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持续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提出新时代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社会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一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和强调校企合作的功能和作用,指出应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校企合作生命力和活力,我国政府也提出相关政策,以鼓励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具体来说是一种目标导向性、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它强调人才培育为目标,以社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教育变革和创新。在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教育借助企业相应资源和条件开展教育合作,为企业、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院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企业能够发挥人才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不同模式,一般从合作深度、产学研、企业参与方式进行不同类型划分。我国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1.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即企业根据自身岗位要求、用人标准和需求状况与高职院校签订协议和契约,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双方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即均衡并考虑两方需求,高职院校为人才教学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和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及相关教学设备,共建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促进产学研发展。3.共建项目学院模式共建项目学院模式,即校企双方根据专业性质和特征,共同制定教育培养计划,例如共同构建和完善课程标准体系、培育教师团队、设立实训中心、共同管理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此外,校企双方共享技术成果和研发产品,基于资源共享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建设。4.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即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联合校企双方以及起亚技术开发区共同建立产业园区,为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广阔平台,促进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基于人才力量推进产品开发,教师进入企业实现自我锻炼和提高,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5.共建职教集团共建指教集团,即高校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和联合其他院校、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优化职教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方共赢。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
1.探究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是当前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新时代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历经,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深入与广度,共同培育师资、共同推进科研建设,合作共享、互惠互利。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对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合作和创新发展,共同构建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切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主体共赢、共进。2.探索现代学徒制度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以及行业要求,探索现代学徒制度。适应于行业特征,大部分高职院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例如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求职专业不对口、供不应求,或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较低等等。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寻新思路,从人才“三定向”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协调供应平衡。高职院校应从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三方面、三领域分别开展教学工作,定向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打造现代化学徒制模式,即遵循招生—招工、入校—进厂、学生—员工、师傅—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实践教学,满足人才教育发展需求,同时确保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3.创造多形式的订单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加强院校与名企之间的教育合作,创造形式多样的订单培养模式。一般来说,订单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形式:校企合作项目、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连锁办学、分段培养以及校企共建等等。校企连锁办学是当前主要订单培养模式,企业为这一办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校企双方共同扩展生源,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并建立相应的订单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院校教育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4.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学院的建立当前,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教育办学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当地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教育资金引进问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院校办学中,通过开办校企合作项目已成功引进企业力量,确保资金支持。5.探索“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办学新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依托经济实体,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高职院校应当创新教育办学理念,致力于通过专业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用产业发展带动专业建设,与企业双方共同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新公司。这些新公司中,教师为主要创办方,学生为主要成员,校企双方、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公司建设与发展,相互配合、互利合作,为师生教与学活动构建有力的实训基地和更加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促进实际教学与实践生产和经营的融合,提升教学实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6.建立职教集团新时代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高职院校应与当地或其他地区企业单位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这一教育集团中应包括政府部门、各职业院校、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众多企业在内。职教集团依托于自身庞大的智力、人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出适应于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如1242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这一集团化办学模式中国,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推进师资、文化、课程等多方融合,使学习平台与科技成果多方共享,互惠共利,促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贯彻落实,提升教育办学质量,促进多边目标实现。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1.加大监管实施,实行高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进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实现校企双方的目标和需求,不仅要通过各种校企办学措施实现,还必须要对这些措施和工作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日通过建立专业的监管机构,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工作的有序运行和推进。对此,校企双方应当完善校企合作监管体系,并建立相关的评价和奖惩体系。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探索合作办学的职业管理机构,以确保院校教职人员教育积极性;可以建设和落实科学的奖惩制度,激发院校教职人员工作主动性,提升工作质量,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进一步构建工作评价体系,加大教育培养反馈力量,及时反馈行业动态、师生教育活动信息;培育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可持续发展。2.传输正确的职业观,引导学生技能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有所不同,它更加关注对院校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其成为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教育的活动和开展人通常以实践知识教学为主,强调引导学生掌握和有效应用实践知识,相对来说,理论知识并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最关键内容。根据这一特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教学中,应当强调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培养,尤其是加大培养在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教育观,并将这种观念意识渗透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在企业实训、实践互动中的到实践、深化和巩固,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质,提高自身自律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知识,丰富自身专业知识。3.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教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进而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教师能力培养力度,引导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创新,通过组织教师技能培养、企业技术研发、参观学习、入厂学习等促进教师深化理解校企合作意义和价值,充分掌握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的要点和重点,有序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就校企合作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性报告和思想交流,聘请企业人才与在校教师交流经验,或是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师组织内部结构,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和质量,进而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总结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必须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和广度,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依托于企业与社会力量筑造高职院校办学新高楼。对此,当前高职院校必须要正确认知和审视校企合作办学育人的优势与现实需求,了解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办学模式,从探究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多形式的订单培养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学院、“校中厂、厂中校”、职教集团等多方面深入和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应当加大校企合作监督管理,传输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以进一步深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质量,培养新时代适应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晓文,陈志嘉.新形式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实施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路径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7)
[2]张春卿.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9(32)
[3]张春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船舶机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8(01)
推荐阅读:如何参与教育部一般课题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