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教育管理论文刊发让“技术素养”直达劳技课堂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15-03-27
简要:[摘 要]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劳技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

  [摘 要] “劳动技术教育就是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劳技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有效地实践“技术素养”。在技术操作过程中,通过激发浓厚的技术兴趣,获取厚实的技术知识,培植丰富的技术实践,完善正确的技术意识等手段,让劳技教学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关键词] 劳技教学 技术素养 兴趣 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技术教学具有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打基础的通识教育意义,教学中应努力启蒙和发展学生的基础技术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要注重技术思想、方法和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基础技术的能力。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它的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担此重任,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劳技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树人论文发表网

  一、注重意识培养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学生对技术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作为社会的人,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们现代学生所必须的。要生存就要掌握本领,要掌握本领就要拥有技术,教师的引领对学生提高认识和培养意识观念非常重要。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和生活中的技术。如在教学《植物的种植技术》一课时,我让学生看一些生活中有关无土栽培的作品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最新科技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又如在教学《植物的日常管理》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每人种一盆植物,最后进行评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写好成长日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动手动脑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成果,体验乐趣,也感受技术的价值。

  二、营造学习氛围是激发技术兴趣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劳技课一般都是动手制作课,同学们都喜欢上,但是课堂上往往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课堂为有趣课堂。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劳技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

  1.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引入新课

  精彩的引入能起到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所以上课一开始,教师应以新颖、别致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如在教学《旋转飞碟》一课时,课前我制作了几个飞碟,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放飞碟,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都认真主动地去研究飞碟的制作方法,学生有的看书、有的观察作品、有的边看书边讨论,他们很快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环境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色彩鲜明、音响逼真、画面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等特点。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使它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水果电池》一课时,我制作了课件,一个个颜色各异,形状万千的水果电池,再配上美妙的音乐门铃,把学生们带入水果的世界,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去制作水果电池的强烈愿望,最后每一组都完成了自己不同的创意。

  3.运用作品展示,保持兴趣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手能力也较强,因此编织类、科技制作类、手工制作类这三类主题的课型深受他们的喜爱。而维持他们学习课程的兴趣,就离不开作品的展示:课前展示老师的范作,则会引来围聚的同学,这个摸摸,那个碰碰,有的是赞叹的语气,有的是羡慕的神情,早就跃跃欲试,试与老师比高下;课中展示范作,激发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想象、创作,让学生在自然、亲切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课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作品被选中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学争相观赏,觉得特自豪,很有成就感,此时教师可鼓励他们介绍成功的秘诀。如在教学《电影放映机》一课时,课前出示范例,学生啧啧称赞,积极解疑;课中不断观摩,勇于超越;课后围观簇拥,寻求更多奥妙……直到结束铃响,还有学生追问:除了课堂上介绍的“由远而近”的小鸟、飞机、汽车,以及表现生长的绿豆芽等图,还有哪些也能作为转盘的图片。这不得不说是教师作品带来的效应吧!

  三、加强实践体验是形成技术能力的核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的课程。因此,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掌握,是实践劳技课堂的关键所在。

  劳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做的方法,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急着帮忙,应该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在实践体验中掌握方法。如在教学《制作仿真吊兰》一课时,学生了解了剪制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在一片塑料软管上设计吊兰的三部分后,开始动手剪制并组合成一盆仿真小吊兰。学生在塑料软管上斜剪剪出小叶并盘结,直剪剪出茎和大叶,学习小组内有的同学剪制一组小叶的单枝,有的同学剪制两组小叶的单枝,有的同学将其他人制作的单枝组合起来,还有的同学将石子装入小花盆,最后将仿真吊兰插入花盆完成。这样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观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通过细细品味、磨练,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技术思维,初步形成技术能力。

  四、交流展示评价是活跃技术反思的支点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思考、总结和调节的过程。学生的评价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进行观察、判断、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和审视他人的行为。学生评价时,要用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去倾听同学的发言,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合理地评价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要善于捕捉同学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的思考方法自觉进行对比,并从中受到启发,打开自己的思路,取长补短。

  在劳技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尝试多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舞台。学生在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展示中进行自我解说、作品介绍,如在教学《纸艺制作》一课时,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获得技术理念的提升,在成果展示中进行体验与技术反思,查找自身的得失。

  五、注重生活实用是拓展技术空间的法宝

  劳技的教学除了学习技能技巧外,提升生活实用价值也成了如今研究的热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是劳动目的“生活化”,因为我们的劳技是服务于社会的劳动,每一次劳动的成果都应该有它的实用性,如果离开生活的劳动,那就毫无意义。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我制作的作品有什么用?如在教学《花瓶》一课时,我们会因对象、空间、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款式和不同的颜色等,是用来装饰、赠送、养鱼、种花还是义卖捐赠……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了劳动的目的,制作出的作品才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在劳技教学中,有效地实践“技术素养”,使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形成浓厚的技术兴趣,获取厚实的技术知识,培植丰富的技术实践,完善正确的技术意识,那么我们的劳技教学也将是富有生机的,充满乐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思考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不断加强实践、探究和体验,让“技术素养”直达劳技课堂的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 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4.12

  [2] 彭丽萍.浅谈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6

  [3] 姚 静.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10

  [4] 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