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教学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2-06-06
简要: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赋能。本文立足高中思政课教学,从提供资源,助力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激活思政课堂生成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探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赋能。本文立足高中思政课教学,从“提供资源,助力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激活思政课堂”“生成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探索信息技术为学生之“学”、教师之“教”和教学之“评”赋能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政课 赋能

  当前,教育领域正步入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赋能”这一心理学概念的内涵已拓展为“为谁或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或能量”。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赋予的能量实现价值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赋能于“学”:提供资源,助力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恰当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为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前置探究类资源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知识性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针对抽象性较强的概念、理论,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框题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推荐相关学习网站等形式,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内容,提高课堂实效。

  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背景性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教学中,教师进行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介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教学中又不能将思政课完全转化成“历史课”。在此情况下,将有关历史背景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整理出来,如由历史普及漫画改编的动画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的相关剧集等,让学生在课前進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生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

  (二)巩固拓展类资源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丰富作业形式、拓宽作业边界。如拍一张反映新时代城市或乡村生活面貌的照片、拍摄制作一段以“税收的作用”为主题的Vlog、在“我为政府献一策”留言区提一条基于实际调研的建议等,都可以作为新型的思政课作业。

  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讨论仍意犹未尽的议题继续完善。高中思政课中的部分议题具有“辨析性”和“两难性”,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较大,若仅限于课堂讨论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继续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借助各类“群”等平台继续开展研讨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平台。如微信小程序“假如我是委员”,学生可以注册虚拟的政协委员身份信息,运用发布提案、评论、点赞、分享、积分晋级、留言等各项功能,在实践中体验委员履职、学习政协知识,提升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通过提供资源,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中的学生学习,让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让智慧因“自学”而真正点燃。

  二、赋能于“教”:创设情境,激活思政课堂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的情境创设插上了翅膀。

  (一)创设逼真情境

  情境学习强调要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以此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因此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是情境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讲解中,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易让学生限于“记住”知识而非“认同”理念。此类情况下,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我”设置为“这座城”的一个市民,使用多媒体展示30年间城市的发展变化。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VR技术让学生真正“走进”这座城市,通过体会环境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来深入探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二)提供多元视角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个体认知的局限性,获得更加多元的视角。比如如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包子铺老板”“某国内连锁餐饮店经理”“某中外合资企业研发部工作人员”“某国企职工”等各类角色,由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以PPT或小视频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阐述“我的一天”“我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工作的烦恼和困惑”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真切地了解和理解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存在的意义,并以“我”的视角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开展高效互动

  实现高中思政课程内容活动化,就要求给学生更多参与、体验、交流、表达的机会,各类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更多机会。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某个议题“发帖”,其他学生再以“跟帖”的形式发表个人观点,同时以互评的方式进行“对话”。以这种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互动,既能扩大互动的覆盖面,让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又能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观点,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通过创设真实、多元的情境,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让教育技术嵌入到学习系统中,让核心素养在情境中生根发芽。

  三、赋能于“评”:生成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评价需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助推评价的科学性和多元化。

  (一)“信息”让评价更科学

  传统的高中思政课评价主要集中于考试测验的分数,基于信息技术所搭建的各类平台,能够促成教学决策数据化和评价反馈即时化。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将导学案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答题”还是“发帖”,都会以某种量化形式留下学生学习的“痕迹”;在课后作业中,平台将每道题和对应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在考试后,不仅能看到学生个人得分,也会生成包含各小题得分及对应知识点分析的个人试题分析报告。由此形成个体独一无二的学科成长档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学习进行纵向分析,根据数据变化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教师既能把自己所带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横向比较,及时诊断和改进教学,又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提供数据支撑。

  (二)“技术”让评价更多元

  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业成绩为对象、以纸笔测验为方式的传统评价不能顺应新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无法体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特殊地位。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生多维评价空间,让评价因多元而智慧。

  一方面,评价主体更多元。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参与互动状况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实时广泛评价成为可能,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对教师教学进行某种方式的评价,以助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评价内容更多元。智慧课堂等各类平台不仅能生成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记录下随堂练习的准确率、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以及学生在发帖交流、课前演讲、时事分析、课堂辩论等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及其他学生对其相关课堂表现的评定等。

  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的科学、多元、有效来助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信息技术为高中思政课教学赋能的作用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凸显,高中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既要提升灵活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又要提升个人信息素养,让“智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智慧”,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美,程佳铭,高守林.用技术赋能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18(11):1218.

  [2]毛刚,周跃良,何文涛.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的路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10):2228.

  [3]王娜.略谈短视频的教学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8):3031.

  推荐阅读:高中教育科学课题可以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