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问题及方法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1-27
简要:摘要:词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小学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对于语文课堂上一些词语的理解有

  摘要:词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小学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对于语文课堂上一些词语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领会教材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实践,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词语,使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意趣、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词语教学;结合语境;参与表演

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问题及方法

  颜晓萍 教育科学论坛 2022-01-26

  一、词语教学的价值意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 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 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 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儿童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后发现,字词是构成段、篇的基础,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恰当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内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等要求”,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有的老师往往是带领学生认读词语之后,让他们粗浅地谈谈对词语的理解,并不是有意识地挖掘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有的甚至只让学生在预习时把《词语手册》上的解释在书本上一抄了事。 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浅层次的低效的———单一而机械,缺乏深度,缺乏生命活力。 这样的教学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有的学生虽能成串背出词语及其意思,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阅读短文练习时,学生对句子的意思不理解,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失分频频出现;写话中,学生捉襟见肘,以少量的词汇来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有时甚至只能 “意会”而不能“言传”……造成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教师平时的词语教学方法单一,对词语运用不重视。 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 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 枯燥的词语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缺乏实效。 怎样才能让词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有一席之地,并“活起来、欢蹦乱跳”呢? 这取决于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方法与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方法

  鉴于目前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低段语文课堂上的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识记创新能力增强,词语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优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大胆地在语文课堂上加以运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把直观形象的图画、实物与认识事物和理解词义相结合

  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距甚远的字词,尤其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简笔画、实物甚至是多媒体给予再现,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到这些字词的意思。

  如在教学《我有一盒彩笔》一文时,课文出现了这样一个短语:“绵延起伏的远山”,我知道,以学生们现在的认知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理解“绵延起伏” 这个词语意思的。 在备课时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来理解,但是进入课堂学习,学生看了半天图也不能理解什么是“绵延起伏”。 情急之下,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几笔勾勒出许多山并排在一起此起彼伏的轮廓,学生顿时领悟到了“绵延起伏”的意义,我顺势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黑板上的简笔画,再自由描述,对“绵延起伏”这个词语的意思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再如教学《一片树叶》一文,文中出现了“小椿树”一词。 关于椿树,现在的学生没见过,即使见过,他们也不认识。 查字典词典吧,上面理性的解释只会让学生读得一头雾水。 于是,我在课前就找到一棵椿树,轻轻掐下一根树枝,带到课堂上给学生看。虽然认识椿树这个环节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学习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教学《瀑布》一文,指导学生理解“仰望”,我先问:“有哪位同学可以来做一个‘仰望’的动作? ”能够理解这个词语的学生马上举手,我请了一个孩子起来,他自信地做出了这个动作,坐着的同学纷纷学着他的样子把头仰起来。 最后,我也再一次演示了这个动作,并且强调这样的姿势就叫“仰望”。 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再如教学《狮子和兔子》一文,文中有一个词语 “蹲着”,在读这个词语时,一个学生质疑:“老师,什么是‘蹲着’? ”我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这个词语提出质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这时,另外一个学生很激动地站起来,然后又突然往下一沉,嘴里还说:“看嘛,这个就是‘蹲着’。 ”提问的同学恍然大悟,高兴地坐下了。 我也为那个孩子的机智感到欣慰,平时我所用的体态教学法,他运用得如此之好。这件事再一次证明,有些词语的意思不用长篇累牍地讲,有时一个动作就能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 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领会,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如指导学生理解“照亮”,我先让学生回忆:“我们在以前的课文中读过这个词, 是说什么照亮什么? ”然后问:“你还会说什么照亮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用“照亮”说话(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对“照亮”的意思早已有了深刻的领悟。又如教学《不懂就问》一文,在小结时我讲道: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我马上反问学生什么是“习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习惯”一词学生不容易理解。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人类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耍、学习、工作?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呢?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些就是习惯。接着,我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些什么习惯,请大家评一评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并提醒学生,要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讲到这里,习惯是什么意思已不必再多说。

  (四)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议论”, 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 问:“是谁在议论?”学生回答:“官员们。”师:“官员们说明人很多,他们在议论什么? ” 生:“议论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这么多人发表意见,你一言,我一语,这就叫议论。 ”这样,“议论”的意思很自然地就总结出来了,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再如指导学生理解“叫苦连天”,我提了三个问题:猫头鹰成了万兽之王,下达了什么命令? 动物们是怎样服从命令的? 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我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森林王国中的一种动物,请他们诉说熬夜之苦。 此情此景,什么是“叫苦连天”还有谁会不明白呢?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尤其要依赖语言情境,通过体会语言情境来理解词义。 在上面几个例子中,教师巧妙地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词语, 帮助学生克服了以词解词的难点,使学生学得十分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一树一菩提,一词一世界,词语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使词语的掌握与内容的学习、情感的熏陶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总之,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让词语教学涌动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