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对现有的城市交通进行提升。本文对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提升规划进行分析。
《交通企业管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交通行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权威综合指导性月刊,坚持围绕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交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
文章以杭州市滨江区江一区域为例,通过深入研习区域基本概况、全面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就如何对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如何提升,提出了强化区域交通联系、改善地面路网结构、完善交通服务设施和进行打造慢行系统等策略。
尤其是对于刚刚成为城市重点区域的地区,更有必要结合其区域变化、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此,笔者以杭州市滨江区江一区域为例,就如何提升其交通能力、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深入研习区域基本概况
1.1滨江区——杭州城市的硅谷天堂
滨江区位于杭州中心城区南部、城市新版图中心和钱塘江南岸。滨江区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着“天堂硅谷”美誉,是杭州市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杭州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
1.2江一区域——杭州城市的重点区域
江一区域地处杭州城市发展轴、滨江中心区南部、滨江区产居交汇之处,是滨江区多个中心联系、产居互动和产城融合的最佳区域,同时也是杭州的城市重点区域。作为滨江区文体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和提升江一区域的道路交通条件,已经成为该地块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和更高的地位条件下对其进行统筹考虑和精细谋划。
2、全面落实上位规划要求
2.1《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年)
(1)城市道路总体框架:以一环、三纵、五横的城市快速道路系统为主骨架,联系城市各大组团,并同其它城市主次干道一起形成一个以方格路网为基础,以环路加放射形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系统。
(2)城市水上交通总体骨架:根据杭州市的航道等级及客流需求,确定形成“一轴、双十、两节点、四枢纽”的水上公交系统框架体系。其中,“一轴”为钱塘江;“双十”为京杭运河、余杭塘河-姚家坝河-上塘河构成江北十字网和北塘河、长山直河-后解放河构成江南十字网。其中的上塘河是滨江区最主要的通航河道之一。
(3)主城区与滨江区的交通联系:为加强滨江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新增江晖路——望江路过江隧道。此隧道的建设已列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并北延,穿西湖,与城西古翠路连接;同时,规划5条快速公交线路,一方面加强与主城区联系,也有利于滨江区各功能区块的人员流动;此外,上塘河作为滨江区重要的通航河道,未来还将继续提高等级,成为联系钱塘江的重要上山通道。
2.2《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年修编)
至2020年,杭州市将规划建设10条轨道交通线路,经过滨江区的有6条,江一区域周边有3条,分别是轨道1号线、5号线、6号线,800米范围内站点有3个,其中轨道1号线已建成通车。从该规划中可以看出,江一区域未来将处于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围合区域,可同时快速到达多个轨道交通站点。因此,有必要在规划中加强相互之间的快速便捷联系。
3、江一区域交通提升规划设想
3.1强化区域交通联系
区域交通衔接图
(1)加强与城市区域干道的联系:江一区域南北向应加强通过城市主干道江晖路过江隧道,以便北接滨江区中心区、主城核心区、城西品质城区,南连高新产业区、白马湖创意产业城。同时,东西应加强向通过主干道滨兴路东街江东新城、萧山区,西连滨江高教园区、之江度假区。
(2)加强与周边轨道站点的联系:江一区域距地铁1号线、5号线、6号线站点均在800米服务范围内。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南接湘湖风景区,北连主城区、下沙副城、临平副城。5号线南接萧山中心区,北接杭州主城区,转向西接科创城及老余杭。6号线沿江南大道西接之江度假区,东连钱江世纪城。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拉近了江一区域与杭州市其他城区的距离,加速滨江区的产城融合进程。有基于此,江一区域可通过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公共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景观道,以加强与各轨道站点之间的联系。
