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赋予生物课堂生机活力,首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创建激情的课堂环节,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的互动配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关键词:课堂生机;生物学的兴趣;学生注意力;师生互动;求知欲望;学习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要体现启发式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的素养。
1.转变对生物学的观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环保意识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初中生物课处于“尴尬”地位,一直被视作“副科”,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因此,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是需要广大生物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为了转变学生对生物学的观念,面对七年级新生,我会在第一节课前,收集有关生物学在各种领域上取得的成就或者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让学生一起了解“生物”。例如:植物学方面上,我列举了现代生物技术“水培”和“雾培”,给学生学习生物学留下悬念,“没有土也能种植物?”生态学上,我会讲解生态农业,桑基鱼塘和有机水稻,桑基鱼塘是如何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有机水稻是如何在不施加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并经济收益比普通的水稻高出几倍,甚至更高。动物学方面上,我通过养殖业发家致富的例子,探索他们在养殖业上取得成功离不开生物知识。医药学方面,我会举出“器官移植”和“人体冷冻技术”新闻例子,让学生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感受生物学的“神奇”,通过“第一课”,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2.利用“趣导”构建“动情”课堂
课堂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生机课堂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一改传统的教师直接导入,而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例子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体肺内的气体交换”时,我首先设疑:“如果你是一个警察,在野外发现一具婴儿尸体,要想破案,你怎样判断其是出生前死亡还是出生后死亡?”我让学生回忆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是通过循环系统进行物质交换的,肺内没有气体,如果婴儿在出生前死亡,肺放在水中会下沉;但如果是出生后的婴儿,能够自主呼吸,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肺内存在气体,人放在水中会浮起来。通过这样“趣导”引入新课,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慢慢地学生会对生物科“动情”从而对生物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坚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式从单一到多样,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合作者,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1 善于运用“无形”教具
3.1.1运用比喻教学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有讨论法、实验法等等。我则善于结合课本内容,巧用“无形”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时,学生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我就把染色体比喻成一条珍珠链,珍珠代表是蛋白质,珍珠线代表DNA分子,其中珍珠线由不同颜色线段组成,不同颜色代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学生通过想象珍珠项链的结构,很容易理解和记住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間关系。
3.1.2 编导“小故事”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往往学生兴趣比较浓厚,但在学习生物的一些理论知识时,往往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轻松而学生又喜欢的方式,使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在教学“植物双受精”时,我会把子房比喻成“大别墅”,胚珠比喻成房间,卵细胞比喻成房间的主人“小静”,极核比喻成小静的妹妹小丽,精子比喻成小静好朋友们,以一个朋友相会的小故事演绎植物受精作用。当花粉(小静的好朋友们小明以及他的好兄弟)掉到柱头(别墅门口),柱头受到刺激产生粘液,开始萌发,经过花柱(花园小道)进入子房中(别墅内部)再到达胚珠(房间),一个精子(小明)和一个卵细胞(小静)好朋友之间相遇了(形成受精卵),另外精子和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通过一个简单小故事演绎植物受精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创设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3.1.3 发挥身体语言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具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忽视我们自身也是一个“无形”的教具。例如:在学习“在人体的气体交换时吸气和呼气胸廓、膈顶方向、肋骨变化”时,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容易混淆,我要求学生用身体语言帮助自己理解背诵。学生双手合拢,两只手心紧贴,把自己的大拇指看作膈肌,其它手指看作我们肋骨,两手心相对形成空间代表我们胸廓,当我们吸气时(指尖不动,两手慢慢张开),胸廓变大,膈顶向下,肋骨向上向外,如图一所示。相反,呼气时(双手合拢),胸廓变小,膈顶向上,肋骨向下向内,如图二和图三所示。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用自身的身体部位来模拟、演示相关结构,解释说明相关知识,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生物课堂,精彩纷呈 ,学生激情飞扬,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推荐阅读:初中教育方面课题申报方向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