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小肝癌(sHCC)在磁共振(MR)检查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就诊的36例确诊sHCC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对患者各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各序列信号特征记录并总结。结果:36例sHCC患者,共41个癌灶,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小结节状,境界相对清晰。癌灶主要位于肝右后叶(15/41,36.59%)和肝左内叶(10/41,24.39%)。MR平扫序列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病灶敏感性最高,可显示异常高信号癌灶38个(92.68%)。MR动态增强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28个(68.29%),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1个(26.83%)。结论:结合MR各序列特征表现,有利于sHCC癌灶的检出。
关键词:小肝癌;磁共振;动态增强
《上海预防医学》(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拥有一支由一流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本刊坚持预防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物色,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全球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排在第二位[1]。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安全无辐射,且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相对与CT和B超而言,更有利于小肝癌(small HCC,sHCC)的发现[2]。MR诊断sHCC的主要序列包括平扫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以及动态增强序列,典型的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典型的动态增强表现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强化迅速廓清,呈“快进快出”型强化[3]。
然而文献报道,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往往导致肝实质信号不均、血流分布改變,这种情况下,sHCC特别是≤3cm的sHCC会失去其表现的典型性,往往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会遇到不典型的信号特征[4]。因此,增加影像科医生对这种不典型的sHCC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于本院就诊并完成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的36例(男21例,女15例)sHCC患者的资料,共发现41个≤3cm的病灶。患者年龄37-81(59.11±10.22)岁。排除标准:①前期接受过sHCC相关治疗;②肝实质内具有大于2cm长径的病灶,或者多枚病灶长径相加大于2cm;③患者本人或家属不同意图像资料用于此次分析报道。36例sHCC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均使用我院荷兰飞利浦1.5T MR和3.0T MR扫描仪采集图像,并使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MR平扫序列包括:轴位T2压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双回波T1同反相位以及冠状位T2WI。MR动态增强采集时间为动脉期20s,门脉期60s,平衡期180s,延迟期300s。对比剂(钆喷酸葡胺)采用肘静脉团注,速率2.0ml/s,剂量0.1mmol/kg体重,对比剂注射完毕后,需使用15ml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1.3 图像处理
由本院2位影像科医生从PACS系统调取图像并阅片分析,观察并记录各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及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信号特征,病灶大小以病灶长径表示。
2 结果
2.1 sHCC癌灶的分布情况
36例sHCC患者,共41个癌灶,主要表现为小结节状,境界相对清晰,其中12个病灶边缘可见呈浅分叶状。31例患者为单发sHCC病灶,病灶直径均≤2cm;5例患者为2个sHCC病灶,病灶直径相加≤3cm。癌灶位于肝左内叶10个,肝左外叶6个,肝右前叶9个,肝右后叶15个,肝尾状叶1个。
2.2 sHCC癌灶的MR各序列特征表现
MR平扫:DWI序列显示病灶敏感性最高,可显示高信号癌灶38个(92.68%);其次为T2压脂序列,可显示高信号癌灶36个(87.80%);T1压脂序列敏感性最低,显示低信号癌灶32个(78.05%);另外双回波序列可显示含脂质成分癌灶3个(7.32%)。MR动态增强序列: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症28个(68.29%),表现为动脉期呈高信号,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呈低信号;不典型强化方式癌灶13个(31.71%),其中7个(17.07%)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强化,平衡期强化减退,呈“快进慢出”型强化;3个病灶(7.32%)表现为动脉期呈稍高信号,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呈等信号,呈“持续强化”型强化;3个病灶(7.32%)表现为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呈“慢进慢出”型强化。另可见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1个(26.83%)。
3 讨论
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2cm的病灶CT和B超发现难度较大,MR虽然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并且安全无辐射,可多次重复检查,然而sHCC因此体积较小,受到不同背景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等对肝实质信号及血流分布的影响,导致其MR征象也经常表现的不够典型。因此就需要影像科医生及肝胆科医生熟悉这些特殊的表现方式,能够及时的从良性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早期癌变等病灶中发现sHCC,能够及时的诊治,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非常有帮助[5]。
目前临床工作中比较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实践指南,得到了国际、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公认[6]。该标准对于直径大于等于3cm的HCC诊断准确率较高,然而对于sHCC诊断敏感度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为小病灶的血供特点往往不典型,导致图像特征也不典型,常常只能通过有创穿刺活检才能确诊[7]。
本研究报道了36例sHCC患者,共41个病灶。sHCC主要MR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与HCC类似,均表现为DWI序列和T2压脂序列高信号、T1压脂序列低信号以及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与文献相符[8]。然而,本组病例中也出现13个(31.71%)病灶强化方式不典型,分别是“快进慢出”强化7个(17.07%)癌灶,“持续强化”3个(7.32%)癌症以及 “慢进慢出”强化 3个(7.32%)癌灶。结合文献阅读,考虑造成这种不典型表现的原因可能为sHCC病灶逐步向HCC的转变过程中,血供是由原先正常的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形成肿瘤新生动脉供血,逐渐发展为富血供的模式,然而小病灶所处的阶段不同,因此血供表现不一,而导致MR表现经常不典型,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应该结合多个MR序列综合判断,这有利于来增加sHCC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1 ]Tsurusaki M, Sofue K, Isoda H, et al. Comparison of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phase III study[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51(1):71-79.
[ 2 ]韩冰,周巍,韩磊等.《2016年韩国腹部影像学会共识推荐:钆酸增强MRI诊断肝细胞癌》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7):1255-1256.
[ 3 ]Davenport MS, Khalatbari S, Liu PS, et al. Repeatability of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scoring system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using MR imaging[J]. Radiology,2014,272(1):132-142.
[ 4 ]盛若凡,曾蒙蘇,陈伶俐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磁共振表现比较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369-373.
[ 5 ]Ramalho M, Matos AP, AlObaidy M,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cirrhotic live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evaluation of response to treatment-Part 1[J]. Radiologia brasileira,2017,50(1):38-47.
[ 6 ]Thapar M, Bonkovsky HL. Indications for liver transplant and AASLD guidelines[J]. Hepatology,2015,61(1):408.
[ 7 ]黄海东,曾蒙苏,丁玉芹等.Gd-EOB-DTPA磁共振成像在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7):1085-1089.
[ 8 ]徐振州,陆大军,张向阳等.MR和CT检测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J].肝脏,2017,22(7):626-628.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