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园艺与种苗》发表的一篇园艺论文,主要报道玉米、高梁、马铃薯、甘薯、杂谷、杂豆等杂粮作物在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保、土肥、生物技术、贮藏加工、营养分析等方面的最新科技信息、研究论文、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各级农业领导干部。
摘要: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探讨了园艺专业园艺植物害虫防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结果表明,学生识别昆虫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等能力大大提高,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园艺植物害虫防治;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害虫防治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园艺植保工作的能力。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园艺植物害虫防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思想的改革
为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人才市场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理论知识、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者必须首先完成从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旧思想向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技能为主的新思想转变,也只有完成了这个转变,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1]。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求实、求新、求活、求效”的“四求”指导思想:“求实”即结合课程特点和各届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使学生感到知识实用;“求新”即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艺术个性,使学生感到教法新、愿意学;“求活”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本来枯燥无味的专业课现在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求效”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应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最终提高专业技能和各种能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压缩传统内容,增加新内容,扩大信息量
在教学中,根据生源特点和目前园艺生产、科研的需求状况,大大压缩了传统内容。如压缩了教材中与职业中学重复的内容和昆虫的形态特征描述、昆虫分类等传统内容,增加了害虫的识别、为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艺植物保护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重点放在害虫的识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等实际问题上。
2.2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园艺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园艺植物保护工作,而目前的园艺花卉及园艺绿化树种中虫害严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双休日及节假日,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害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高校教师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识都呈现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
3.1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恰当地结合[2],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昆虫的外部形态、生长、发育和变态后,安排学生观看“昆虫世界,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变态”录像片,化静为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通过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蔬菜害虫各论时,如果只在课堂上讲害虫的形态特征,理论讲得再多,学生也只能凭空想象,学习起来吃力、乏味,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变抽象为具体、直观。例如在讲解果树、梨、苹和桃害虫部分时,以往是以果树种类为对象分别讲授具体害虫,现在将梨、苹果、桃等蔷薇科果树上发生的相同害虫种类,按为害部位归类讲述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对形态和为害状部分纳入实验讲授,这不但解决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而且还让学生对生产上所发生的害虫基本情况及解决措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研讨、寻求、探索科学奥秘的场所,学生会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不会感到厌烦。在教学中,避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坚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详细讲,容易问题点一点的原则,在授课中注意和学生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课堂教学变为“参与式”教学。二是利用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法是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它具有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的特点,而园艺植物害虫防治的知识实践性强,尤其是昆虫的形态特征,光靠课堂讲授很难掌握,若运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让学生感官感触病害和昆虫,再经教师的细心指点,可以达到识别、理解、记忆的效果。因此,标本、实物在该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可采用盒装病害标本、昆虫标本、彩色昆虫照片、图册及新采集的实物标本,其中直观教学中效果最好的是采用新鲜(实物)标本[3]。对学生来说,新鲜标本感性认识强,有新鲜感,也易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三是利用对比和总结归纳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比法就是把易混的两件事物,找出异同点以便掌握。如讲到昆虫分类时,各目的形态特征很难记忆,可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形象论证,如“钻花蓟马缨翅目,体小翅狭缘毛附,短角聚眼口器歪,过渐变态泡脚足”。除此之外,讲完各目的形态特征之后,通过启发,大家共同归纳总结“根据昆虫目的特征识别花卉害虫”。讲完昆虫各论后又及时归纳总结“根据花卉的受害状况识别害虫种类”和“花卉害虫的常见为害方式”等。
4实践教学的改革
4.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少讲、多查、勤指导、善总结”的办法,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从“扶着走”逐步过渡到“看着走”,最后达到“自己走”的目的,从而缩小课堂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差距,以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适应快、后劲足、能转向”的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害虫调查任务,由教师指定蔬菜、花卉科类范围、调查地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实践课时间在指定范围内进行调查,观察害虫为害情况,并随时采集害虫标本,随时进行害虫防治,课程结束前完成害虫普查报告,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害虫的观察、诊断能力和常见害虫的防治能力。害虫普查不仅避免了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遇到的病虫不全面的缺陷,而且改善了理论教学抽象枯燥的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2加强教学实习,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实习既能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天气变化和害虫发生情况,不定时安排教学实习,主要在6—7月。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园艺害虫发生危害情况、发生规律、昆虫识别得以加强,同时学会害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掌握害虫田间调查方法。实习结束后,要求其对整个实习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规范的实习报告。
5参考文献
[1] 张雪梅.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6):35.
[2] 张建萍,陈静,张建.多媒体技术对昆虫学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2-16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