(3)加强与北侧北塘河的水上交通联系:北塘河现状为6级航道,主要为货运。依据杭州市总体规划,未来北塘河的货运功能应逐渐减弱,并转为观光旅游为主的客运航线,与长山直河-后解放河共同形成江南十字网。规划建议在江一区域北侧结合地块功能布局、滨水休闲景观和内部交通网络,设置中小型的游船码头,以便促进滨江的水上旅游。
3.2改善地面路网结构
(1)进行道路对比研究:江一区域周边道路已经形成,东、南均为城市主干道,西、北均为城市次干道。滨江区中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密度高,地块服务度高,但地块分割严重。规划针对区域周边路网格局、基地自身条件以及有利开发的需要,对控规路网和规划路网进行了对比研究。
由上表可知,规划路网方案2相对较为科学合理,可以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
(2)完善路网体系规划:1)形成“主干道、次干道、集散性支路、支路”四级道路等级和“四横三纵”的形态结构。2)增加城市支路。将宾利路向东延伸,形成规划区集散性支路;结合较高的开发强度在南北向增加两条支路,以加密道路网和解决地块出入口问题。3)增设人行景观桥。北塘河为6级航道,对桥梁净空及桥梁间距均有要求,周边跨河桥梁已非常密集。规划建议仅设人行景观桥,加强与北侧滨江区中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4)进行路网指标核定。通过对江一区域各个等级路网指标(包括总长度、面积、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与规范指标要求之间的核定,可知上述路网规划符合江一区域未来的交通需求。
(3)改善交叉口规划:1)内道路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主次干路交叉口采用渠化方式提高通行能力。2)强化交通组织管理方式,江晖路与宾利路交叉口信号灯控制,规划区南北向支路与滨兴路交叉口必须采用“右进右出”管理方式,以减少对主干道的干扰。3)规划各支路与周边城市道路交叉口均展宽,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其中,主次干路展宽段长70米,渐变段长30米,部分支路展宽长度50米,渐变段长20米。
3.3完善交通设施规划
(1)构建公共交通设施网络:强调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合理衔接和有序组织。规划在滨兴路、江虹路将设置公交专用道,在人流集中的体育馆及商务中心附近设置大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内部不再设置公交站。强化与杭州主城区及滨江中心区公交线路相接驳,形成便捷的公交线网,并与周边的地铁站点、BRT站点便捷换乘。
(2)重视静态交通设施布局:作为滨江区文体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用地高效复合利用,按杭州市规范要求进行配建。为减少外来车辆对规划区影响,限制供应社会停车泊位,仅在集散性支路两侧分散配建两个社会停车场,每个社会停车场停车泊位50个。
(3)增设游船客运码头:规划在北塘河南岸设置换乘码头,并结合码头设置大型公共自行车停放场。
(4)配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按《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要求,结合轨道交通布局情况,在码头、公交站点等人流集中点设置公共自行车停车场。
3.4精心打造慢行系统
(1)对接城市慢行系统:随着北塘河沿线景观整治工程的开展,市级慢行道路将经过江一区域。规划设置一个南北贯通的中央共享平台,南侧地块间步行道与林荫道对接,北侧与北塘河景观桥相接,形成“中”字形的慢行交通格局,实现无缝对接城市慢行系统。
(2)打造内部慢行系统:构筑安全、方便、快捷的步行系统,形成“一轴两环”的结构、多层面、完整的立体步行体系。结合林荫大道、景观中心轴和绿化景观,构筑完整的步行街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设置滨水游步道,并与商业娱乐与文化休闲设施相结合,满足购物、休闲等活动的需要。
(3)重点塑造中央共享平台:中央共享平台采用立体化的处理方式,用空中连廊、自然坡道等方式,将地面步行系统与空中步行系统进行有机衔接与融合。底层设置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形成活动丰富、轻松休闲、人流汇集的步行空间,使人行系统便捷通达。
结语
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提升,事关城市未来的发展状态。因此,有必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其区域、周边及内部的交通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区域的发展需求,按照上位规划的落实要求,提出强化区域联系、改善路网结构、完善交通设施和打造慢行系统的提升策略。惟其如此,城市重点区域的发展方可促进城市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年),杭州市规划局
2、《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年),杭州市规划局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