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基于SWOT分析的中外合作教育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7-24
简要:【摘要】 通过SWOT分析,明确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分析政策与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识别专业发展和本土化需求可能带来的挑战。结合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

  【摘要】 通过SWOT分析,明确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分析政策与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识别专业发展和本土化需求可能带来的挑战。结合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的工业设计本科实践教育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经验成果。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南京理工大学以本土化方式引进教学资源,以此促进并保障合作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中外合作教育研究

  本文源自段齐骏; 曾庆抒; 刘华,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07-23

  【关键词】中外合作;工业设计;SWOT;可持续发展;本土化

  0  引言

  英国艺术和设计思想家J·鲁斯金认为:对年轻设计师的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对脑、心、手的全面教育[1]。因此,设计教育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通过传授、教练和培育等不同实践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及科技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教育国际化正成为教育发展的价值选择[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教育国际化的工作目标。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应以培养工业设计国际化人才,满足国家产业振兴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目标;通过SWOT分析,明确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内在的优势与劣势,把握机遇,识别挑战;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的技术路径,以促进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1  中外合作教育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促进高校办学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建设,加强教育多元化,是高水平高校建设的有效途径[3]。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在于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国家、教育机构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及学生个人能力。中外合作教育可推进中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及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科建设。

  (3)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直接面对国外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学生流动;整合东西方优秀高校办学理念,创造更先进的育人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1.2  劣势

  (1)距离效应:在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机构中,知识转移发生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管理制度、知识结构和教学风格的主体之间,各主体之间的物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和知识距离影响知识转移的过程和效果[4-5]。引进资源除了语言不同带来的理解障碍,隐藏在文字表述之下的文化距离和价值观差异也必然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合作双方可能会由于不同校园文化、生活形态、时差等原因,难以保持常态的、持久的交流。

  (2)生源问题:若以高考录取分数为参照,类比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录取分数,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招生质量一般处于劣势,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

  (3)师生关系:外方教师和中国学生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合作关系;但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不适应外方教师的教学风格,无法与外方教师形成有效互动。

  1.3  机遇

  (1)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自2007年以来,设计产业的价值不断在政策层面得到肯定;这为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产业发展需求:设计产业服务于国家产业振兴的诸多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达103 万。应结合教育改革试点,率先推进相关产业人才培训的国际化,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

  1.4  挑战

  (1)专业要求演变: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不仅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方向,也暴露了设计学原有学科基础和哲学框架所存在的不足;老牌优势设计专业纵然底蕴深厚,但也可能受限于既有的教学体系与范式。

  (2)本土化需求:教育需要关注民族精神、民族品格和国家价值观等的培育。从专业角度看,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关注本土用户的现实需求,审视本土文化之于设计创新的价值,就难以发现本土资源与技术优势可能带来的产品机遇。

  2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要素解析与有效实践

  一般而言,跨境教育专注于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内外影响教学的各种细微因素,如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7]。将SWOT 分析用于审视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共同体及其合作机制(如图1),能够把握优势资源,控制教学过程,激发教育主客体内生动力,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形成设计教学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

  教学主客体在动力、能力、个人专业素养和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教学效果。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的教学主客体包括中外师资、学生,以及合作双方可以凭借的外部(产业)资源。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进行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项目(以下简称“NJUST-CU项目”)在办学过程中,通过以下 4个部分工作,激发项目内教学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

  (1)利用合作双方的企业资源,建立与国内各大汽车主机厂及设计公司的合作关系,提供中外教师与企业设计师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参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造型专业组与企业协同完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参与 CCDIS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的系列活动,按照企业实际设计项目的开展方式与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利用项目建立起来的合作渠道,提供中方教师赴英学习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中方教师深入理解考文垂大学的专业教学理念,学习专业技能与设计教育方法,更好地承担引进资源本土化的工作使命,开展与考文垂大学交通工具设计研究中心的设计研究合作;另一方面,协助考文垂大学完善第4学年的跨境教育。

  (3)建立交互促进的教学团队。形成并执行教学团队的工作例会制度,利用面对面交流、邮件等工具,保证中外教师间的常态化交流;运用视频会议和电子通信技术,结合教学进度,了解英国本土教学状况与中外合作教育项目间的差异;通过实地互访、旁听课程教学,交流并分享教学策略。

