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和把握语言文字的特征,有助于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材中语言文字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以及音乐性,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这种“美感”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美感
丁香 教育科学论坛 2021-12-01
语文教学要绽放出美感教育的魅力, 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精彩的语言文字看到“形”,听到“声”,体验“情”,最后享受“美”。汉语言文字的美感由语符、语义、词汇和语法四个要素组成。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文字相比,具有其不可比拟的美感。[1]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以及音乐性,努力发掘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美感, 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语言文字,并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激发他们追求美的动力。
一、通过写字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汉字的形体美———看到“形”
中国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写字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促进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一)了解汉字,热爱汉字
孩子们学写汉字之前,老师要告诉孩子们,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汉字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无法比拟的,让孩子们从小对祖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对汉字充满了好奇,愿意学习汉字,另外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朗诵比赛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汉字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内涵,记录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些方块字既可竖写也可横写,由汉字而产生的书法艺术让许多外国人都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祖国,首先热爱我们的文字,因为汉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忠实地记录着中华文化,是文化延续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媒介。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理所应当为这种特殊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承担责任,不但要正确而规范地运用汉字,而且要尊重它、了解它、热爱它。唯有如此,汉字才能继续承载已经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学生在书写时,就会带着这份独特的情感,认真书写汉字。
(二)心理暗示,潜移默化
我国西汉文学家扬雄说过:“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 ”写字虽然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但是写字也是一种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又是心理投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字迹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反映一个人的个人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通过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 来体现字与人的密切关系。例如在《草原》一文的课堂学习中,有学生在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时书写速度过快,态度随意。此时教师应该及时运用心理暗示的潜隐性和启发性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停笔,然后语重心长地说:“老舍先生用精心挑选的一个个文字向大家展示了一幅风景优美的草原渲染图。 如果同学们的作业书写也能给大家另外一种美感,那就更好了。 ”通过教师的心理暗示,学生的作业书写基本能做到行款整齐,富有美感。 这种课堂教学手段摒弃了琐碎复杂的灌输大道理,又让学生在心理暗示中受到感染,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实际体验,感同身受
建构写字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反应模式。 而身临其境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方式。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加强写字教学。
第一,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孩子们知道了蟋蟀是一种弱小的昆虫, 对它修建的住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孩子们共同的感受是“蟋蟀真是了不起的动物”! 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正是作者通过那一行行工整、优美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的魅力,从而对教材中的文字充满兴趣。
第二,树立学生写字的信心。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到蟋蟀正是具有了高超的修建本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它的住宅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一只小小的昆虫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住宅修建得如此漂亮。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学习这种精神,将作业看作是在完成一项自己喜爱的工程, 作业中的每一个字就是工程中的一块砖。 通过实际体验的代入感,让学生有写好字的动力,把自己对中国汉字的情感提取出来。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在写字时能够达到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品格和坚定意志力的发展。
第三,重视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的评价,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还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师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认真完成作业后得到老师肯定、表扬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情绪体验使他们更加努力写好字。
二、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发掘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听到“声”
教学需要美, 但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孩子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更不能产生愉悦的情绪。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字被赋予了音乐的生命,这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音乐美。
首先, 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发掘教材中的音乐美,创造学生的审美愉悦。例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学习过程时, 作者描写扬科热爱音乐时这样写道:“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挖掘语言文字中的音乐美。 教师可以提问:“扬科对音乐这么敏感, 他还会听到哪些动听的音乐?”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包括青蛙的呱呱声、啄木鸟的笃笃声、甲虫的嗡嗡声、风吹木杈的呜呜声……这些声音,仿佛就在学生的耳旁作响,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听到“声”。
其次,在课文描写的形象中领悟音乐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鉴于学生的感受是多种感官的一种综合效应, 教师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勾画出鲜明的形象,用感情来牵动“文”的纽带。例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在作者书写的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哪些美妙的音乐? ” 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此时,沉浸在语文学习中的学生不是在枯燥地阅读一段语言文字, 而是在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通过课文中描写的形象,能够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中欣赏到了音乐的美感。
最后,在感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发音乐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学生从教材中领悟到美,内心就会有一种抒发美的冲动。当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感受。 例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最后一段文字是“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扬科只是为了摸一下小提琴,结果被毒打至死。我们为他的命运鸣不平。我是学小提琴专业的,我想用真正的小提琴,为小扬科演奏珂玛洛夫斯基的《e 小调协奏曲》。 ”随着在语言训练中抒发音乐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教材中一个个静止的文字被学生演绎得如此生动,传递出的音乐美也能被学生用乐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通过习作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优美文字来表达思想——体验“情”
通常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字积淀,对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好奇。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 语文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育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 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习作教学理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本文以三年级家长开放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习作教学来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优美文字表达思想,从而激发孩子的表达积极性和主观创造欲。三年级家长开放活动的主题是以《香蕉》为题进行一次快乐习作。习作题目是描写单个静物———香蕉,这一题目看似简单, 却能够通过情感调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文字。 教师的引导步骤包括:第一步,带领学生复习叶圣陶的《小小的船》一文,体会“弯弯”一词的用法。第二步,教师出示了实物香蕉,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所看到的。这不仅是在训练总起句,总写香蕉给人的印象,而且还考察了学生能否进行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 第三步,教师手托香蕉提问:请用一句话把你所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香蕉如何在手上放着?教师可以提示出三个动词:A.托: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 B.放:使其在一定位置上。 C.拿:用手握或抓取。 第四步,学生通过比较后得出答案,用“托” 这个字最为恰当。第五步,鼓励学生完整的语言文字表达。学生用“托”字的完整表达是:老师手上托着一根弯弯的香蕉。 第六步,拓展简单句的表达。 教师可以提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的”,并且要求学生将简单句变成复杂句。 学生的句子是:“老师手上托着一根弯弯的长长的黄澄澄的香蕉,像 弯 弯 的 月牙。 ”第七步,教师进一步拓展要求:“如果用上两个逗号、一个句号,该怎么断句呢?”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手上托着一根长长的弯弯的香蕉,它黄澄澄的,像弯弯的月牙。”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一片掌声,孩子也很开心。短短一句话,就把孩子们眼中看到的美丽的香蕉准确记录了下来。 这节课,教师在执行教案时,既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不仅让学生快乐习作,也让学生体验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可以将自己眼中观察的美丽事物描述下来,这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孩子们对文字运用与语言表达充满了兴趣,家长也对这样的体验活动表示满意。
小学语文教科书收集了大量中外古今的优秀篇章,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学需要美的推动,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提倡美感教育。挖掘语言文字的美感,首先是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汉字本身的美感, 其次是感悟文字所描绘的动人场面, 最后还要学生能够运用优美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三个要素构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努力挖掘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课堂,喜欢语文教材,从而让学生真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而且还要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