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逐渐激烈,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逐渐增多,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
《辽宁教育》(半月刊)创刊于1972年,1992年被评为“北大核心期刊”。是由沈阳师范大学主办的普通教育刊物。旨在加强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服务。
高等学校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障碍学生的比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的影响因素。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大学生中表现为环境适应障碍、自我定位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抵抗挫折障碍以及就业压力造成心理障碍等。通过研究显示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本文阐述了当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并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阐述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内容。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将要面临着就业、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通过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20%左右的心理障碍爆发率,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对于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势在必行。
一、当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障碍行为表现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足,造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不佳。下面详细分析心理障碍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的不良行为:
(一)环境适应障碍
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而进入大学之后要开始独自生活,同时大学是个陌生的环境,面对这新的集体和同学,同时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当面面这着障碍。学生要摆脱之前对于家长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造成生活中存在着忧虑、紧张的心情,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和集体内的成员发生冲突矛盾。部分大学生由于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在当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着不顺时,就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也会造成对于大学环境的适应障碍。
(二)自我定位的障碍
大学生经过高中时期的学习之后进入到大学生活中,而大学都是同等水平学生的汇聚,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的消失,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在同龄学生中获得明显的优势,就会造成自尊心的挫伤。再者大学生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独特的专长爱好,不能在大学生活中脱颖而出,也会对自我的信心和意志力造成损害,这些都是学生自我定位不恰当造成的。部分学生甚至对比自我优秀的同学产生敌视和嫉妒的心理,甚至由于自我定位障碍而刻意去忽视人际关系的培养,长时间的脱离群体生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孤僻和极端。
(三)人际关系的障碍
大学生生活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活来提高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可以培养自我的处事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形成自己固定的交往群体,这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沟通能力较差,性格存在缺陷,就会有利于正常的生活交往中,甚至会和同学产生较为严重的矛盾。对于极少数缺乏社交基本经验和技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社交的经验不成熟,极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立的境地。
(四)抵抗挫折的障碍
大学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措施,例如学习成绩不佳、家庭原因、恋爱问题、朋友交往问题等,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抵抗措施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悲观挫折的环境中走出来。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失败或者变故的打击,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难免会出现暗焦虑、自卑、失望、烦躁的心态,抵抗挫折能力较差是当前大学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五)就业压力心理障碍
当前随着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压力,一些就业前景并不如意的大学生被就业压力所困扰,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遵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一个不甚理想的专业,部分同学把专业上的差距过度放大,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失去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习成绩的落后,甚至会产生退学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剖析
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家长对于大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自身性格情感不成熟也会导致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从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下面详细阐述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存在弊端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还处于情感并不成熟的阶段,对于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不能以正确的形式来对待困难和措施,同时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家长期望过高
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不可避免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要在学校中取得良好的表现才能够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一些大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状态紧张的状态,不能够轻松的面对学校中的学习竞争压力,一旦学习成绩不佳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大学生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在家庭中享受着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性格中出现了任性和偏激,同时其生活和学习独立性较差,尤其是缺乏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一旦面临失败就会怀疑自我,不能正确面对面对困难,而一些学生则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其他同学的竞争,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四)社会竞争激烈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人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同时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和就业体制的改革造成大学生没有“金饭碗”,这些状况都造成大学生社会地位的下降。激烈的社会竞争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造成其就业心态的失衡。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抵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因此学校在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设立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着问题,同时要把预防心理疾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素质培养等教学工作,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实现全面教育。在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对于困难挫折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克服困难的潜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掘合理有效的焦躁、郁闷排解方式,使学生能够自我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突破心理障碍的困扰。
(三)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能够为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同时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都是在宿舍和班级的小团体内学习和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宿舍和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要在课程中引入人际交往课程,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生应当宽容大度,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误解和分歧,要及时进行沟通,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良好的心理健康咨询可以有效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思想的逐渐极端化,因此学校要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对于表现出不良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要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治疗方式来实现其全面发展。
四、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内容
心理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通过及时的预防和疏导是可以避免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不能正确的面对问题的出现,甚至在心理障碍的处理上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心理障碍大学生应当享受其合法的权益,具体的权益保护内容为:(1)受教育的权利,部分学校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劝退或者隔离的方式,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给学生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2)治疗权益,学校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视而不见或者刻意规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享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权益。(3)公平权益,心理障碍大学生由于性格激进、孤僻等,难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非议和议论,甚至会影响了其正常权益的享受,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其公平权益。(4)学生隐私保护,由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和疏导要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保守隐私,让学生在心里安全的环境下倾诉自身困扰和烦躁,从而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