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呈现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后,物质财富逐步增加,然而人们精神财富的提升远远落后于物质财富的发展,那么社会上就可能产生道德品质下滑的现象,不利于培育优秀人才和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基于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培养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便是提升公民整体道德素质,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方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当今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小学教师一马当先,因此,培养中小学教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目的是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意义
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精神命脉,是我国民族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与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参与到宣传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在仁爱、诚信、孝敬、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弘扬传统美德。诵读国学经典时,从前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感受[ 1 ]。增强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依托道德素养、个人品质以及家庭美德等多个层面,引领教师感悟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高学生创造力,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价值观教育,担当传承文化、弘扬美德的实践者。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其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其自身的道德品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对教师进行道德觉悟指导,体现了教师队伍的模范作用,广大中小学教师一直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中小学教师重视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正能量,并且能引领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深刻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文化复兴,大力传承中华文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立足中华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目前,青年人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需要一批更高标准的人去奋斗。教师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成长为具备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少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
强化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教师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岗位上默默奉献。教师把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的理解,教给学生,细致地钻研教学内容,用心对待学生与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加快学生成长的脚步。圣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谦谦君子,博学儒雅,具有仁爱之心、家国情怀,教师的品行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以至于整个学校。教师具备优秀的品质,并将其传达给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爱学校、爱班级、爱同学;延伸到孝亲、敬老、爱幼,尊师敬长;延伸到自身素质的形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相关思考与实践
利用有效的传播媒介,引进传统文化渗透思路
大众传媒具有显著的透明度与影响力,不只是具备监督功能与传递信息功能,还能够传承优良文化,便于引领社会风气的构建。新媒体改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与生产方式,要求文化传承主体具备整合图像与文字的视觉传播能力[ 2 ]。
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传播优势,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进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有效改善了传统文化渗透的物质基础,获得了节约时间和节省精力的成效。大众传媒解决了传统文化在传播方式上的不足,依托多个路径整理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利用大众传媒,在师生之间传递正义与公平,客观地展现社会面貌,特别是跟踪报道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让教师明确培养学生的方向。借助大众传播,教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状态,有效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任务。
学校可以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及践行情况,评选“优秀教师”和“最美班主任”,在学校宣传栏,介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发挥微信、微博作用,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号召力与影响力。另外,中小学教师应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自觉承担起宣传文化的责任,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 ]。此外,还要关注美德相关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围绕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大力开发传统文化相关元素,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美德宣传环境。美德课程的开发,要关注课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避免传输的内容僵硬化,内容层面安排对应的情境体验,培养师生进行美德学习的热情,让师生感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较为轻松并且极有意义的事情[ 4 ]。在学校内部充分践行美德教育,体现美德元素开发的时代性与逻辑性,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关心和互相学习,一同强化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推荐阅读: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