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的相关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就是通过对水利工程的一些情况、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的应用以及带来的哪些效果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且本文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水利施工;高压旋喷注浆;应用
地基的处理作为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必须针对性的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工程的质量。软土具有高压缩性和高含水量等特点,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水利工程结构发生变形、断裂等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如换土法、排水固结法、高压旋喷法等,这些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在具体的应用中要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科学的运用。本文针对某水利工程的地质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具有深厚的软土层,具有含水量大、孔隙大、高压缩度等特点。该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闸、船闸、泵站三项,设计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断流,并且要求河道具有100m2以上的过水断面,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采用钢板桩围堰将水闸分为三期进行施工。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水工建筑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在施工中遇到很多的问题。
1.1钢板桩围堰渗漏的原因分析
在二期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已经建好的水闸底板底部向基坑内渗漏,经过分析发现了渗漏的原因。由于该水利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在强大水压的作用下造成软土地基的变形。由于过水断面较小,造成水流经过水闸时压力较大、流速较快,造成对下部土层的冲刷,因此造成了软土地基的变形。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钢板未与水闸底板相结合,造成的沉降现象。
1.2处理方案的选择
采用旋喷桩进行施工,该施工方式操作简单,所需要的机械操作方便,能够加速工程的进度,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旋喷桩能够形成连续的墙体,能够起到防渗的效果,还能够改善土体的水力渗透性,增强软土的强度。
2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的应用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作为新的一项土体加固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该项技术主要运用注浆管置入土层一定的深度,并利用特殊的喷嘴在高强高压在喷注浆液,从而达到部分土体的置换,同时部分土体与浆液之间混合,凝结后更加的坚固,满足了土体的强度和硬度要求。
2.1高压旋喷桩的施工
2.1.1主要机械和工具本次施工中注浆采用单管法,表1为主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2.1.2施工工艺流程图1为本次施工的工艺过程。2.1.3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旋喷桩的长度应当比防渗钢板桩底部长3m。钻孔桩桩位的偏差不能超过10cm,垂直度不能超过1%。桩孔之间的距离在0.8m左右。成孔后配置不同规格的喷头,与注浆管、导流管和高压胶管相连接,将Φ42mm的注浆管放到注浆孔中,检查有无泄漏的情况,之后实施喷浆。时间2分钟,压力缓慢调节直到符合技术要求。设置正常的试喷压力和流量,然后旋转注浆管,从下往上连续喷射,与河床地面的距离为0.5m。高压旋喷桩注浆参数:高压水的压力为25-26MPa,流量控制在70L/min,压缩空气的压力控制在0.5-0.6MPa,风量控制在每小时50-55m2,浆液的压力为1.5MPa,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0-50L。旋喷机的转速调节为10r/min,提升速度为8cm/min,水灰配置比为0.5:1。水泥的类型采用硅酸盐水泥,在搅拌浆液时,搅拌的时间为1.5-2.0分钟,保障浆液的质量和配比。旋喷桩在初期强度较低,因此在施工上采取跳打的方式,防止对临近桩体的破坏,后期施工中在条件速凝剂。
3应用效果
经过高压旋喷桩技术施工,二期的围堰基坑不再出现涌水的现象,并且开挖基槽后能够看到旋喷桩形成的墙体,同时桩周围的土体固结良好,从未为接下来的水利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结语:
水利工程软体地基的施工方式多种多样,在施工中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本文所采用的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处理软土地基不仅在成桩的设计上满足工程的要求,还能够对软土地基起到加固的作用,且达到50-60m的深度,在以后的水利施工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郎秋平.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水泥,2014,(7):254-254.
[2]陈俊勇.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6807-6808.
作者:吴乔木 单位:台州市立能建设有限公司
推荐阅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是由河海大学主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近年来已连续多次获全国水利水电系统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等称号。该刊为双月刊,是以反映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和动态为主的科技期刊。其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服务。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