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思想政治教育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为此,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辅导员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源自赵萍, 现代职业教育 发表时间:2021-07-02
[关 键 词]互联网技术;大学思政;应用路径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教育部门对大学辅导员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受众,其情感认知、道德思想已经被刻上了“新时期”的烙印。从目前课程体系结构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辩证思维、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培育并未过多涉及,加之部分辅导员信息化素养不足,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流于表面,使教学氛围过于形式化,学生主观意识及政治观念也出现了断点。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也已成为每位辅导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参考。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学思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氛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出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备受师生青睐,而这也为大学辅导员思政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从目前课程结构来看,网上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程体系,而且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依托社交软件、网络学习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调整后续教学内容,进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以客观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大学作为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伟大旗帜,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加之信息教学反馈实时、信息传输高效等优势,辅导员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情,为其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增添一份保障。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辅导员也可以借助名人访谈、纪录片等辅助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实时性,引导学生在线探讨,实现知识内化与跃迁的同时,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二)不足
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大学辅导员职业素养要求更高。从互联网本身来看,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自身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其逐渐成为一个矛盾结合体,既包含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一面,又有阻碍事物发展不利的一面。如何实现趋利避害、如何实现“利”的最大化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互联网的性质看,其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共享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短板。但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效率与辅导员信息化素养、职业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加之社会性质、教育体系的转变,学生和辅导员也已从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向“引导、思考、自主”转型,如何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已成为每位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提升大学辅导员工作效率的重要辅助工具,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但从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书本内容,对实际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未过多涉及,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观思维发展受限,加之互联网技术使用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部分辅导员由于自身信息化素养的不足,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流于表面,并没有把握其核心优势,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课堂作业、课前预习内容发布的媒介,其本质却没有发生变化。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对其学习兴趣、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育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学生角度出发,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感认知趋于成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对网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无法进行甄别,就会被一些消极信息所影响,致使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出现断点,影响其日后的身心发展。
三、互联网技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转变工作理念,构建“互联网+”备课机制
新时期背景下,大学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深度剖析,切实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自身、关注内容、关注学生,构建“互联网+”备课模式,恢复学生课堂主人角色地位的同时,改善原本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
首先,辅导员可以借助社交软件的交互性,将教学内容、目标提前下发至学生,并收集其在本节课中希望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对现阶段学生的情感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备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时事政治,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实现课内外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在线讨论,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教学反馈等渠道,对课程内容、知识比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改善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结构的同时,化“灌”为“导”,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立足学生发展,搭建“线上+线下”授课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构建“线上+线下”授课模式,实现课内外知识有效整合的同时,扩宽学生视野,从而使互联网技术真正成为大学辅导员思政教学的一大优势。
首先,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的便利性、实时性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构建思政教育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定期向学生播放红色文化,以“爱国”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以此来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互动。其次,在开展线下教学模式时辅导员可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通过对学生课上、课下状态进行分析,制定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渗透政治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落实立德树人,完善辅导员队伍结构
辅导员作为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肩负着“人才培养” 的重任。新时期背景下,大学辅导员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完善队伍结构的同时,为学生学习、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首先,辅导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城域网,并将优秀教师定期、分批次送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同时,使其具备敏锐的互联网意识,从而准确地抓住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发展积极的一面。其次,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还要做到“两次反思”,即:自我反思、工作反思,利用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定期开展线上联片教研分享会,针对时代发展需求及学生情感认知,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全面性的同时,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最后,各个大学还可以立足本校校情,搭建名辅导员工作室,聘请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成为客座教师,对目前辅导员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调整和更新教学方向,促进工作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大学辅导员队伍结构。
(四)优化教学评价,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辅导员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辅导员教学工作的反馈。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思政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把握教育核心内涵,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价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由于学生自身认知、学习能力的不同,辅导员在进行评价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以课前、课上、课后为分界点,根据教学环节制定不同形式的评价内容,并将其合理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成绩固然重要,但于其人生价值、未来发展层面来说,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其发展的重心,对此,辅导员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学习为评价界线,从学生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再到社会“小公民”、家庭子女等方面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并根据现阶段思想认知、思辨意识制定阶段性学习方案,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保证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其情感认知,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辅导员思政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指明灯”,辅导员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对现阶段学生情感认知的深度剖析,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加速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如此,辅导员在日后教学工作中还要注重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同时,使互联网教学资源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坚实保障。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