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接受新的挑战和基于,及时的对英语教学做出调整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政策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理念,其中涵盖了大学英语教材应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转变大学英语教学观念,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教学理念,英语通用语
“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虽然一带一路属于经济与构想,但在实现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语言所承载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却面临最大的危机,也就是全国性的大学英语学分压缩。
因此,国内学者以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外语语言规划,并着重提出要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文秋芳,2014;张日培,2015)。但是该方案及规划存在有明显的弊端,即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方法周期长,并且培养的数量基本难以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魏晖,2015)。当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英语,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际交流皆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载体,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英语将成为实现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主要语言。然而,英语在沿线各国中并不是作为母语使用的,换言之,这些国家都属于非英语本族语国家,英语仅仅只是作为沿线国家间实现互通有无与交流沟通的一种通用语(EnglishasaLinguaFranca,ELF)。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英、美本族语者为标准,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提出3个理念[1]。
一、作为通用语的英语
通用语主要是不同母语者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是发生在不同母语者之间的一种接触语,使用者将其视为第二语言。首先,在使用中所呈现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是其典型特征。其次,建立在以“实践”基础的教学模式上的ELF强调是不同的参与者在不同的场域通过实践来形成的。不同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本族语为标准的机械式模仿与大量重复,ELF强调的实践旨在帮助学生成功融入英语本族语共同体。
该实践并非忽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而是强调课堂教学与ELF实践模式进行充分融合。大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重点,不再将特定的英语变体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教授,加强学生在新型教学实践中对于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意识,从而形成ELF使用者的自我身份认同,进而增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非标准化”的语言要素的包容度与敏感度,将交际实践的重心从注重语言形式转移到信息的顺畅传递与交流上来[2]。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带一路”背景下若想实现语言在沿线各国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实践急需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提出的理念并非是对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颠覆式的改变与革新,而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为教学实践导入ELF理念,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本文据此提出如下3个理念。
(一)大学英语教材应满足多元化要求
目前国内各个高等院校所采用的层次不等的大学英语教材所选内容都是以英美本族语者为标准,多以推广英美国家的人文和文化为主,以选材内容所涉及到的人名为例,如Ellen,Richard,John,再如选材内容中所传播与渗透的地理历史、民族风情等皆是以英美国家为参照体系,对于一些“一带一路”所覆盖的沿线各国如马来西亚、印度等英语变体国家的历史文化则鲜有涉猎。这种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则被语言学家称为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帝国主义”,即英美本族语国家将语言教学实践作为宣扬其文化价值观、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主要手段并将其他需求强加给英语非本族语国家(Phillipson,1992)。
如此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有着极其明显的负面效应:许多高校大学生在用英语介绍和评论英美国家的文化民俗,地理概况时表现的侃侃而谈,了然于胸;然而对于阐述与讲解本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却表现的结结巴巴,含糊其辞。融合ELF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在教学材料和内容选择上做出筛选。Kirkpatrik和Sussex(2012;222)主张“英语教学大纲应包含用作为目标语的英语来完成对本土文化内容的讲解和教授”,以达到“本族语文化、非本族语文化、本地文化”三者的基本融合与平衡。在对大学英语语言培养目标中包含听说读写译在内的基本技能培训过程中要适当增加ELF内容的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英语学习和教授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于本土文化内容学习的比例,以及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将中国本地文化的英语表达作为教材编写的切入点去真正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时展对于人才的需求[3]。
(二)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及态度的调整
导入ELF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建立在教师教学态度能否进行相应的转变。(Ferguson,2009)。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转向不同英语变体的教学抱着不情愿甚至抵触的心态,尽管他们对于“学生应该加大和非本族语者进行交际的力度”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并未做好放弃教授标准英语本土文化的准备。在全球范围内的英语教师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武继红(2014)所做的针对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于教授标准英语的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大大高于“将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的教学模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一种“后现代时代”(Seidlhofer,2004),转变教学观念至关重要,例如对于语言变体和变异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等。大学英语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和考虑英语通用语在教学应用实践中所占比重,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新时代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4]。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ELF的中国化研究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由于交际对象由英语本族语者转变为非本族语者,另外作为使用英语的人群数量最为庞大的国家,中国英语使用者在其他英语使用者看来也属于典型ELF使用者。因而大学英语的研究主体更应该落在如何实现用恰当准确的英语表述来描述中国本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立场和观点。莫斯科州立大学外语学院增设新型专业:英语的俄罗斯研究(RussianStudiesinEnglish),该专业极大推动了俄罗斯英语的研究以及强化了俄罗斯在海外的民族身份认同感。(Proshina,2008)俄罗斯作为ELF本土化研究的经典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可以在“中国ELF”的研究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强调英语在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媒介作用,而绝不仅仅单方面只是吸收与引进西方文化。ELF的中国化研究就是要彻底扭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以ELF作为交流载体将“引进”转为“输出”,大力传播中国本土民俗文化[5-6]。
三、结语
大学英语出现全国范围内学分被压缩的危机恰恰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亟待做出调整的一个契机,传统理念的颠覆和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期的关键是在各大高校全面引进和推广ELF教学理论,培养我国大学生在不同ELF变体间进行自由切换和沟通的能力。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比今天更加危机重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只要我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就会为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大学英语赢来明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武继红.ELF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研究[J].外语教学,2014,(2):55-56.
[2]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4):44-47.
[3]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2,(01):77-81.
[4]何兆熊.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1999.1-2.
[5]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
[6]何德华.2015.英语通用语视角下语用教学的新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1-6.
推荐阅读: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信念
下面文章主要根据文化生态理论来探究教师教学理念,寻找影响教师教学理念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对于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