  (4)结合招生、培养、输出全流程,通过兴趣牵引、过程引导、评价激励的方式,促发学生内生动力。①重视招生宣传,强调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优势;通过明确专业内涵来吸引学生,尽可能提升生源的专业基础[8]。②培养过程中强化交流,通过专业导师、跟听引进课程、教学管理系统,保障学生与外方教师的常态化交流。③注重人才输出评价,以学校、社会、学生为评价主体,以知识、能力、素养为评价维度,对课程教学和不同类型的设计创造活动实施评价;树立典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2.2  建立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自新与生成机制

  通常教学资源可被理解为教材、课件、案例、题库,以及网站、学习交流社区、MOOC与 SPOC等。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背景下,教育资源创新与引进资源的本土化,是专业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

  在NJUST-CU项目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并没有刻意保持引进教学内容与其引进地对应专业的一致性。实际的做法是,考虑到学生专业基础方面的不足,在培养体系中置入了基础能力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汽车品牌、用户生活形态、审美倾向差异等;在有相同教学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引进本土企业合作课程,设置对应的作业任务,培养学生的本土适应性。

  同时,通过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与利用,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的作业展示、教学管理系统的点对点作业反馈、课堂结合作业进程与成果分析评价,动态生成自新教育资源,敦促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3  优化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过程

  设计师需要有能力识别技术改变可以带来的新产品缺口,妥善解决产品与用户、市场、技术、社会、环境间的关系问题[9]。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通过学习某一门课程习得,而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实践养成。

  以NJUST-CU项目培养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人才为例,结合不同实践任务,强调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1)设计表现技能的学习、掌握与应用。以问题驱动和集体教学的方式,通过特定主题下的交往活动,培养、训练学生的设计技能,开展形式思考、设计交流、方案验证等工作。教学内容包括从2D到3D、从实物模型制作到专用数模软件应用等。

  (2)设计思维的培养。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了解市场与竞品特征,分析品牌定位并“解析其DNA”,引导学习反思,以获得新品设计开发的灵感。结合当下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背景,分析共享模式、新能源技术、新零售方式、市场文化,鼓励学生从交通产品到交通出行方式等不同视角思考创新设计的可能性。

  (3)项目设计实践。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系统思考定位、功能、驱动方式、布局、人机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包括造型、人机交互、 CMF(Color、Meterial、Finishing)等内容在内的产品设计提案。通过参与形式、内容、层次不同的交通工具设计比赛,以项目驱动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3  促进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要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同时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是指导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而发挥自身的优势,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10-11]。

  3.1  以教育合作促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的要素包括方向、团队、平台[12]。促进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以院校间相关学科的研究合作为抓手,通过师资培训、建立中外师资交流的直接渠道,为师资团队的技术思维交流与文化碰撞提供渠道。基于合作项目,引导、拓展学科研究方向,构建国际合作研究团队。

  3.2  强强联手,合作共赢

  国内高校所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应与学校、学科、专业相匹配,引进时要充分考虑合作院校的办学实力、水平和特色,使双方资源有效匹配、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特色明显、成果卓著,近30年来培养的专业设计人才,大量供职于国内各大汽车主机厂与设计公司,学生的Alias软件应用水平广受业界好评。考文垂大学汽车设计专业师资有长期供职于企业从事设计的经验,并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考文垂大学汽车设计专业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更体现在其为全球顶尖车企培养过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的合作双方,应进一步梳理各自所掌握的资源,并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3.3  本土化是引进教学资源保质的有效手段

  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是一个包括多环节在内的系统化过程,应考虑以下内容:①从引进教学资源的内容、方法、模式方面思考其本土化的方式,如交通工具设计领域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如何体现本土化特征;在本土社会发展语境下,如何理解主要交通方式与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②考虑到专业教学的特征,坚持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中外师资与学生间的良性交互促进机制。③教学资源“提质”才能为教学“增效”,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13]。

  4  结语

  设计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有赖于教学、设计实践资源、实践过程的优化。具体体现在:①形成专业教育共同体各要素间的有效互动;②建立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自新与生成机制;③优化工业设计中外合作教育过程。合作共赢,引智落地,才能实现中外合作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