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2-25
简要:【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强调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强调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落实党中央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物理等课程中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不断传承和弘扬。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研究络绎不绝、生生不息。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方面相对较少。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育界除了高校,中小学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但因高考压力、未来择业等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是凤毛麟角。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物理课程内容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政策依据。

  2.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中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重视对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掌握终身发展和应对社会挑战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了解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理解科学本质,遵守科学伦理和道德规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3.培养学生兴趣的需要

  高中学生主要特点是生理发展逐渐成熟,精力旺盛[2],求知欲强,思维方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擅长的方面不同,目前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对左脑发达逻辑性好,有理性思维的孩子会好些,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而有些孩子,他们对物理并不太感兴趣,上课听不懂,下课后题不会做,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右脑发展的他们,如果教师从文化感知形象思维入手去处理或许会更好。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入方式

  教师引入的传统文化必须史料可靠,内容恰当、适度、不喧宾夺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物理原理、能够使文学性和科学性达到共振,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枯燥性,使物理課堂鲜活起来。

  1.民间文化、历史故事引入

  民间文化是指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自发的和自娱自乐的一种通俗的民间文化,它立足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具体背景形式,是一种劳动人民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通俗活泼的文化形态。历史故事是指历代名人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等。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趣味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够适当、适时的引入物理课堂,一方面通过每一个小故事,揭示其蕴含的物理原理,理论联系,将物理应用于生活,另一方面引入民间文化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教师在讲到摩擦力时可以提出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摩擦起电,在古代是没有打火机和火柴的,在金庸的小说中大侠们都是就地点火,那么他们是如何生火的呢?其实最早的生火方式是钻木取火,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唐代,杜甫曾在《清明二首》诗写道:“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说的就是钻木取火的方式,钻木取火对材料要求比较高,必须是干燥的木头和容易引燃的材料,后来就有了火弓,就是在钻木取火的木棒上加了旋转弓,来回抽拉旋转弓带动木棒高速旋转,这样生火起来就比较容易多了,它是通过对木材做工,使其内能增加达到燃点。讲到参考系时提出刻舟求剑,那位楚国人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宝剑,因为他只看到了剑滑落时船和剑的相对固定位置,没有建立正确的参考系。

  2.科学技术引入

  科学技术是指我国各项科技发展的成果,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四大发明。把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科学技术引进到物理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比如教师在讲到惯性时可以提出地动仪,他就是利用惯性原理来工作的,当一方有地震发生,这个方向的平衡将会被打破,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讲到共振时可以提出鱼洗,在鱼洗的两个耳朵摩擦,如果方法得当,会形成两列干涉波,使能量叠加起来,在振动加强的地方能量最大,振动最强,水会跳出水面形成水柱。

  3.诗词引入

  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是我国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经典永流传,好多诗词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物理学与诗词文化一个理一个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深刻的联系,站在大一统的角度,两者都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在讲到相对运动、参考系时可以引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意思是:两岸飞花缤纷万彩,将船只都印成了红色,大堤的两旁长满了榆树,半日功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卧在船上望着天上的白云,好像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前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体现出了相对运动,以船为参考系看到天上的云是不动的,实际上,以地面为参考系云和我、船只都是向东一起运动的;还有是毛泽东主席的《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人静止在地面上不动,即人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地球是自转的,以地球为参考系,地球的半径约为6380千米,所以赤道上的周长大约是40087千米,为八万多(约为80174)里,即当我们坐在赤道上不动时,地球转一圈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大约行走了八万里,所以是“坐地日行八万里”。

  4.思想方法引入

  传统文化文学色彩中的思想方法,与物理学方面的思想有着某些方面的和谐与统一,他们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物理定律和公式等的重大发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多种思维的过程[3]。科学需要左右脑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才能把逻辑思维和超逻辑思维很好地融合起来,通过思想方法的引入,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文学与物理学不是不能跨越的鸿沟,物理正如大家期待的可以和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讲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用到的极限思想时,可以引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动一静,一个天空的彩霞,一个陆地的野鸭,一个是秋天的江水,一个是辽阔的天空,从空间位置上来说,一个是天空的景象,一个是陆地的景色,二者怎能浑然一体?很明显,这地方用了极限的思想,在遥远的那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人采用了想象的极限;在讲到利用正交分解思想求几个力的合力用到的先分后合思想时引入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欲擒故纵;在讲到力的合成等效替代思想时,引入曹冲称象,船上石子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是相同的,可以用石子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非常丰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平时多积累素材、积极思考,在物理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颉琼.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高中物理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1(9).

  [2]崔真真.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

  推荐阅读:大学物理实验杂志投稿字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