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自闭症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身体发育能力较正常儿童发育迟缓,并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伴有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宣泄情绪,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闭症学生,教学语言要生动且有趣味性,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避免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父母是自闭症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是重庆市教育系统唯一面向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进行指导的省级正式刊物。本刊集合了全市最专业的幼教专家,最丰富的幼教资源,最优质的制作班底,对杂志内容进行全新构架,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引领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陪伴幼儿教师的学习生活,是一本帮助幼儿教师成长,是集实用性、指导性、时尚性于一体的综合类期刊。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及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1.问题行为的含义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常态给他人或自己身体、生活、学习、环境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其中偏离常态行为包含行为过度(如多动症)、行为不足(如儿童的语言能力不足、社会交往能力不足)以及行为不适当(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其所处的情境不相配,如在公共场合躺在地上打滚等)三个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有:不定时的哭闹;喜欢用嘴咬手指甲;在地上打滚;用手指捏别人脸部或手部;用头撞墙或地面;用手打自己的头部或脸部;喜欢吐口水玩耍;总在班级里不停地走动,无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
2.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应遵守课堂秩序,配合老师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要做到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随地走动,不发出任何声音,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班级里有一个儿童出现问题行为,老师就要去安抚他,这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在自闭症儿童的课堂上,他们的问题行为是否出现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生理方面会有一些差异。他们在语言、动作和社会交往方面较普通儿童相差很多,无法像普通儿童一样在课堂上听课,无法与正常儿童一起玩耍,也未能得到社会人群尊重的目光。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宣泄情绪,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1)表达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有能力去完成事情。部分自闭症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争取得到想要的事物。例如,有一个6岁的自闭症男孩,他平时很喜欢吃零食和喝水,他的问题行为就是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当老师用饼干作强化物,将其奖励给课堂表现好的小朋友时,由于他的表现不是很好,没有得到饼干,他就开始哭闹,边哭边伸手要。如果老师不理睬他,他就会一直哭,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
(2)宣泄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会开心地笑,遇到难过的事情就会伤心。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而且常常以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果他们第一次用头撞墙发现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么下次还会这么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问题行为。例如,在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有长托生和日托生两类,日托生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在机构进行学习和康复训练,而长托生则是在机构开始上课的时候被家长送来一直到过年放假的时候才被接回去。期间有的家长常常来看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来的次数却很少。这样长托生的自闭症儿童就会想自己的父母,有时眼中含着泪水,边念叨着妈妈边用头部撞墙。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作为老师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些自闭症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忧伤的情绪,我们应该试着理解他们。
(3)渴望关注
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希望自己是班级中的焦点,希望老师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自己身上。在自闭症的课堂中,课型有集体课和个别指导课,集体课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3或1:5,个别指导课则是1:1或1:2。在集体课中自闭症儿童用问题行为吸引老师的注意比较常见。在集体课中,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个学生身上,这时有的学生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就在班级里来回走动。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不得不及时制止他的行为,于是把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无法顾及其他学生。例如,有一个7岁的自闭症男孩,他的问题行为就是喜欢在班级里来回走动,无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一旦发现老师的目光不在自己身上,他就开始在班级里走来走去,嘴里还说着一些广告词。这样的孩子对老师的教学造成很大困扰,每节课都弄得老师很劳累。
2.家庭因素
部分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时,就会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从而有意无意地限制孩子外出。还有部分家长天天以泪洗面,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很生气,甚至动手打骂,导致孩子的内心受到很大创伤,父母碰一下就会大声喊叫,并且不敢走出家门,成为“阁楼儿童”。
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后,就开始四处求医,了解到儿童的病因,找机构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如果在某个机构里短时间看不到康复的进展,有些家长就会急着给孩子换其他机构,于是家长和孩子就在各种机构中辗转。在新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不仅康复没有效果,浪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孩子还滋生了问题行为。对此有些家长郁闷不已,每天愁眉苦脸,家长的态度给孩子带来了消极影响。
3.学校因素
(1)教师
课堂上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闭症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给他们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和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尊重自闭症学生,用过重的话语讽刺他们,甚至使用暴力,他们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会效仿老师敲打身边的同伴,出现问题行为。
要想让自闭症儿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这样可以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枯燥乏味,就连正常儿童听了都想睡觉、搞小动作,自闭症儿童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自闭症学生之间的关系最难协调,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自闭症学生经常出现上课抢夺玩具、不认真听课等问题,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学生就会开始哭闹、敲打周围的同学,也会错误地认为教师好欺负,自己可以用哭闹、打架逃避学习。因此,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避免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
(2)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受教者、施教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七个组成部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设定的过高,要在自闭症儿童能接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目标过高,势必会打击儿童的学习信心,使之产生厌学心理。教学内容也不能过多,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有可能连续一个月学习相同的内容,对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过多,自闭症儿童每节课下来可能只知道张嘴巴,什么也没学到,并且可能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情感,让他们喜欢与教师交流。其次要满足儿童爱玩的心理,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简单的活动,带领儿童参与活动或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简单的活动或实际操作,教师不仅可以与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减少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另外,教师与儿童的父母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儿童矫正问题行为。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都不尽相同。特殊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抓住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教师要用心观察自闭症儿童,寻找适合他们的最佳教育方法,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尽快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昝飞.行为矫正技术[M].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毛颖梅.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师范大学,2007.
[4]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