彭泽军. 西部地区边境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9)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